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日光
(2008-06-28 11:08:15)
标签:
文化 |
分类: 阅读 |
《追逐日光》是原毕马威CEO临终前3个月的时间写下的人生最后的时间安排。一个工作严谨,有计划,生活有规律,且喜爱运动的健康的高级管理人员,突然被诊断出只能存活3个月的脑瘤,接下去如何生活呢?书中记录了主人公尤金的人生安排,包括对公司、对朋友、商业伙伴、员工、自己的家人,走完最后的路程。书中极少涉及商道和管理,但讲道他在任职期间,设想让毕马威实现的目标:第一、拓展业务;第二、要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风险;第三,最重要的,也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有利的一点,那就是公司成为更好的工作场所,让员工更加乐意为之效劳,让员工协调好工作和生活。他说,一直就认为,要致力于为员工服务,让他们觉得工作和生活相辅相成,绝非互相隔绝,更不是互相对立。
作为一个企业家,第一第二的目标是自己履行公司发展的基本职责,而第三个目标就体现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企业家和一个小业主的思想境界的最大差异就是后者为了生存,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赚钱,根本不会考虑社会和员工。任何一个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这个思考,你是自己赚钱过小日子,还是要做大事业,作为一个事业的追求者,应该有什么境界和奋斗的目标?曾经接触过一个科技公司的老总,我问他为何要把公司做大?为何要使自己的公司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是一个在阳光下的公司,要求有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透明的治理结构,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他说了一句话,说自己与那些大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老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谈论的问题和目标是自己的境界所根本不能及的,在自己的公司能够创造了足够自己生活的财富后,追求发生了变化,希望为这个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如果这句话来自他的心底,这家公司是值得VC投资商们关注的。虽然,在最后的投资决策中,决策委员会对这家公司的产品和市场容量存有疑虑,价格也偏高,放弃了投资,但是我在考核公司管理团队中感触到的点滴思想,还是不能够忘记。同样,我也接触过一家非常传统的制造业,公司的董事长曾经对我说,公司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员工,是他们为公司创造了财富,因此,他在平日的干部管理中立下规定,凡是要求员工去做的事情,首先干部们自己要能够做到,否则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也有一些成长中的家族公司,实际控制人家族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是否要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一个事业来做,前期接触了一家企业,其产品如果能够大规模的推广,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朋友约了很多次,对方总是觉得不愿见面,因为他们自己千万千万数量的赚钱,为何要做成一个公众公司?我过去谈了十分钟,对方立刻兴奋了,觉得确实应该通过资本市场尽快实现更大规模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因为自己有这个责任,通过资本的力量也可让自己腾出时间去实现另一个具有更大的价值的产品开发。
其实,从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上看,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自己价值发现和希望社会认同的心理预期,只不过在做生意和做企业的差异,在于对公司目标的立志不同。《追逐日光》的作者,本来就是一个在毕马威工作了33年的经理人,当他接受合伙人的聘任,担当起拥有40亿美元和20000员工这艘航船的船长时,心中的责任会和小业主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