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羲之--西问帖、飞白帖

(2008-12-20 20:54:28)
标签:

王羲之

西问帖

飞白帖

王右軍集

文化

王羲之--西问帖、飞白帖

西问帖

得西问,无他, 想彼人甚平安。 此粗佳。玄度来数日,为慰。

飞白帖

飞白不能,乃佳意,乃笃好此书至难,或作复与卿。

思逸草堂王羲之书法藏真  

王羲之--西问帖、飞白帖

       王羲之书,榻本,三行,二十一行,草书,
       帖中第二行与第三行之间有“八六”二字,二字相间一字之空,在此帖之前的《周常侍帖》中有“八五”二字(不过五字仅刻其左半部分),《劳人帖》中有“八三”二字,两字中皆有一字之空,盖为《淳化阁帖》原石上所刻的序号。游相本翻刻时亦如样摹勒上石。所谓“八”者,指《淳化阁帖》卷八,八下的“六、五、三”等字,则是刻帖石版的编号。
       帖文大意为:得到(安)西讯问之书,无他事。推想(安)西平安。玄度来此数日,令我欣慰。
      “西问”之“西”,可能是“安西”或“镇西”,前者为谢奕(无奕),後者为谢尚(仁祖)。“玄度”乃许询,又称阿讷,诈掾。为兰亭雅集的主要参加者之一。《晋书》无传,《世说新语》注引《续晋阳秋》曰:“许询字玄度,高阳人,魏中领军允玄孙。总角秀惠,众称神童,长而风情简素,辟司徒掾,不就,早卒”。宋高似孙《剡录》引《晋中兴书》云:“父,元帝渡江,迁会稽内史,困居焉。”又引《许氏谱》云:“玄度母华轶女。”关於许询的记载,唐许嵩《建康实录》卷八所记最为详尽,曰:
       询字玄度,高阳人。父归,以琅邪太守随中宗过江,迁会稽内史,因家於山阴。询幼冲灵,好泉石,清风朗门,举洒永怀。中宗闻而徵为议郎,辞不受职。遂托迹居永兴。肃宗连徵司徒掾,不就。乃策杖披裘,隐於永兴(今浙江萧山县)西山,凭树构堂,萧然自致。至今此地名为萧山。遂舍永兴、山阴二宅为寺,家财珍异悉皆是给。既成,启奏孝宗。诏曰:“山阴旧宅为只洹寺,水兴新居为崇化寺。”(中略)常与沙门支遁及谢安、王羲之等同游往来。
       在王羲之尺牍中,仅以《右军书记》为例,提及“玄度”的尺牍达十余通之多。反映小他与王羲之交往的频繁。此帖记载了玄度到山阴访羲之的一次游历,使王羲之心神为之欣慰。“玄度来数日为慰”,断为二句,应为“玄度来数日,为慰”。《右军书记》有“玄度来数口,疾患,便复来”的记载。同此。

  

    與謝安書

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聞,崑崙之伯仲也。楊云:逸少慕蜀中山水之奇,見於與周益州及謝東山書,不一而足,然竟不遂其雅志,山水於高人,亦有緣及限耶。蜀中舊有石刻,今見峨眉山故志。與地志,山水作山川,峨眉山作岷山。

  與桓溫箋

        萬再遷豫州刺史,領淮南太守,監司豫冀并四州軍事,羲之與箋,又與萬書,不從萬果敗。世說,萬壽春敗後,還書與右軍云,負宿顧,右軍答書曰,此禹湯之戒。

謝萬才流經通,處廊廟,參諷議。故是後來一器,而今屈其邁往之氣,以俯順荒餘,近是違才易務矣。 器通鑑做之秀。

    誡謝萬書

      萬為豫州都督,羲之遺書誠之,萬不能

用,既受任北伐,矜豪物,兵潰被廢。

以君邁往不屑之韻,而俯同羣辟,誠難為意也。然所謂通識,正自當隨事行藏,乃為遠耳。願君每與士之下者同,則盡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復何有,而古人以為美談,濟否所由,實在積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羣辟通鑑作羣碎每與士卒之下者同甘苦則盡善矣。

