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爽:艺人和我同在一条船上

标签:
艺人道德水准经纪人演员赵爽中国娱乐 |
分类: 《星库》每期娱乐策略解析 |
“现在我签艺人,首先要明确两方面的需求:我为什么要签你?你为什么要签我?咱俩必须弄明白。”
文/王喻
http://www.xingkuad.com/upfile/news/1033180739.jpg
北京日报记者出身的资深经纪人赵爽,思维敏锐、非常健谈。聊起入行的始末,他坦率的说,“没人带我,自己就进来了。”
时间回溯到2001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赵爽认识了制作人李东,一头撞进了话剧圈。当时除了孟京辉的作品有点商业元素以外,话剧商业化氛围还没有形成。后来他们俩策划了一个话剧叫《狂飙》。那部戏李东和赵爽都是制作人,赵爽主要负责媒体推广、资源衔接以及演员的管理,这部戏的演员小陶红、袁泉、朱媛媛、印小天等人,当时还都是新人,大家也都没有经纪人。
大伙看赵爽能言善辩、人脉广泛,就提议他做经纪人。但赵爽一点经验也没有:“包括给演员做服务,到一个地方照相,不知道化妆室屋门往哪开,不知道怎么催场,不知道跟谁谈,什么都不知道。当时我想跟演员签合同,找这份合同就找了老半天。问律师,500个律师,500个没接触过这行业。”最后赵爽通过关系,找到在港台公司里做过事的朋友,偷出了两份复印的合同做参考。
从一开始,赵爽就觉得经纪人不能干个体户,那样规模做不大,没有前途。“要做就做一个企业。”偶然的一个机会,他碰上中博传媒的老总陈伟明,一拍即合,成立了中博富太演艺经纪公司,但很快遭遇滑铁卢。2003年底,原九州亚华的制作人铁佛和马中骏一起,把赵爽招至麾下,组建了慈文东方传媒机构,签下了聂远、袁泉、房子斌、高虎、刘琳等众多明星,并拍摄了《小鱼儿与花无缺》、《神雕侠侣》、《七剑下天山》等重头大戏。慈文东方经纪公司、九洲亚华经纪公司、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在当年演艺界可以说是并驾齐驱、举足轻重。
赵爽当时执掌慈文,曾面向包括“北漂”在内的众多“中端演员”公开选聘,启用了当时颇具创新性的带薪聘用的模式,对国内艺人职业化进程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摸索。但后来随着公司制作规模缩小,经纪业务也渐渐萎缩下来。
2009年初,随着慈文东方与明和传媒成功合并,赵爽也进入了一个事业的崭新阶段。
艺人和我在同一条船上
赵爽和郁岗的相识缘于以球会友,郁岗最早是开麦拉传媒的创始人。“当时我们谈了谈,他的战略想法我觉得在国内是独树一帜的,是个以传媒为核心的架构:先以平台运营为基础,然后再做内容运营,再做整合营销,是非常好的三个阶段。”
赵爽依托公司目前的战略目标和资源配备,想把TVB模式和CAA模式结合起来运作经纪。“因为国内所有的经纪公司,都没法实现像港台一样保你一个工作量,保你一个基本收入。为什么?有的是艺人太多了,分不过来。有的是没这么多东西,给不了艺人,有的东西只能给明星不能给普通演员。现在我觉得我们如果未来有300集电视剧,就能基本保证一个内容的产量。就像一足球队,不是说你擅长433阵型,你到了国际米兰就能踢成433,因为国际米兰没有那么多允许你踢433的球星。一个公司的资源、能力、资金和你的风格,决定你做什么样的模式。”
在签约演员方面,他认为要看自己的能力,资源能力能不能涵盖大量艺人。其次,这些艺人是不是跟公司有共同理念。第三,一线演员目前是分流的状态,各个层次的演员比例要合理分配。
“现在我签艺人,首先要明确两方面的需求。我为什么要签你?你为什么要签我?咱俩必须弄明白。你说,我要跟范冰冰一样每集挣10万,那OK,我们分析分析,你能不能挣10万,我的资源能不能让你挣10万?你的思想意识能不能配合我挣到10万?我有能力完成的事,我就答应你。”赵爽对本刊分析说:比如,制造绯闻或新闻事件,要考虑到风险性与可操作性。“我不会排斥,但是我会提醒你,不能低于公司的道德水准,毁品牌的事情不能干!你到剧组打人惹事,这种演员我不要,你再配合我也不干。我有我的一个基本起步标准。”
结合目前影视市场上的经纪代理费(佣金)的情况,赵爽做了认真分析和思考,试图找到一条与公司现状相匹配的模式,满足所有签约艺人的心理期望。“比如我按CAA模式,百分之十代理费,这是预备役战士。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人,我摸不准他,我贸然签约的话,风险大,他风险也大。还有一些老演员,他对新体制不适应,或者说他不需要这么多服务,
OK!百分之十对他也公平合理。接下来我采取TVB模式,我给你一个基本的工作量,满负荷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保证你一个曝光率,你不会再为生计来做出错误判断了。”他认为,如果这两个制度要是阶梯式的嫁接起来后,就会有一个相当好的造星机制出现。
事实上,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造星机构。现在我们国内的明星,过分的老龄化,
35岁的人演25岁,45岁演35岁,全是错位演出。美国、韩国、日本都有造星机制,十四、五岁就进入它们的培训班,进行文化灌输,所以它能不断产生新星。相比较而言,能够持续不断制造明星只有湖南卫视,通过每年一届的“超女快男”的全国大型选秀活动,推出了不少新星,但湖南卫视太特殊了,因为它有自己的电视台,属于强势媒体。不过,天娱的经纪做的也并不够好,导致旗下艺人解约声不断,上演了一幕幕恩怨情仇。赵爽分析其中原由:首先是造出明星后,没有后续手段来经营这些明星。二度开发后劲乏力,没有配套人才,没有管理。其次,它是一个国营机制,就是它的艺人的财富、公司财富及个人财富,三位没法实现统一。第三,天娱造出来的星主要都是歌星,不是演员。
就歌手和演员这两个群体而言,制约影视演员成功的元素太多,歌手反而简单。经常听演员说:“你就差一部戏啊。”但这一部戏最难。影视剧是一个集体项目,导演要好剧本、要好,这部戏还得赶上现在市场需求。“有的时候你演半天,没发好,两年播不出去。有的时候你演得挺好,发得也挺好,没播好,播出去没效果。这是这圈儿金字塔塔尖难上的原因。”在赵爽看来,影视艺人就像是一个期货贸易产品。不像歌手,歌手只要有歌就有生产力,歌红了人就红,有歌我就能演出了,当年发片当年就可以收益。但影视剧的播出就复杂多了,如果艺人由于种种原因三年无戏可播,那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职业风险,三年不曝光,艺人的价值怎么提升呢?
