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茶店老板热情接待,一看来了要普洱的,更加热情,说要么我拿出我自己珍藏的茶给二位品尝。我们自然高兴。原本要私下谈事,结果被热情的茶馆主泡上了。算了,干脆调查茶市吧。
下午接到昆明的电话,说公司已经开始松动,有新的投资者要进去,问我们怎么办。上半年我们设法接触这家茶厂,但无论如何也难以被对方接受,因为这些年茶价暴涨,感觉钱从天而降,实在是高兴得不愿意出价出手。但是我们的投资理念也确实打动对方,愿意拿出部分股权用合适的价格转让,在一次考察之后要我出价,我为难,因为茶价波动难以估计,特别是近年来普洱被神化,有当年荷兰郁金香泡沫的特征。更困难的是从茶的计量到茶的品质没有一个标准,市场依靠口品出价。因此,我写出一份报告给对方说,实在难以用一般的股价方法来给出合适的价格。实际上我已经从对方的口气了解到,茶价在下跌。
今天既然茶店主热衷茶,就也做一个调查吧。茶主给我们品了店里的不同的茶,口感和茶色均有很大差别,我们很喜欢他自己珍藏的茶,使得他乐开了怀。说你们真是茶道高手,一看就是好茶友。呵呵,我们其实根本就不懂这茶,但是茶确实不错。因为几种茶一尝,差别太大。“那么,你认为茶的价格还会下跌吗?”
店主说,他一直在网上和各种场合下打压茶价,因为茶是用来喝的,不是那些茶商来倒卖的,他认为,至少要有五年的时间调整,因为那些茶商贩还想把茶价抬上去,没门。
那么,为何普洱就有这么大的差异?我说,应该是茶的标准缺乏,茶店主马上伸出大拇指,非常高,高实在高,你一句话就点到点子上了。由于茶缺乏标准,因此每个喝茶的人都对真正的普洱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大家也都对好茶有不同的感受和口味。使得品牌混乱。
我想,难怪,茶要走向中国的“星巴克”其实路途非常遥远,首先是市场混乱,而且没有哪个茶商愿意放弃传统的茶文化去创新一个新的需求,根本上还是小农经济的文化。
茶好,但要产业化,恐怕要做的事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