    與吏部郎謝萬書萬字萬 石安之弟。

        羲之與王述齊名,而志尚不同,兩不相能。述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為郡,累年止一弔,竟不顧述,及述為揚州刺史。檢校會稽,求其得失,主者疲於課對,羲之慨,遂稱疾去郡,於父母墓前自誓,不復仕。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復徵之,與東土人士,窮諸名山,汎滄海,優游無事,弋釣為娛,與萬書。

古之辭世者,或被髮佯狂,或污身穢跡,可謂艱矣。今僕坐而獲免,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違天不祥。頃東游還,脩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戒以輕薄庶令舉策數馬,彷彿萬石之風,君謂此何如。比當與安石東游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閑曠,衣食之餘,欲與親知時其歡讌,雖不能興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里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耶?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老夫志願盡於此矣。閒曠晉書作閒暇此矣作此也法書要錄載云老夫志願盡於此也君察此當有二言不真所謂賢者志於大不肖志其小無緣見君故悉心而言以當一面何如下要錄有重熙去視作盡曠作暇容齋隨筆云逸少葢温太真蔡謨謝安一等人也直以抗懷物外不為人役故功名成就無一可言其操履識見議論閎卓當世亦少其比而書名所後世但以翰墨稱藝之為累大哉。

    與人書

      羲之每自稱羲書比鍾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鴈行也,曾與人書。

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後之也。法書要錄載王右軍自論書,吾書比之鍾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之若此,未必謝之。楊云:由此觀之,右軍之聖於書,亦由積習苦學而能也。今有妄男子,師心狂塗,信手繆繞,以誑愚俗,而張虛名。使右軍家奴有靈,必見於地下矣,豈復有書乎?

   

君學書有意,今相與草書一卷。張懷書斷云:右軍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千變萬化,得之神功。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右君書記,至四百六十五帖,其中如蘭亭之屬,多非書記。化帖所載,亦僅什一,諸蹟宋初已散逸矣。今與閣帖,各以類次于後。

    章草帖

皇象章草,旨信送之,勿勿當付良信。楊云:旨信送之,笞其人來旨,欲信送之也。勿勿當付良信,言此際勿遽不遐,暇後當付良使也。信即使也,今法帖作勿三非。宋太宗化中,命中書王著,集古法書為閣帖,右軍父子五卷,此前有法書要錄,其後有建中靖國熙續帖,清華閣寶晉齊書史東觀餘論里秀萬王之屬,今各類從化,復注次第,以便臨撫,訛脫仍舊。

    與所知書

        王獻之好書,觸遇造玄,嘗日戲北館,取帚沾泥汁中以書壁,作方丈一字,晻曖斐?,極有好勢。羲之見而歎其美,問誰作,答曰:七郎,羲之。於是作書與所知。

子敬飛白大有意圖書匯粹載云:子敬飛白,大有直。楊云:父稱子字,亦晉人然,鼎按後漢曹大家女誡,述其子曹成之字曰子穀,張母呼其子張之字曰元伯,豈有望耶?則漢時母固有稱子字者。而錯父呼子為公。  

    飛白帖

省飛白,乃致佳,造次尋之,乃欲窮本,無論小進也,稱此將青於藍。

   

致比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學不。

   

飛白不能,乃佳意,乃篤好此書至難,或作復與卿。楊用脩注云:右軍飛白,妙絕今古今,不可見矣。臨池之士,亦不知飛白何體也。惟唐順陵碑文中有數字,可覘古跡,鼎按齊蕭子良古今書體云,飛白書,熹平年治鴻都門,於時蔡邕方撰聖皇篇。梁庾元威論書云:張芝使作一筆飛白書。

    辭舉帖此下並右軍論事

諸帖,不詳何與。

前得君書,即有反想至也。謂君前書是戲言耳,亦或謂君當是舉不失親,在安石耳。省君今示,頗知如何老僕之懷,謂君體之,方復致斯言,愧誠心之不著,若僕世懷不盡。前者自當端坐觀時,直方其道,或將為世大明耶?政有救其弊筭之熟悉,不因放恕之,會得期於奉身而退,良有已,良有已,此共得之心,不待多言,又餘年幾何,而逝者相尋。此最所懷之重者,頃勞藥石之資,如有萬一,方欲思盡頤養,過此以往,未乏敢聞言盡於今也。

