文\林晶
图\受访者提供
刘晓庆曾说:“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于金依萌,也有这样的体会,只不过到了她这里,就成了:“做导演难,做女导演更难。”
天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女导演,你需要付出多少艰辛?你需要面对多少质疑?你需要具备多少才华?
金依萌,这一位大气的女子,在历来男人为主导的领域里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疆土过后,她却轻轻巧巧的说,“我就该是个导演。”
http://www.xingkuad.com/upfile/news/107224455.jpg
导演有保护自己观众的责任
被定义为新生代导演,金依萌是乐意的,她的观念里,新生代导演一定是以市场为主,以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新的手法去表达新的理念和故事的导演,这跟受众群有关,“因为大多数的时候,电影是给新一代年轻人看的,电影的主要消费群是那些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年轻人。”
对准市场,也不是这个时代才有的产物,“我不觉得张艺谋陈凯歌那代人就不瞄准市场,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认为那也是观众觉得有意思的东西。”金依萌如是解释。
电影工业发展至今,需求量在与日增多的同时,对导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之下,金依萌认为,导演的分工也会愈加明细,“我觉得导演有自己的定位问题,商业片讲故事的方法和文艺片不太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的挑战越来越多,因为竞争越来越大。在新一代导演里面,不光有好的商业片导演也会有好的文艺片导演。”
导演是讲故事的人,金依萌擅长讲故事的领域是商业电影,“我学的是商业制作,所以拍商业片,对我来说更有挑战性,因为有很多的技术含量在里面。让观众反映你预先设定的情节,这是科学,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我特别享受这种创作过程。”
而拍商业片的乐趣就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内,演员有限的档期下,能做出一件皆大欢喜的作品,金依萌说,那是一种本事,“全世界没有几个人能成为王家卫,我特别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他那样,不用考虑投资,也没有过多的时间限制。”
纵观现今的中国商业片市场,令人担忧的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骂声不断的商业广告植入问题,对此,金依萌有自己理性的分析和行事标准,“我拍片子的话,我的植入不会超过五到六个,这是根据观众的视觉习惯和推断来说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你的植入不能在‘big
moment’,就是在观众最投入情感的时候,要不然,会是一件很没礼貌的事情。”
鉴于此,做一名合格的导演,金依萌认为,最起码要对观众负责,“导演有一个责任,就是保护自己的观众,让他们每一秒钟都不受到伤害。他们花了钱,花了自己的时间,来看你的故事,来走进那些主人公的世界。你应该让他们至少感到钱没白花,时间没白费。”
我就该是个导演
命运总是理所当然地安排着一些人与事。回过头去看,历数生命的轨迹与过往,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当初那些看似平凡的经历都为以后的不凡下了注脚。从小生长在哈尔滨的金依萌,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妈妈学的是俄语,对她的培养也偏洋,为她能拥有国际化的视角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此后,虽然是遵从母愿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了八年声乐,但那些,却成了金依萌人生里的一笔巨大财富,“我现在特别受益于音乐的学习。懂音乐的人,节奏感特别强,也很敏感。实际上电影也在讲韵律和节奏感,什么情节用什么音乐最舒服。”
金依萌记得,学音乐的那几年,她常常感到不快乐,“我学的是美声唱法,‘不是我要做的’这种想法会时时来侵,很痛苦。我会想,我为什么要跟这些人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挺开心的,就我不开心。”
