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分类与整理例1

(2019-03-25 15:47:12)
标签:

数学

一年级下册

研讨课

分类: 教学七彩花

安徽街小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张晓兰

                               研讨课时间:2019年3月19日下午第一节

                             授课班级:一年级2班(本班教室)

课    

分类与整理      第27页 例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学具片活动,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按照给定的标准对学具片进行分类,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初步认识表示分类结果的象形图、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分学具片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数据分析过

程。

    3.通过分学具片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向学生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掌握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学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合作点

按照给定标准进行学具片分类、计数

  主动学习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目标定向

老师出示一袋学具片,问:猜一猜一共有多少个?(不超过20个)

请四人小组组长倒出学具片,大家都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12个)

师:这些学具片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学具片有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颜色。

师:对,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类,分完类之后还要整理分类的结果。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板书:分类与整理

 

 

 

 

 

主动探究

精讲点拨

 

板书:按不同的形状分

师:每种形状各有多少个?

(1)分类并计数

小组合作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

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呈现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展示。

展示:一列一列或一行一行摆的            

一人抓一种图形的(一摞一摞摆的)

小组长汇报:正方形有3个,三角形有4个,圆形有5个。

(2)强调“一一对应”的摆放方式

师:哪种形状的图形最多?你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圆形最高),教师移动其他图形的间距,再问学生:还是圆形最多吗?

强调:规定起点后,不论图形大小,我们都要一个对着一个摆,才便于比较多少。

(3)认识象形图

教师示范,在黑板上摆学具片,说:每种图形摆一列,一个对着一个摆。

教师用直尺在三列学具片下画一条直线,介绍作用:直线上面是分类的图形,下面是分类的标准;再在直线下面对应的位置画出分类标准。

(4)认识简易统计表

师:我们用图的方式表示了分类结果,还有别的方式吗?

引导学生说出把数写下来。

案例:分类与整理例1案例:分类与整理例1案例:分类与整理例1板书:

          

 3个     4个      5

师:这种方式可以叫表。

(5)体会分类结果的一致性

师:图和表的方式,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师:不管是图,还是表,它们的分类答案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按不同形状分类的,就是分类标准一样。

(6)简单分析数据

师:看着图、表,你能回答问题吗?哪种形状的图形最多?

师: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谁来回答?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学具片按照不同的形状分类了,进行了整理,还能提出问题并解答。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把这些学具片按不同的颜色分一分——

板书:按不同的颜色分

师:每种颜色的学具片各有多少个?

小组合作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

教师巡视,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展示,汇报。

教师直接在象形图的下面记录各色学具片的数量。

师:谁能看图表提问?谁来回答?

 

师:观察左右两边的图表,分类的答案一样吗?(不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左边是按不同形状分的,右边是按不同颜色分的,那就是分类标准不一样,所以,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例题小结:

通过操作学具片,我们学会了按不同标准分类、计数,会用图和表的方式表示分类结果,还会提出问题并解答。

 

拓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

(1)出示一个较小的粉色圆形学具,师:它该放在哪一类呢?

     师:不论大小,只要是圆形就归在圆形一类;粉色不是红色,就要另成为一类颜色。

(2)出示一个大的桔色等腰三角形、一个大的蓝色直角三角形,师:它们该放在哪一类呢?

师:不论大小,不论形状,它们都是三角形。以后,你们还会学习把三角形分类。

 

主动发展

指导实践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书上第27页的例1,请大家翻开书,只是为了便于大家操作,老师用学具片代替了气球(随机板书,呈现PPT)。

接下来,请大家练一练。

 

练习七第29页第1题

涂一涂:用铅笔把车涂黑。

数一数:有多少辆车?填空!

说一说:除了车,还有什么?

提出:车、船、飞机都是交通工具。

延伸:

轻轨是车吗?地铁是车吗?火车是车吗?

教师解释:其实,轻轨也是地铁,地铁就是在城市中穿行的只供人乘坐的火车。凡是靠轮子在陆地上运行的交通工具都是车!

 

练习七第30页第3题

3. 按树叶的种类分一分,再涂一涂、填一填。

    强调:涂色时,从横线开始依次往上涂;可以分类数出数量后先填写数据,再涂色。

 

练习七第29页第2题

建议:两个例题学完后的练习课上,指导学生完成,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分类后准确计数的过程。

 

结束语:下节课,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的知识,生活中也有很多分类的事例。

 

 

 

电子课本

     

磁性学具片

案例:分类与整理例1


 

课后反思

 

1)关于一人抓一种图形的(一摞一摞摆的)呈现方式

课堂上的处理方法是让三个学生把自己手中的图形放在黑板上,学生都自然摆成了一行。按照教材所示,我随手把它们各自抹在一起,以强调“一堆一堆”的呈现方式。这就是受教材的约束,没有完全尊重学生合作分类活动的结果呈现方式,没有随机应变处理。课后,我改变了处理方法,让这合作分类的三个学生把不同的图形摞着放在掌心上,让全班学生计数。果然,学生不方便数清每种图形的个数,自然而然选择了平摊的方式摆在桌面上计数。

 

2)关于体会一一对应数学思想的教学

这节课,我在三个地方安排了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第一次在直观判断“哪种形状的图形最多”,第二次在按不同的颜色分类并摆成象形图,第三次在例题教学后的拓展,一个小点的粉色圆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各放在哪一类。其实,在教学例题时,把大小差不多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中的一种图形换成明显大些的图形,就可以造成比较图形多少的直观冲突,教学效果会更好。

3)关于小组合作的效能

 课上,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的项目就是按照给定的标准给学具片分类,并计数,然后集体展示汇报。其实,小组合作,哪怕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可以用连贯的问题指引学生合作的步骤和思考的方向。比如: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可以给出问题:按不同的形状,一共分了哪几类?每种形状的图形各有几个?摆放方式能不能一眼看出哪种图形最多、最少?如果不能,这样摆放合适呢?如此以来,小组合作的效能会增强很多吧。

4)关于练习七第29页第2题的处理

例题学完后的练习作业,不能按照教材中练习题的顺序进行练习,而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第2题,水果卡片总数量虽然不超过20个,但是,分散无规则摆放,增加了学生分类准确计数的难度。同时,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水果的数量在空白水果上涂色表示计数,这也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答题规则。这样的题目,可以放在例题2学完后的练习课进行,让学生经历散放静态物体分类计数的过程,即相同的水果作上相同的记号数一数,再填写数据,最后根据数据涂色,同时从总数的角度检查计数的准确性。之后,再练习完成第4题以巩固此分类计数的统计过程。

最后,一点疑惑,“一一对应”“象形图”“统计表”等这样的专用语需不需要告诉学生,并让学生会说?如果需要告诉学生,就应该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比如:一一对应,就是一个对着一个;象形图,就是用图片、图案、图形等代替实物的统计图等。

 




案例:分类与整理例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