    辭郡帖羲之嘗請為宣城,朝廷

不許,因為會稽內史。

篤不喜見,客篤不堪煩事。此自死不可化而人理所重如此都郡,江東所聚,自非復弱幹所堪。足下未知之耳,給領與卿同殊為過,差交人士因開門以勉待之,無所復言。

    恭命帖

六日昨書信未得去時,尋復逼,或謂不可以不恭命,遂不獲。已處世之道盡矣,何所復言?

    殊遇帖

羲之死罪,復蒙殊遇,求之本心,公私愧歎,無言以喻。去月十一日發都,違遠朝廷,親舊乖離,情懸兼至,良不可言。且轉遠非徒無諮覲之由,音問轉復難通,情慨深矣。故旨遣承問還願具告,羲之死罪。

    會稽帖

會稽亦復與選論卿否,吾誠勅勑於詥事。然於弟尚不惜小,宜謂選官前意已佳,可不復煩重,卿更思,必謂宜論者,必有違矣。

    此郡帖

此郡之弊不謂頓至於此,諸連滯非復一條獨坐不知何以為治。自非常才,所濟吾無故舍逸而就勞歎恨,無所復及耳。夏人事請託亦所未免小却,冀得小差,頃日當何理。米云:蘇耆書畫記,述此帖,與內史王述書,黃伯思云非也。逸少與藍田方隙,而為?郡,既檢察苛急,主者疲於課對,正救過不暇,豈復尺牘間自彰其逋滯哉?此帖官本,傳摹甚失真,如以就勞為能勞,小為小都,皆轉失草法也。免一作見,劉次莊作忽,頃作須。   

    上虞縣事帖

賊以還不,知遇官軍云何,可深憂之,欲依上虞初到別上,今勑聽之縣事不同直不相連耳。

   

近所示,欲依上虞別上,申一期,尋案臺報,不聽止,當戮力於事,不可但復解散,君縣乃是今勝縣,而復以為難耶?

   此似即言前事。

知足下以界內有此事,便欲去縣,豈有此理。此縣弊久,因足下始有次第耳。便當息意,今勑諸處事及口縣者,省馳書於臺中,論必釋然故遣旨信示意。

諸暨帖

諸暨始甯屬事,自可得如教,丹陽意簡而理通屬所無復逮錄之煩為佳。想君不復須言,謝丹陽亦云此語君。

    餘姚帖

足下所欲餘姚地,輒勑驗所須輒告。

    軍府帖

此三頃田樂吳舊耳,云卿軍府甚多田也,宜須一用心吏可差次忠良。

    湖孰帖

吾湖孰縣須水田,卿都可遣僦之,墓不知處去年僦之者,似是俞進可問之,卿不出停此。

    荒郡帖

知郡荒,吾前東周旋五千里,所在皆爾可歎。江東自有大頓勢,不知何方以救其弊,民事自欲歎復為意,卿示聊及。

    斷酒帖

斷酒事終不見許,然守之尚堅弟亦當思同此懷。此郡斷酒一年,所有百餘萬斛,未乃過於租,此救民命,當可勝言,近復重論,相賞有理卿可復論。

   

百姓之命 倒懸,吾夙夜憂此,時既不能開倉庾賑之,因斷酒以救民命,有何不可。而刑猶至此,使人歎息,吾復何在,便可放之其罰讁之制宜嚴重,可如治日,每知卿同在民之主。

    奉法帖

省示足下奉法轉到,勝理極此,此故蕩滌塵垢,研遺滯累,可謂盡矣,無以復加。漆園比之,殊誕謾,如下言也。吾所奉設,教意政同,但為形跡小異耳。方欲盡心此事,所以重增辭世之篤,今雖形係於俗,誠心終日常在於此,足下試觀其終。

