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廷西六宫

标签:
故宫紫禁城西六宫翊坤宫储秀宫 |
分类: 图文神州 |
在上一篇博文中,咱逛的是紫禁城的“内廷东六宫”,今儿接茬儿,去“西六宫”看看。西六宫是指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以西、位置与东六宫对应的六座宫殿院落,分别是启祥宫(太极殿)、永寿宫、长春宫、翊坤宫、建福宫、储秀宫。西六宫和东六宫一样,皆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清两代都是后宫妃嫔居所。
西六宫的平面布局是二三排列:每两座院落为一排,前后列成三排。我们先从前排西侧的启祥宫看起。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
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乾隆帝淑嘉皇贵妃金氏曾居于此。清代晚期更名太极殿。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启祥宫(太极殿)内现按明清宫庭生活原状陈列。
站在太极殿的院子里向西望,会看到墙外有一座四角攒尖屋顶、上覆鎏金铜瓦、四角屋脊上饰有4条鎏金铜龙的阁楼。此阁名为“雨花阁”,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形式仿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是紫禁城内唯一一座汉藏合璧的阁楼式建筑。

图4:从太极殿前西望雨花阁。
启祥宫(太极殿)东侧是永寿宫。永寿宫初名长乐宫,明嘉靖朝更名毓德宫,明万历朝更现名。明孝宗朱佑樘的母亲纪太后曾在这里短暂居住,后突然暴死,成为明宫疑案之一。后因乾清宫发生火灾,万历皇帝也曾住此宫。崇祯皇帝在此宫斋居。雍正皇帝崩后,雍正的皇后、乾隆生母钮祜禄氏曾居永寿宫。目前永寿宫未开放,所以我们无法进入参观。
永寿宫的后面(北面)是翊坤宫。翊坤宫初名万安宫,嘉靖朝改现名。“翊”解释为辅佐,皇后的寝宫为坤宁宫,“翊坤”即辅佐皇后管理六宫之意,翊坤宫因是热播电视剧《甄嬛传》中华妃年氏(年羹尧之妹)的寝宫而被人熟知。此外,乾隆皇帝的皇后那拉氏也曾在翊坤宫居住。
图7:翊坤宫正殿内的宝座。
翊坤宫西侧的长春宫、长春宫北面(北面)的咸福宫都没有开放。长春宫曾是乾隆皇帝孝贤皇后的寝宫,她死后在此停放灵棺。同治年至光绪十年,慈禧太后一直在长春宫居住。咸福宫初名寿安宫,嘉靖朝改现名。乾隆驾崩后,嘉庆帝曾在咸福宫守孝;道光驾崩后,咸丰帝也曾在咸福宫守孝。
翊坤宫后面(北面)是储秀宫。储秀宫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改现名。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储秀宫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形成相通的四进院落。
图9:储秀宫正殿及庭院。
经过晚清大规模整修的储秀宫,是西六宫中最宽敞气派的宫殿院落。储秀宫正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前出廊。殿前庭院阔大幽静,两棵苍劲的古柏耸立其中,殿台基下东西两侧安置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为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所铸,因此储秀宫成为紫禁城东西十二宫中唯一出现龙的特例。
住过储秀宫的后妃有乾隆帝的皇后、嘉庆帝的生母魏佳氏,嘉庆帝的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帝的皇后佟佳氏,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等。但其中最出名的,无疑是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另外,末代皇后婉容也曾在储秀宫居住。
看过储秀宫,西六宫也就参观完了。当然,实际上我们只看了西六宫中的启祥宫、翊坤宫、储秀宫三座宫院,而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因未开放,我们不得而入。紫禁城太大了,真要是全部开放,一天也肯定参观不过来。而且故宫内一些以前未开放的区域,近年也在陆续开放。所以,那三个没看成的宫院,就留待以后开放了再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