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价值投资难以坚持

(2011-06-21 17:02:55)
标签:

股票

分类: 创投

价值投资将内在价值称作是公司未来永续净现金流入的折现值。巴菲特认为它是一个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其一,未来的净现金流如何取得?估计一年可以,估计公司的一辈子很难。其二,折现率如何确定,虽然巴菲特给出了一个他选择折现率的标准,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标准是否可用?显然,公司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即使公司的竞争力很强大,也会遇到不平淡的事件导致经营业绩的波动,从而导致未来净现金流的变动,不是靠一个假设的比例来设定和预估的,加上宏观经济会影响到利率,投资人的资金风险偏好也会导致在不同时期的资本折现率不同。因此,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实际上不是一个稳定值,而是一个变化值。所以,巴菲特认为内在价值只能够是一个估计值。

但是,对于普通的投资者采取估计方法后,能够采取买入并持有方式吗?投资者面临的困惑是,在买入决策时,如果做出了一个内在价值的估计值,经过和价格比较后,认为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放心买入。但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更长的一年内,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否需要重新评估呢?按照内在价值的定义,这个评估是显然必须的,困难的是,投资者要找到估计公司内在价值的信息是不多的,或者说即使具备有财力和能力去上市公司调研,或者做些市场的草根调研,每次需要对公司内在价值进行评估的成本也比较高。另外,市场先生反应的速度非常快,也许当你还没有得到涉及内在价值变化的信息时,价格已经变化很大,或者已经把原来预留的安全边际吞噬了,这个时候,如果投资者没有及时对内在价值做修复,也许已经被套。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巴菲特提出,在采取价值投资的方式时,控制风险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尽量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进行投资,也就是要找到自己能够理解的公司,且这家公司的经营简单,过去的业绩(至少查看十年)是稳定的,且团队稳定,那么即使被套也可以通过时间来消化风险,因为,自己理解的公司很快可以进行新的内在价值的估值,并根据新的估值和价格比较做出买卖决策,或者采取加仓方式。第二个方式就是PE模式,当持有公司股权足够大时,能够进入公司参与管理,以便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调动能力(政府关系、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业务整合等)来推动公司价值的提升(巴菲特很多经典投资案例均采取这个方法)。

相反,技术分析投资者为何属于多数,是因为大多数投资者能够通过较低成本的方式,研究股价波动,分析资金的流向来不断修正自己对公司价格的方向,虽然技术分析师无法知道价格是否便宜,但是信息的获取要优于价值投资者,所以更多的投资人采取技术分析作为交易的主要手段。

因此,对于中国的中小投资者,即使属于价值投资的追随者,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也不能机械地按照巴菲特模式进行交易,在市场出现显著的下行中,一定要通过控制仓位的方式来避开羊群奔跑带来的伤害,减仓并非意味着放弃,只是临时的退场,可以继续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估值,并不断比较后采取行动。因为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无法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融资能力比较。辩证地将价值投资思想应用到自己的投资活动中才是有意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