    簿書帖

恐有簿書之煩,益屬所事,可立制縣,不給下貧,而給饒有之家。開令治國,別許為盛田,不平者嚴制如此事,省而虛實可知。其或非所樂而絕付給者,合為不賦,得里人遂安黃籍。前年皆斯人,非復一條可歎,今便獨坐,令白郗侯求官,邈等想必可得,君亦當得見書,若萬一不樂想,可其思得州數十家見經營,不爾,無坐此理也,別當以具慰深共思不待煩言。

    增運帖

憎運白米來者,云必行此無所復云。吾於時地甚疏卑,致言誠不易,然以在大臣之末要為居時任,豈可坐視危難?今便極言於相,并與殷謝書,皆封示卿,勿廣宣之諸人,皆謂盡當今事宜直恐不能行耳。足下亦不可思致若言耶?人之至誠,故當有所面,不爾坐待死亾耳。然下有太

老子三字。

   

知數致苦言於相時弊,亦何可不耳,頗得應對不。吾書未被答,得桓護軍書云:口米增運皆當停為善。

    防民帖

行當是防民流逸,不以為利耶。此於郡為由上守郡,更尋詳若不由上命,而斷中求絕者,此為以利。卿絕之是也,縱民所之,恐有如向者流散之患,可無善詳,具聞。又一帖民作臣。不以作不

當。二守郡作耶。斷作郎。

    深情帖

省足下前後書,為嘗不憂,欲與事地相與。有深情者,何能不恨?然古人云:行其道,忘其為身。真卿今日之謂,政自當豁其胸懷,然得公平政直耳,未能忘已便自不得行然,此皆在足下懷,願卿為復,廣求於眾,所悟故多。山之高言

次何能不。

 

 從宜帖

省告一一,足下此舉,由來吾所具卿所云,皆是情言。然權事慮之重,則當廢情以從宜,非書所悉,見卿一一。

    玄同帖

口亦不能佳體懷省無所,乏然卿供給人士,及使役吏人,論者亦謂大任,意在世中,政自不得不小,俯仰同異,卿復為意,卿此懷亦當玄同,不能勉人耳。

    誠理帖

知以智之所無奈何,不復稍憂,此誠理也。然 之懷,何能已已乎?未能得面,書何所悉。但深得近期

故因教日月。

    資生帖

上方寬博多通,資生有十備之覺,是所委息,乃有南眷,情足謂何,以密示一,勿宣此意,為與卿共思之,省以付火。

    慕容帖

諸人十二日書云,慕容乃抄梁下,得數目下疾疫非常,乃以至京,極有傷此,憂之下者,想君勤勤之。

    渭南帖

二十三日發至長安,云渭南患無他,然云苻健眾尚七萬,茍及最近雖眾由匹夫耳。即今尅此一叚,不知歳終云何守之,想勝才弘之,自當有方耳。

    方軌帖

賊勢可見,此云方軌,萬萬如志,但守之尚足,令智者勞心,此回書恒懷湯火,處世不易,豈惟公道?

    群凶帖

卿事時了,甚快,羣凶日夕云云,此使鄴下一日為戰塲,極令人惆悵,豈復有慶年之樂耶?思卿一面無緣,可歎可歎。 

    送袍帖

可委行使耶,遲還具問,亦以與尚書諮懷,今復遣諮吳興也。

    志嶠帖

良深路滯久矣,況今季末,無所多恠足荒何祁於此,足下志嶠外,有由來及,然以勢觀之,卿入貴於不令耳,書政當爾,王羲之白。

    此聲帖

吾為卿任此聲者,但此懷自不復得闕之於時。

   

