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鸣
曾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86
  • 关注人气: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究竟如何做才是好:与F先生的交流

(2008-02-16 21:10:23)
标签:

杂谈

春节前,大雪封路,等待回家的道路开通。一个称是徐老师的学生F电话约我聊聊。彼此在两岸咖啡坐下,接过递来的名片一看,嘿,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CEO。他开口说,目前掌管两个基金,马上还要发行一个,主要是清华校友的资金。不错,很牛啊,说明浙江有钱人很多。这么个牛人应该好好请教。那么如何管理呢?他说,就是跟投,我们应该合作,比如,你们找到好的项目,告诉我,你们做过调查,我就相信你们,你们投,我也投。其次,尽职调查外包给中介。我问,付钱吗?他说不付?我纳闷,你不付钱,哪家中介机构愿意给你做调查呢?接着谈下去觉得彼此不太投机,本想学学对方的管理和项目判断方法,却总是找不到北,心想也许跟投是个省力的办法,问题是谁愿意让你搭顺风车呢?除非我的资金不足,缺口让你来补。

 

F问:现在缺的是券商的通道,你们回去抢吗?

答: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要去抢通道的情况。但是券商的通道?这是什么含义?所谓通道是过去IPO时证监会采取的由计划额度制向询价制过渡期的一个行政管理方法。根据证监会对券商的业绩和承销能力、质量评定一年可使用的报批承销数量,最高的是年均占用的项目八个,可以滚动使用,就是材料送证监会预审的数量达到八个时,后面还有材料就不能送入了,等审核中的一个IPO出来后,空出一个通道,排在后面的才可以进去。这种管理制度早就取消了,现在采取的是保荐制,如果券商储备的保荐代表人数量多,完全可以周转过来,除非保荐人不够,采取借保的方法(估计这是暗中的潜规则)。我想,对于创业投资或者VC投资机构,手中储备的项目还不会多到这个份上,除非后备资金多,或者项目真的多(也许不调查吧,反正是跟投)。我们的项目,相当部分是券商等中介推荐的,根本遇不上所谓的“通道”事件,也许F没有清楚什么是通道吧。

 

F:那么你们与中介之间的关系呢?

答:我觉得我们是互补的,很多中介在遇到项目时,包括在争夺项目时,请我们参与。我认为,发行人股东、中介服务机构、VC三者在投资和运作发行人主体是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是一个共赢的格局。发行人股东需要私募的资金的支持,更需要私募机构给他们带来的运作经验,如果你不能够提供经验,只能够拿钱,发行人股东可选择的对象就太多了。中介的出发点不同,他们拿着发行制度的框框(我称作尺子),见到项目就量,然后设计一个美人的身材,力图用手中的尺子裁剪一个好看的衣服给发行人穿,以便展示给投资者看。因此他们做的是服务工作,既然裁缝了一件好的衣服给你穿,你当然要付费啦,假如你长的实在有缺陷,他们就会建议你进整形医院,先动动手术,然后养一段时间,长好长大了他们再来。因此,他们给发行人提供的专业意见就是,你这里应该长好点,那里应该如何如何等等。VC/PE就不同了,你拿出钱投资进去,你不仅要有做裁缝等专业知识,判断衣服是否合穿,并能够顺利通过审核部门的审美考核,更重要的是,你要判断你的投资对象是否会在一定的时间内长成美女俊男,如果依据其商业模式、团队质量、技术和产品以及市场空间,即使短期内不去参加选美又有何妨呢?条件成熟了,必定会通过选美审核,关键的是你的投资是否有回报,股权是否会增值。因此,做VC/PE的参与风险比起中介来说就打得多了。其次,你既然投入进去,就是发行人的一部分,自己更应该知道自己的养生之道,让发行人能够顺利成长,而不是只给了钱就等着它自己长了。

把调查和培养的责任和工作丢给别人,自己是很省心,但是你依赖的人有策略,知道内在情况,跟投的人未必知道,正如一个二级市场的坐庄者告诉你我要买了,你跟吧。随着事态的进展,做庄的走了,你还在里面,或者做庄者改变策略了,你也能够跟着变吗?资金的组合不同、期限不同、股东的期望不同、运作资源的能力不同,所有这些都会有不同的组合策略。毕竟跟投者省心,但是你是被动的。

 

F问:现在发现行业很重要,你觉得什么行业好呢?

答:这个问题是蓝海峰会上也问到的问题。什么行业好?真的有行业区分吗?朝阳行业Vs夕阳行业?高科技行业Vs传统行业?新兴行业Vs非新兴行业?

我们始终认为,不应该纠缠行业,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项目,我们给自己定的规则是:

1、  这个项目的模式我们能够理解,它现在在干什么?未来将成为什么?

2、  简单并专注;

3、  是行业细分市场中的龙头或名列前位,且这个市场有足够的大,可以容纳几个一定数量的竞争者,行业整体仍然处于增长状态;

4、  团队质量

5、  给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价值(无论是节约成本还是提高效率等等);

6、  对拟IPO项目,近三年没有重大的“硬伤”(无论财务还是法律)

我们不选择的行业,是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涉及环境污染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或者行业,即使项目效益再好或者其它条件都好,也不是选择的对象。

 

F问:那么不是会放弃很多项目吗?

答:是的,在一定程度上看,确实会放弃。但是投资是一个检验投资管理者对未来判断的长期结果的过程。对错只有在退出时才能够体现。如果从花钱角度,现在尽快把钱投出去,似乎满足了期待的愿望,但是如果没有做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没有帮助被投资对象的能力,与其快跑,不如拿着钱等待能力的提高或者看清了,脚踏实地地做,钱拿着是主动的,遇到好的项目再投也不迟。

与二级市场的投资比较,二级市场的投资对象是清楚的,只不过你要在这些目标中找到更好的,并在恰当的时机买入有安全边际的公司。做创投,包括做拟IPO投资,你的目标是需要去发现的,同时还要去排除或者解决公司顺利实现IPO的问题,而不像二级市场的投资,真正发现错误可以在一定的价格用“脚投票”,创投则因流动性问题无法止损。

所以,从长期来看,多就是少,少就是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