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影视圈Magazine
影视圈Magazine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387
  • 关注人气:4,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片人--曹平:《金婚》是这样炼成的

(2008-02-26 13:11:06)
标签:

电视

制片人

金婚2

曹平

中国

星库

影视

北京

艺术电影

娱乐

娱乐/八卦

分类: 《星库》每期大牌深度访谈
制片人--曹平:《金婚》是这样炼成的
编者:

正如戏曲里所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发行部主任曹平就可谓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成功女性。她从最初的不懂行,凭着自己的努力、坚强、自信;本着做事先做人的原则,在电视剧发行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成绩,十年期间,发行了《永不放弃》、《结婚十年》、《与爱同生》、《亲兄热弟》、《幸福像花儿一样》、《搭错车》等广受电视观众欢迎的电视剧。十年的发行经验,加上对电视剧市场的熟悉和了解,近几年,曹平尝试做起了制片人,而且一做就很成功,2007年在全国各电视台热播的、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金婚》就是她的作品。曹平并不像我想象的那种酷似男人、外表硬气的女人,情感细腻、丰富,漂亮也很爱美,在其柔情的另一面下透出的是做事时的果断、雷厉风行和自信。北京电视台2007年最受欢迎电视剧盘点上《金婚》获得了最佳电视剧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女演员奖四项大奖。也许是还沉浸在《金婚》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当中,曹平非常开心,谈到《金婚2》也非常有信心。采访过程中,曹主任多次说到要心里装着老百姓、装着观众,要为观众奉献精品剧,不能为了私利,心中装着杂念,投机取巧,体现出一个专业影视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做事先做人

曹平从1997年开始做发行,在之前对发行一点都不了解,有很多顾虑,但领导非让做,于是硬着头皮就上了,属于“赶鸭子上架”的那种。正是由于不熟悉,曹平才更加努力,本着诚信做事的原则,还有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良好的平台,曹平和各个电视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最初到现在十年间总共发行了50多部、1000多集的戏,大多数剧都深受观众喜爱。近一两年曹平开始尝试做制片人。她认为,十年的发行工作对她现在做制片人非常有利,做制片人对产品的控制到市场的发行整个的链条要有很好的把握,而做发行的经历对她非常有帮助,也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

在曹平看来,发行并没有特别为难的,只是回过头来看,只是各方面卖点缺一点的剧在和电视台购片方谈的时候会吃力一些,但还没有遇到发不出去的剧,而且发出去的剧也都让制作方收回了制作成本。随时变更发行的方式和策略是曹平经常要考虑的,比如,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拍的一个青春时尚题材的电视剧《健身房》,而中国电视剧的观众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他们很少会看这种在曹平看来题材一般、青春时尚类的剧,改变了一下思路,最后把这部剧卖给了电视国际总公司的一个剧场,又单发了几个比较有把握的地方电视台,这部戏没有赢得利润,但是收回了制作成本,规避了风险。还有一部《美丽心灵》导演是香港的,演员是韩国的,在演员阵容方面是可以的,但是毕竟和中国的文化有些差异,而且在制作上有些疏忽,不过也都发了出去,只是电视的播出效果不是很满意。这是一个和市场脱节的项目,此后,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就非常重视项目的定位、题材的选择,经过分析对于没有市场的或者市场前景不好的项目就放弃不做。其余的剧市场效果还是很好的,像《结婚十年》、《非亲兄弟》、《幸福像花儿一样》、《搭错车》都很受观众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社会反响。曹平介绍,我们的剧之所以发行的好有两个原因:一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这个平台;二是有一个良好的发行渠道,一直以来各电视台对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都非常关注。还有一个方式是捆绑发行,把很难发的剧和好剧一起发出去。在曹平看来,这种捆绑式发行模式是很不好,今后的发行一定要宁缺毋滥,从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握,让每一部作品在市场上都经的住考验,让制作方和购片方达成双赢。

问及发行人和制片人的不同、哪个更好做时,曹平淡定从容的笑笑,回答说:“都很辛苦,但是事在人为”。做发行很辛苦,好剧电视台抢着要,不好的剧又不好销售,觉得是挺不好的一个工作;做制片人后才发现还是制片人辛苦,做发行比较单一,只针对电视台和市场。做制片人压力会很大,从定项目开始,定编剧、定导演、定演员,组建整个创作班底,筹备资金,考虑预算成本不能超支,还有市场方面的销售,从头到尾,每一个环节都要去管。无论是发行人还是制片人都要具备很好的素质和能力:发行人首先要具备经济学的头脑,其次要有心理学的判断,再次还必须有社会学的思维。制片人了解的要更全面,除了要具备发行人具备的三点之外,还要具备影视专业知识,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对剧本有明确的判断,要负责带领一个团队做从创作、生产到销售整个链条的工作。无论做什么都是人和人打交道,以“人”为核心,不管怎样,做事先要做人,曹平除了这样要求自己,还经常告诫下边的人首先要诚信、学会做人!