十四日諸問如昨,云西有伐蜀意,復是大事,速送袍來。

    給船帖

君欲船,輒勑給,所須告之。

    功曹帖

省告攝功曹事,一一屬以所求,寛逋廢守命必欲肅之,是以間意其志,既立不得不必行。

    發詔帖

遂當發詔催吾,帝王之命,是何等事。而辱在草澤,憂歎之懷,當復何言。見足下一一。

    軍使帖

直遣軍使者,可各差十五人耶,合三十人足周事。

    仲舒帖

足下似有董仲舒開閉殷陽法,可勑令,料付不雨憂之深珍重口謝二侯。

    尚書帖

見尚書一日遣信以具,必宜有行者,情事恐不,足下當為遠慮,不可計目前。

所欲論事,今付。

    荀葛帖

羲之死罪,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輒迹,實奇士也。然荀獲譏於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國,達治無閒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前試論意久欲呈,多疾憒憒遂忘致今送願因暇日,可垂試省,大期賢達興廢之道,不審謂粗得阡陌不。

    文集帖

比日尋省卿文集,雖不能悉,周徧尋翫,以為佳者,名固不虛,序述高士,所傳小有異同。見卿一一問應,止楊王孫前以共及意同,可誠述敘之耶?暇日無為想不忘之。

    歌章帖

歌章輒復卿,或有寫書人者可,寫一道與吾也。

    戲詠帖

得君戲詠承念至此年,乃未見。

    月儀書此似元會詩之屬,當非書

牋也,與索靖月儀帖不同。

日往月來,元正首祚,太簇告辰,微陽始布,罄無不宜,和神養素。

十七帖

      張彥遠法書要錄,右軍書記云: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者名帖也。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號之二王書。後人亦有內一句稍異者,標為帖名,大約多取卷首三兩字,及帖首三兩字也。黃伯思云:當時書卷首帖有十七日字,故諸帖總謂之十七耳,非帖數也,本二十七條,今官法帖有其十五,散寘逸少書三卷中,又續法帖有五,而邛竹杖絲布衣漢講堂諸葛顒天鼠膏四果種虞安吉七條不載,當是亡軼而世有完卷者,傳模殊精,非此比也。此卷有帖云:周益州送此邛竹杖云云。案十七帖有云:去夏足下致邛竹杖云云。以前帖觀之,即知此帖與周益州矣。自昔相傳十七帖,乃逸少與蜀太守者,未必盡然,然其中間蜀事為多,是亦應皆與周益州書也。但來禽一帖,則或以為與桓溫而已,本朝僧邦者,有寄李昌武翰林詩云,來禽簡寄桓宣武,不知何據,案此帖有云,今在田里,惟以此為事,足下致此子大惠也。逸少視桓公位殊遼絕,與書不當爾耳。然當時真長子猷輩,猶嫚侮桓公,彼亦能容,逸少作書若交友,無足恠。溫飛卿詩云:畫圖驚畏獸,書帖得來禽。此帖垂寶,非一世也。按周撫永和三年為益州刺史,有惠政,見成都古今記,據黃則十七帖悉與周益州書矣。內如來居龍保六日胡母從妹等,並不似與周書,六日帖叔當西耶,語猶非類,楊用脩四川總志,載七十邛竹諸葛顒譙周山川諸奇講堂嚴君平鹽井八帖,為與周益州,亦以八帖皆論益州故實耳。要錄所載,數止二十,而無絲布衣邛竹杖七十胡母鹽井五條,君服食久合積雪凝寒嚴君平併譙周為一帖,今傳十七帖,講堂以後並闕。然右軍法書,此最先出,故仍舊統題十七帖,若淳化長沙二王有帖名者,附往各下。米云:關杞嘗謂余曰,昔越州一寺,修佛殿,於梁栱內藏一函,古模數十本,所可記者,王右軍十七帖,虞世南枕臥等帖,皆有儲氏圖書印。黃亦云:十七帖必多臨本,永禪師及虞世南褚庭誨臨字,皆不甚遠,故世有數本皆不同,此帖全是庭誨筆意。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具,示復數字。復一在以下

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方復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歎,書何能悉?方一作等。二王帖云:新安所刻,至數字而止,自吾前東粗足作佳觀以下,自為四行,恐是二帖,然他本皆合為一,長沙帖又誤併來居一帖。

   

瞻近無緣省告,但有悲歎,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既僻,又節氣佳,是以欣卿求也。此信旨還,具示問。告一並作苦僻,案刻是避字,要錄作僻,或刻傳久小誤耳。二王帖云:避與僻,皆與辟通用,非也,避安可通辟。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早至為簡隔也。早疑是耳。見下有