所以,当金依萌选择去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学(FSU)学电影时候,几乎没有多费一番周折,也没有过多的思量与考量,“这个想法在我的生命中已经潜伏了很长时间,所以在真正决定走的那一刻,没有任何思考。那时候我已经算是半路出家,不想走弯路,也不想浪费时间,我很清楚自己想学商业片,就毅然去了美国。”
刚到美国的时候,其实是很辛苦的,语言不够流利,还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与欺负,但也因为兴趣使然,金依萌乐在其中,“我从中国来,我们国家没有几部让人觉得叹为观止的电影,他们自然不会高看你,但是现在我只记得好的事情。反正到了那边学了一点之后,我就发现,我就是该干这一行的。那时候觉得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会在心里有一种归宿感。”金依萌回忆,那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
“我在那边的位置,完全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我很努力,也很卖力。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校也没有理论课,天天拍片,
我们每个人既做导演,又给别人做制片人,又为另一个同学做摄影,同时给第三人做美工。一年内,我们什么都学会了,我的木工活特别好,搭个房子不成问题,电工手艺也不错,谁喊我一嗓子,我立刻出去把电线从电缆车上接过来。最后我们都被培养成了‘大拿’。”这种“车轮大战”的实践让金依萌受益匪浅,也为她此后正式开始导演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旦我们成为导演,会知道怎么协作团队,我会有预见性,他们同时也会发现你的苦衷,走到哪里我就一眼瞧出是什么状况,没有人可以来骗你,你也懂得怎么去支持别人的工作懂得去尊重别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自己的东西有效地表现出来。什么时候都不怕,因为我知道怎么去解决。”想当将军首先要是一个好战士,金依萌很骄傲自己曾经吃过那些苦。
之后,金依萌从全班脱颖而出,争取到了学院的最高拍摄经费,这个的名额少之又少,对于亚洲学生来说更是不易,她也不负众望,这部《第17个男人》获得了美国电视艺术和科学学院授予的“全美大学生电视艾美奖”,并于2004年入选戛纳电影节的短片环节。
我还想做制片人
在各种奖项包围的喧嚣散尽之后,金依萌意识到“光有一个短片得再多奖也没用”,于是她留在好莱坞“狂写剧本”,等待一个真正拍长片的机会。此后的三年,金依萌靠卖剧本、拍广告、MV和纪录片养活自己,辛苦但不沮丧。“看看其他同学都在做什么啊,很多人已经转行了,做剪辑甚至上夜班,他们嫉妒死我了,因为我还能从事创作并靠这个为生,已经很幸福了。”幸福的同时不是不忐忑,“当时我真的想留在好莱坞拍英语片,李安就是鞭策我的一种力量,他能等七年,我有什么不能等的。但暗暗祈祷千万别像李安那样等七年就好!”
金依萌比李安幸运。2006年,国内制片人刘涛在看到金依萌的短片后,邀请她执导体育励志影片《旗鱼》。“这一步对我非常重要,因为短片拍得再好,还是需要一部长片来证明你的能力。如果不是《旗鱼》,在遇到子怡的时候,我可能很难说服她。”
之后,我们看到了由金依萌制片、导演、编剧于一身的《非常完美》的大获成功,加诸在她头上的,是更大的光环,“首位票房过亿女导演”、“最时髦女导演”,面对这样的荣耀,问金依萌,感觉如何?她轻轻一笑,略略思考一番,随即答道,“有压力的,我怕我下一个片子还没有第一个好。我第二部的片子的压力反而更大,因为没有标准在那里。第一个过了亿,第二个似乎也要过亿,虽然不能想太多,但是骨子里还是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越来越好。”
金依萌下一部尝试的商业片题材,她透露是功夫轻喜片,“因为拍了一部浪漫爱情片,又是女人,所以别人就觉得你应该这么拍下去。但其实我以前也拍过心理悬疑,拍过家庭暴力,这些男人都未必拍得好的题材,我拍好了,谁说这一部又不可以?”
关于未来的计划,金依萌希望自己的触角更多一点,“我的愿望是将来拍了一两部片子以后,我可能做制作人,挖掘更多的新人,一起共同努力下去。因为有了更多的经验,以后会接触到更多的更好的项目,为别人去制片,像吕克贝松一样。”
金依萌仔细解释,“在美国好莱坞的概念里,制片人是个要讲故事的人,导演是替他讲故事的人。所以制片人是要控制全局的人,他找来合适的导演来讲他的故事,而且只能按照他的方法来讲,在中国,这样的人还很少,我只知道陈可辛做过这样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