 

影视作品要有社会功能

毫无疑问,《金婚》是07年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这部戏不仅取得了好的收视,而且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曹平介绍,《金婚》最开始是导演郑晓龙的创意,讲一对夫妻从年轻到老、用编年体的形式一年一集来反映这对夫妻的婚姻生活。当郑晓龙和曹平谈创意时,曹平从自己这么多年的发行经验上判断,这部剧肯定会有市场,于是曹平当机立断告诉导演郑晓龙“没问题,拍”!而且决定要做《金婚》时也没有和一家电视台联系,之后大家就坐在一起谈想法、谈剧本找编剧,编剧拿出来的第一稿大纲看完后都非常兴奋。曹平认为:“情感、婚姻是每一个人心中美好的期望和理想,所以《金婚》这部剧一定能打动观众、温暖观众,引起老百姓的共鸣,这样的现实题材的作品肯定会有非常乐观的市场前景”。

接下来就是选择好的、合适的演员,曹平说选演员也非常的顺利,找到蒋雯丽和张国立,他们看完第二稿50集的剧本大纲后非常兴奋、非常满意。对于《金婚》这部戏,作为制片人的曹平非常有信心,第一:编剧王宛平老师非常擅长写婚姻题材的电视剧;第二,导演郑晓龙有非常深厚的功底,他本身是编剧出身,对题材的把握、对整个电视剧风格的定位都有很明确的思路。在《金婚》关机宴上的讲话,曹平充满自信地对全剧组人员说2007年《金婚》在全国播出的时候,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收视率和社会反响,每一个参加《金婚》的工作人员都会以此为荣。之所以说这番话,曹平自然是心中有底的,在《金婚》拍摄期间,曹平经常会到机房看回放,演员精湛的表演,导演郑晓龙对情节细腻的把握,更加让曹平充满自信。果不其然,《金婚》在全国的收视率和引起的社会反响证明了曹平的话,也证明了曹平独特的职业眼光和对项目题材精准的把握能力。在发行上更加顺利, 6月份和8月份的两次电视节上,全国电视台都提前预购了,在曹平看来这样的预购模式即是动力也是压力。从总体来说,《金婚》是2007年电视剧市场的一个精品。

曹平认为一部好作品一定要得到三方面的认可,第一:老百姓喜欢的,得到观众的认可;第二:得到专家的认可;第三:得到国家宣传部门的认可。单一方面的认可还是有问题的,《金婚》在三个方面都得到了认可。曹平总结说:评价一个好作品不单要故事好、制作好、演员好,还要寓教于乐,能给社会带来积极的意义。年轻人看《金婚》会珍惜现在的家庭情感,对父辈的婚姻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老年人看《金婚》看到了自己走过的路程,对自己的一生会很感慨。据统计,在收看《金婚》的两个月中犯罪率和离婚率都下降了很多。

可能和她是女人有关,曹平所做的剧大都是情感剧,尽管这些剧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但曹平还是觉得太单一,希望多从观众的角度考虑,多涉猎其他的一些题材,满足观众的需要。近两年她也制作发行了一些不错的军旅剧,像《幸福像花儿一样》、《将门风云》、《生死十日》等,重要的是以好故事为前提,把观众放在首位。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以前古装剧做的很少,现在也考虑做,项目备案有一部网上非常火的小说《后宫》,已经买下了版权。

《金婚2》正在搜集素材当中,曹平介绍,北京台征集20对金婚老人上春晚,我们挑选了5对和《金婚2》的故事贴近的金婚老人进行采访,听听他们一路走过来的故事,就是想把《金婚2》的故事写的更生动。目前人物的定位已经基本完成,在做分集大纲,全体创作人员也非常有信心。

增强创新  树立精品意识

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的多样化,离老百姓最近的电视剧这一大众娱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随着众多影视公司走进市场,影视作品类型繁多,作品品质也参差不齐,对电视剧的市场造成一定的混乱。曹平认为,近几年国产电视剧还是在不断地进步,经过广电总局的调控和政策上的变化,形势越来越好;市场方面的规范性有所欠缺,每年还有很多剧播出不了,造成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制作公司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多为观众奉献些好作品,也可以避免许多资金的流失。

目前,中国电视剧出现畸形市场奇怪风景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跟风”太严重,而且是盲目跟风,曹平坦言,我们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从来不跟风,这也是各电视台对我们关注的原因之一。曹平认为,做电视剧一定要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寓教于乐,起到为百姓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只要是老百姓喜爱的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2007年各种类型的剧都有,只是反特剧、家庭情感剧、军旅剧比较受欢迎。在一种类型中做到佼佼者,那就需要具备很多的元素,下很大的功夫,不能投机取巧,扎扎实实的去做。

另外,曹平觉得,现在的好编剧实在太少,有些好构思找不到好编剧完成,实现不了剧本要表达的东西。好导演还是有一批的,只是由于现在电视剧的数量众多,大家都在争抢着用。演员更复杂,演员的片酬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原因是项目太多,太多的制作公司拍戏都在抢着用自己看好的演员,而一个演员有一堆的剧本等着选,价格不可能掉下来。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之所以少,是因为现在的剧太多,剧多又促使很多编剧、导演、演员做行活,沉不下来做精品,形成了不良的循环机制,这是影视圈中比较恶劣的一种现象。所以,好的创作人员,要增强创新、树立精品意识。曹平说:“《金婚》在各电视台的收视都排在第一,最关键的是剧有实力,就不怕PK,北京电视台播出《金婚》时,仅特征广告收入就高达3000万人民币,还不算已有的正常广告。”

 

据曹平介绍,《金婚2》还在剧本大纲的创作中,就已经有多家电视台在抢着要,《金婚》给各个台带来好的收益,电视台提前预购、争抢和投资也无可厚非,只是曹平还不知道预算成本,不敢承诺,希望等作品出来以后,大家公平竞争。有《金婚》良好的收视和观众的喜爱铺垫,《金婚2》一定会让大家有所期待,收视如何,留待市场和观众评判吧!

 


 
版权:北京星库影视广告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