之字,無卿舅以下。

   

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尺牘作與周益州。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體氣常佳,此大慶也。想復懃加頤養,吾年垂耳順,推之人理,得爾以為厚幸,但恐前路轉欲逼耳,以爾要欲一游目汶領,非復常言。足下但當保護,以俟此期,勿謂虛言,得果此緣,一段奇事也。楊云汶古岷字見史記

   

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六日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化帖,離不可居,

叔當西耶?遲知問。

   

計與足下別廿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濶懷。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歎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耳。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化帖,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知足下行至吳,念違。

   尺牘作與

周益州。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遠惠之至卬。山在蜀,生竹高節,可作杖,見張蹇傳。

   

旦夕都邑動靜清和,想足下使還,具時州將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數使命也。謝無奕外任,數書問無他,仁祖日任,言尋悲,酸如何可言?

   

諸從並數有問,粗平安,唯脩載在遠,音問不數,懸情司州,疾篤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盡事勢,吾無間然。諸問想足下別具,不復乙乙。乙乙作具。

   

胡母氏從妹平安,故在永興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諸理極差,頃比復勿勿,來示云具,其婢問來信不得也。

得足下旃胡桃藥二種,知足下至戒鹽乃要也。是服食所須,知足下謂須服食,方回近之,未許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一笑。須一作頃。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歳,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嶺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迎一作近又作進。

知有漢時講堂在,是漢何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畫又精妙,甚可觀也。彼有能畫者不,欲因摹取,當可得不?須具告。

   

云譙周有孫,高尚不出。今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化無為所在至志十字。

化及要錄

合譙周一帖。

嚴君平司馬相如楊子雲皆有後否。大觀帖,

米云真。

   

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藥。

   

朱處仁今所在,住得其書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書,可令必達。黃云:謂昔嘗得其書,而信人竟不取報書,世俗遂誤讀為往得其書信,殊不知信者,乃使人也。

   

往在都見諸葛顒,曾具問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門屋樓觀,皆是秦時司馬錯所脩,令人遠想慨然,為爾不信。一一示為欲廣異聞。

   

彼鹽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

   二王帖足下

所疏別為一帖。

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為致子當種之此種,彼胡桃皆生也,吾篤喜種果,今在田里,惟以此為事。故遠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黃伯思跋唐摹十七帖云:予嘗見畢文將叔云:家有唐初人所摹此帖,來禽等四物外,又有密蒙華一種,故先相文簡公。答王黃門寄密蒙華詩云:多病眼昏書懶讀,煩君遠寄密蒙華,愁無內史詞兼筆,為覺真方到海涯,今諸本並無此一種,法書要錄亦不載。                          

   

後所須此藥草,可示當致。

   薦虞安

吉帖。

虞安吉者,昔與共事,常念之。今為殿中將軍,前過云:與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與足下為下寮,意其資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遠及。

   

吾有七兒一女,皆同生,婚娶以畢,惟一小者,尚為婚耳。過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內外孫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已上並

十七帖

    桓公帖凡稱某帖者,非與此人也,帖言其人耳,聊以其名類次,如桓公仁祖之屬。

得都下九日書,見桓公當陽去月九日書,久當至洛。但運遲可憂耳,蔡公遂委篤又加廗下,日數十行,深可憂慮,得仁祖廿六日問,疾更委篤,深可憂。當今人物眇然,而艱疾若此,令人短氣。黃云:九日帖云蔡公者,蔡謨也。仁祖者謝尚也。晉穆帝永和十二年秋,桓公破姚襄至洛,故此云久當至洛。是時將以謝尚鎮司州,以病止,故此云得仁祖二十六日問,疾更委篤,與陶穀所畜破羌帖事正同。跋云:晉穆帝永和十二年秋,桓溫破姚襄于伊水,遂至洛,時將以謝尚鎮之,屬病不行,所云桓公摧破羌賊,及仁祖小差,正當時事也。是時逸少去會稽內史已餘,方遯跡山水間,宜不復以世務經懷。而此書乃歎宣武之威畧,悲舊都之始平,憂國嗟時志猶不息,惜其一憤達引,使才猷約結。弗光於世,獨區區遺翰,見寶後人,覽之深為興歎。

