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市场先生”之一
(2010-12-19 10:53:49)
标签:
杂谈 |
约翰·邓普顿在谈到价值投资时,提到所谓价值投资者,就是打算用认为低于一份资产或者物品真正的价格去购买这份资产或物品的人,这个定义的核心有一个简单却很关键的假设前提,就是资产和物品的价格和其真正的价值不一样。
这就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遵循的主要投资准则。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要想正确估计上市公司的真正价值感到非常困难,而是看着股票的价格却方便许多,因为价格的跳动会让人认为这个价格标注的股票市值就是公司的价值。受到投资者心理的影响,对于那些下跌的股票,人们认为其价值被高估,很少人愿意购买,相反,当股价上升时,买家就积极入场,认为其价值被低估。当然,那些按照技术分析的投资者,则认为,当股价上升时,是因为有别的投资者在买入,因为别人总比自己聪明,这些“别人”就是股市中的庄家,或者机构,或称作主力等等,因而研究这些“主力部队”的动向比研究公司的价值容易得多,直观得多,所以,宁愿每天研究图表等K线,也不愿意研究公司的真实价值。或许在心理上,技术分析对公司的价值判断就是“庄家”的动向,因为他们代表了发现公司价值的核心投资者。
如果这个逻辑是正确的,那么为何股市每天对一个公司的价值有不同的价格呢?难道庄家每天都会一觉醒来发现前一天的报价有差异,第二天又开始一个新的报价吗?这就是格雷尔姆著名的“市场先生”寓言描述的市场特征了。如果我们是跟着以庄家为代表的“市场先生”的步伐来决定买卖股票,每天“市场先生”的情绪不同,对同样一个公司就给出不同的报价,而不管我们心理的状况如何,如果你不接受他的报价,他就继续给出新的报价,直到你开始动摇,怀疑自己给出的定价是否合理,当他不断给出高价时,你心里越难受,不得不相信这个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从而愿意按照他的报价买入。相反,但“市场先生”不断给出低价时,你会觉得他是对的,因为他是主力,是个聪明的家伙,我必须接受他的想法,做出卖出的决定。这样的结果就是“高买低卖”而不是进入股市的基本原则:“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了。很多人认为,既然这个代表主力的“市场先生”犯有多动症,聪明的投资者就应该研究“市场先生”背后的原因,他为何喜欢动,特别是投资者相信,“市场先生”的情绪是有规律的,例如如果连续三天他都很开心,给出高价(阳线),那么可以猜测,第四天他一定是高兴的,那么我们以此决策给予买入的话,第四天我们就有一个好的差价。另外,如果我们根据他的历史情绪波动的数据,可以研究出一些符合规律性的技术分析指标,分析软件,这样的话,猜对的概率就大大提升。因此,按照分工,市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门提供分析工具的公司,在主力资金分布,动向等等方面给出信息,指导那些猜测“市场先生”下一步情绪的投资者。我们只是不知道,既然他们能够猜到“市场先生”的下一步行为,为何不自己私藏秘诀武功让自己发财,而愿意将如此赚钱的秘诀卖点小钱度日?真像股评广告那样,他们是愿意感谢给予支持他们的投资者而感恩吗?
显然,股票市场存在很多的小“市场先生”,这些小“市场先生”不断博弈,或者情绪趋同,才会出现一致的定价趋势,在一个时期,一股小的“市场先生”,由于一致的情绪产生的行动,会引发更多猜对市场情绪的投资者加入这个行动中,由此导致一个更大的群体,这就形成了被媒体称作的庄家。对于按照技术分析作为决策依据的投资者,猜对了并及时加入这个庄家群体的行列中,就可以享受新加入,或者后知后觉的投资者抬高公司的报价,获得资本差价。然而,就是及时加入了这个行列的投资人,面对每天“市场先生”的报价心里永远是犯嘀咕,因为他要继续猜测“市场先生”是不是要出现情绪反复了,如果能够知道情绪朝相反的方向变化,且一直悲观下去,那么就应该跟着先觉醒的主力出来,才能够保护资本差价,落袋为安。否则,当“市场先生”的悲观情绪开始在市场上蔓延时,你就会被抛弃,即使你认为你的买入价格是低于当时你认为公司的价值,同样遭受被套牢的痛苦。
假如我们看不到股票每天的电子报价,我们会怎么做出判断呢?你只有深入公司,或者去市场了解公司的产品的销售情况,去了解公司的竞争对手,去了解公司产品的客户评价,通过了解影响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来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了,这就是巴菲特和费雪提出的公司价值分析方法。他们认为,一个公司的价值不可能会在昨天一个价值,当没有重大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事件发生时会是另一个价值。或者说,一个公司的价值会每天变化吗?或者说,当股票的价格极度频繁的变化,而股票代表着公司的内在价值也发生了变化吗?价值投资者的回答是:没有。因此,巴菲特认为,我们应该让市场先生来服务我们,而不是做市场先生的奴仆。他认为,我们应该为股市下跌而高兴,因为当市场崩溃,买家陷入悲观,价格与真正的价值相比又过低,就留有了很好的安全边际,应该选择买入而不是卖出跟着市场走。
一个好的公司,例如每年的收入和利润能够保持30%的增长,公司的价值应该是逐渐上升的,但是按照市场市场先生的情绪就不是,他会因为高兴而给出远远高于公司价值的价格,也会因为极度悲观而给出远远低于公司的价值的价格,从而冷落公司。价值投资者认为,聪明的投资者这个时候应该与群体背道而驰,最终市场先生又会回来高兴地给出符合公司内在价值的价格的。
2010年,股市的资金是围绕着中小企业而展开的,虽然中途几次出现过风格转换,但是资金仍然回到中小企业,这样市场出现的主流观点就是,即使到2011年,市场主要具备的投资价值的个股仍然在这些小盘股中,虽然这些小盘股的估值已经很高,市场认为仍然是合理的,最坚定的理论就是小盘股具有高成长性,所以可以支持高股价。相反,一些同样具备成长特征的优秀蓝筹股,或者大盘股,却被市场抛弃,尽管人们都知道这些股票的价值被低估。
在《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表述,“在扑克牌游戏中获胜所需要的那些条件,同样也是成功投资所需要的条件。你要有能看到种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或驱动力的本事。假设你像往常一样,正在和同一帮朋友打牌,其中一个朋友有个习惯,在一定情况下,他会虚张声势迷惑他人。因为你已经学会了识别他这套把戏,所以按兵不动,等他自信满满地抬高赌注的时候,你就叫他摊牌,这样就能够轻易而举把他的钱通通收入囊中。当然股市上不能像牌桌上那样要求别人摊牌,但是如果一只交易股票与其预期收益、现金流量等相比较价格过高,就可以断定这只股票,就像你的那位朋友,是在虚张声势罢了。”(P15)
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哪些股票已经在虚张声势了,不应该跟着市场主流的声音而为,进入明年一季度,小盘股就会发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只有那些确实具备成长特征和竞争优势的公司,才能够支持高溢价,你如果坚定这些高溢价将会通过未来的时间中公司取得的高成长摊薄,可以接受过高的溢价,否则就应该放弃,回到那些还不被市场关注的,安全的优良大公司中选择同样具备成长和创新能力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