在提升艺人价值方面,赵爽有他的真知灼见。2006年5月,吴刚突然接到《梅兰芳》剧组的电话,导演陈凯歌请他去谈谈“费二爷”一角。因为片酬低,还要占用半年的时间,吴刚就询问赵爽的意见,赵爽明确表态:无论角色大小,无论钱多钱少,一定要去。“我觉得首先,陈凯歌是大导演,这已经是顶级产品了,如果你这个角色成功了,你根本上就直接成功了。其次,《梅兰芳》是个文化大戏,中国没人不知道梅兰芳,这个关注度跟《无极》不一样,《无极》不过是凑热闹的商业片,但这个题材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第三,这个人物虽然小,但是他有彩儿。费管家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角色,这个人物内心变化多元且层次感强,很能表演出质感”。
为了让吴刚在剧组过得舒心安心,赵爽让工作人员给予他良好的拍摄环境,以便他好好备功课。事实上,吴刚很快就进入角色,从车里播放的CD到随身听里的MP3再到手机铃声,无一不是经典的京剧唱段,慢慢他对京剧的了解几乎到了“专业级”的地步。“本来他的戏非常少,后来陈凯歌又给他加戏,因为他演得确实好。”赵爽最后说。
http://www.xingkuad.com/upfile/news/1033106576.jpg
你要用五步的思维告诉艺人该怎么做
李冰冰在接《天下无贼》的时候,当时经纪人王京花和李雪说服她一定要接这个角色,因为这跟她之前的角色不同,是一个突破、转型的好机会,当时李冰冰还挺犹豫的。“王京花很聪明。她首先赌的不是角色,赌的是冯小刚。王京花的决策是对的,特简单。不是图钱,是图这个事、这个机会。”赵爽说。“我觉得这就是判断力,好的经纪人,就像围棋高手,你要用五步的思维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赵爽认为经纪人应该具备几个基本素质。首先是文化修养、文化价值观念。“比如说,一个电视剧,一个市场,一个公司,你能不能判断正确的发展方向。你能不能判断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是经纪人必须会的。”第二,就是经纪人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包括谈判能力,经纪营销管理能力等。第三,是道德水准。道德水准是作为一个文化经营者的基本素质,经纪人的道德水准,应该高于娱乐圈的道德水准。第四个是一个心理学家。心理学是经纪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艺人是最复杂的动物。因为艺人生长在一个畸形的、不太正常的环境。“因为这个行业对功利的要求最高,心里经常受摧残。艺人的心里非常敏感,内心极其脆弱,今天得奥斯卡,风光无限,天下舍我其谁,明天穿的裙子被人笑了一下,不自信了,或者一个狗仔队拍了张照片,或者一个网友发了个评论,就会产生质疑,甚至就会自卑。”
看本子接戏也是赵爽很重视的一环。“接一部戏,最肤浅的就是只看到钱的多少,更高层次的是看剧本,看饰演的人物的份量,看这部戏本身的份量,它在未来的可能性,它播的好不好,看这部戏的战略性,会带给你什么样的价值?比如说,让你获奖、赢得口碑,或者因为这部戏,赢得了合作伙伴认同,给你持续投资等等。”
“在好莱坞,法律是要求制作公司和经纪公司分离的。因为制片人肯定希望演员越便宜越好,经纪公司希望片酬越高越好。在中国的情况是,我是你的制片人也是你的经纪人,那片酬可以压低,经纪再抽取20%的佣金。总之,演艺圈太特殊了。它就像一个吸附器,会吸来很多东西,有钱人有势力的人,黑白两道人,甚至都往这个圈儿扎。”在赵爽看来,未来经纪公司必须独立于制作公司。“这会是个趋势,就像过去的广告业,过去厂家都有自己的广告部,就相当于现在的制作公司有自己的经纪部一样。后来有《广告法》了,就赋予了广告公司独享的权利,然后出现了与国际接轨的4A公司,各种细分的全案广告公司。我非常乐观的看待我们经纪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