   

知虞帥云:桓公以至洛,即催破羌賊,賊重命,想必禽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真可以戰使人歎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適范生書,如其語,無異故須後問,為定今以書示君。   

得謝范六日書為慰,桓公威勳,當求之古,令人歎息,比當梟姚襄也。

   

虞義興適送此,桓公摧寇,罔不如志,今以當平定,古人之美,不足比蹤,使人歎慨無以為喻。

   

數得桓公問,疾轉佳也,每懸胡云征事未有日佳也。以逼勢不知卒云何爾?

   

鄙故勿勿,飲日三,小行四升,至可憂慮,如桓公書旨,闕其不去,恐不能平。

   

桓公以江州還臺選每事勝也,不可當在誰耳。

    雲子帖桓雲字雲子溫兄

桓公不得敘情,不可居處雲子諸人何似,耿耿能數省否。

   

云停雲子代萬頃,桓公至,今令荀臨淮權領其府,懷祖都共事已行。

   

羲之死罪,前得雲子諸人書,並毀頓胡之惟分推難為心,當有分西者否,羲之死罪。

   

十四日疏,昨信未即取遣,適得孔彭祖書,得其弟都下七日書,說雲子暴霍亂,亡人理乃當可耳,惋惋桓公周生之痛,豈可為心?

    安西帖庾翼字稚恭安西將軍

一昨得安西六日書無他無所知說故不復付送讓都督表亦復常言耳如兄子書道嵩自必果今復與書督之足下勑令至并與遠書也黃云:翼鎮荊州,以石虎衰暴,婁表北伐,康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孫紳輩亦致書諫之。則逸少所見之表,殆亦論北伐事也,翼之此舉,朝論弗以為然。故逸少以為常言,及聞其遷襄陽,乃云稚恭遂進鎮,東西齊舉,想定有期也。則始雖同議,而終以為當然,翼有志無年,徒能奮十倍之氣,而蔑一統之功。此志士所嗟慨者,知一作大督劉作共,又一帖云:無所知表,亦復常言耳。

   

羲之死罪,伏想朝廷清和,稚恭遂進,鎮東西齊舉想尅定有期也,羲之死罪死罪。

   

伏想清和士人皆佳,適桓公十月末書為慰云:所在荒甚可憂,殷生數問北事,勢復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數面不,或云頓厯陽爾耶,無緣同為歎,遲知問。

    

運民不可得而要當得甚慮叛散,頃為此足勞人意。

   

安復後問不?想必停君諸舍,即苦差也,便疾綿篤,了不欲食,轉側須人憂懷深,小妹亦故進退不孤,得散力煩不得眠食至少,疾患經月兼,燋勞不可言,迎集中表,親疏略盡實望投老,得盡田里骨肉之歡。此一條不謝二疏,而人理難知,此不知小却,得遂本心,不交衰朽羸劣。所憂營如此君視是頤養之功,當有何理,今都絕思此事也,冀疾患差,末秋初冬,必思與君一佳,集遣無益,快共為樂,欲以少日補頃者之慘戚也。追尋前者意事,豈可復得?且當率目前,及當此急要,願諸君各保愛,以俟此期未近見君,有諸結力,聊以當面,各間意必欲省安西,知今意無前却也。想君必俱賊勢可之者,必進許洛無可不,果相遇于一世,豈可度之尋常?以此至終,故當極盡志氣之所托也。君此意弘足,然決在必行。少日一合作者,戚一作慼,結下一無力字。

得征西近書,委悉為慰,不得安西許有問,不知何。久長風書平安,今知殷侯不久留之,甚善甚善。

    庾丹陽帖庾,升平中代孔嚴為丹陽尹。

知庾丹陽差數深深,致心致心。並法書要錄。

適知十五日問:清和為慰,復得南後問,不想二庾速王之始興,奴長就令人邑邑。想無所至耳,還具示問。庾一作康,陳作庚,速一作建,王作至,至作主。

丹陽帖

昨即得丹陽水上書,與足下書同,故不送,昨諸書付還。

   

想大小皆佳,丹陽頃極佳也。云自有書,不附此信耳,大小問多患懸心,想二奴母子佳,遲卿問也。

   

丹陽旦送吾體氣極佳共在卿故處增思詠。

   

知比得丹陽書,甚慰。乖離之歎,當復可言,尋答其書,足下反事復行便為索然良不可言,此亦分耳,遲面具。比一作以,當一作尚,反作友,具作一一。

殷侯帖

昨送諸書,令示卿,想見之,恐殷侯必行義望,雖宜爾然,今此集信為未,易卿若便西者,良不可言。

   

昨得殷侯答書,今寫示,君承無怒意。既而意謂速思順從,或有怨理,大小宜盤桓,或至嫌也,想復深思。此二帖似為言浩北伐事。又一帖意作詔,速作連,怨理大小宜,作怨望其不宜。

孔嚴,字彭祖,殷浩臨揚州,請為別駕。

得孔彭祖十七日具問為慰,云襄經還蠡,是反善之誠也。於殷必得速還,無復道路之憂,比者尚懸悒,得其去月書,省之悲慨也。殷浩為中軍將軍,北伐時,羌帥姚襄降,浩使龍驤將軍劉啟守譙,邊襄於梁,襄遂反,浩退    城,器械軍儲,皆為襄所掠。

得豫章書為慰,想以具問,昨得都十七日書,賊徑還蠡臺,不攻譙是其反善之誠也。想殷生得過此者,猶令人憂,期諸處分猶未定,羊參軍旦夕至也,遲一一。即言前書事。

    又。

殷廢責事便行也,令人歎悵無也。此言浩廢徙東陽。

   

云殷生得快罔大事,謝生書,但有藥耳,云彥仁或宣城甚佳,情事實宜,今有云:想深復征許也。

   

與殷侯彼此格卿取。

與殷侯物,示當爾不?可不?卿定之,勿疑。

   

宰相安和,殷生無恙,時面兄,當宣兄懷。黃云:宰相安和帖,乃愔書。宰相者,簡文作相王時,殷生者殷浩也。然此或是書愔帖語耳,而結字實近世偽作。

彭祖帖

想清和,士人皆佳,彭祖諸人得足下,慰旦夕也。此諸賢平安,每面粗有歎慨,追恨近日不得木善散,無已口度足下還期不久耳。此者數令知問。

    袁彭祖帖

袁彭祖何日過江,想安穩耳。失此諸賢,至不可言,足下分離,如何可言?

    孔建安帖

太保思一散,知足下歸,乃至孔建安家乃爾。柱還以十,實非乏所堪,若之不復,更尅近道,惟命是往矣。

    與郗家論婚書

十一月四日,右將軍會稽內史瑯琊王羲之,敢致書司空高平郗公足下。上祖舒散騎常侍撫軍將軍會稽內史鎮軍儀同三司,夫人右將軍劉女誕晏之允之,允之。建威將軍錢塘令會稽都尉義興太守南中郎將江州刺史衞將軍,夫人,散騎常侍荀文女,誕希之仲之,及尊叔廙平。南將軍荊州刺史侍中驃騎將軍武陵康侯,夫人雍州刺史濟陰郗說女,誕順之胡之耆之美之,內兄胡之,侍中丹陽尹西中郎將司州刺史,妻常侍譙國夏侯女,誕茂之承之羲之,妻,太宰高平郗鑒女,誕玄之凝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肅之,授中書郎驃騎諮議太子左率,不就,徽之黃門郎,獻之字子敬,少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與公宿舊通家,光陰相接,承公賢女,淑質直亮,確懿純美,敢欲使子敬為門閭之賓。故具書祖宗職諱,可否之言,進退惟命羲之再拜。張云:此是家論婚書,書似夫人。

 

 摘自《王右軍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