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2018-09-27 12:10:12)
标签: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工学院

大学

校园

野史

分类: 图文神州
“北京建工学院”的全称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在已经改名了,叫“北京建筑大学”。这所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没什么名气,跟“985”、“211”一点边儿都不沾。但是在北京的建筑业,这所学校的影响力你怎么高估都不过份,因为这个行业里管事儿的头头脑脑,少说有一半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1:北京建工学院主楼。

北建工的大学历史并不长,1977年恢复高考时才改成大学本科,之前一直是个老中专。其中1958年时曾经升过一次本科,但仅仅维持了3年,1961年又降回到了中专。老中专往上捯,是1936年成立的“北平市立高级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简称“北平高工”。至于北平高工的前身,则可以追溯到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

北建工那段老中专的历史,以中间短暂升本的那3年为分水岭,可以分为两段:之前是1952年到1958年的“北京土木工程学校”,之后是1961到1977年的“北京建筑工程学校”。虽然前后名字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中专,专业也都是盖房、修路、上下水之类的,所以统一有个绰号,叫“土地庙”。但是您可别小看北京西郊的这座“土地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市的老建委、规划局、建工局、市政局、建筑设计院、市政设计院的局长、院长、总工,几乎清一色是“土地庙”出来的老中专生。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2:建工学院市政系的老教学楼。

1977年改成大学之后的头几年,建工学院教课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原来的老中专生。中专生教大学生,在当时成了个笑话。后来学校的领导脸上挂不住了,把这些老中专都挤兑走了,请来一批清华还有哪儿的大学老师接替。为了表示与之前的“土地庙”划清界线,建工学院当时的领导们把建校时间定在了1977年,搞校庆就从1977年起算,不带以前的那帮老中专生玩儿。

这种嫌贫爱富、败家忘本的行为惹恼了当时那些出身于“土地庙”、却把持着北京建筑业方方面面的大佬们,弄得当时建工学院在行业里四处碰壁。碰了几鼻子灰之后,校领导不得不纠正错误,重新修订校史,将建校起始确定在1936年成立“北平高工”这个时间点上,打那时起的老中专生、直到眼下的大学生、研究生,统统都算建工学院的校友。这段“校史之争”总算有了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3:老市政系教学楼现在已经改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昔日功勋卓著的老中专们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在京城建筑业里把持朝 政的,是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入学的那帮本科生。在这儿悄悄说一句,别看现在这帮人五人六儿的,其实当年上学那会儿,很多都不是什么“好鸟”。

那时候建工学院是市属高校,北京本地招生、毕业本地分配,学生都是北京人。另外,建工学院是二本,入学分数不高,所以学生中没几个高智商的学霸。再有,很多学生都是建筑业的子弟,从小受到的熏陶就是砖头瓦块、钢筋水泥。 所有这些关键词加起来,时间再还原到那个刚刚拨乱反正的年代,您不难想象,建工学院那个时候的校风校气是个啥样儿。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4:五十年代的老破教学楼,把天棚挑开、露出屋架结构,感觉就艺术了呢。

话说1983、84年那会儿,建工学院的足球队水平不低,在北京高校联赛中能打到第三、第四的名次。有一回建工学院去北大踢比赛,场上球员之间爆发了冲突,一名建院的球员跑到场边捡来一根两、三米长的铁管,抡着铁管满场追打对方球员。正好有两名北大的学生从球场边经过,看到这个场景惊得目瞪口呆,一人问同伴:“这是哪个学校的学生?这么野!”同伴回答:“建工学院的。”“建工学院在哪儿?没听说过呀。”“建工学院你都不知道?就是二里沟那小院儿。”

建工学院在北京二里沟的东边不远,校园也确实不大,所以人家说“二里沟小院儿”基本靠谱儿。别听“二里沟”这名字“屯”,其实那可是北京最好的地段儿之一,就是现在北京动物园南边那块地方。至于北京建工学院的准确地址,非但不屯、而且还很牛——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出校门往北走几步就是北京展览馆,往西一站地是动物园交通枢纽,北京城绝佳的好位置。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5:教学楼里展出的古建筑木结构部件。

建工学院就在北京闹市区,学生也都是北京孩子,但学生全部住校。那时候区分大学的档次,除了一本二本之分,还有一个标准,就是住校还是走读。住校的是正牌儿大学,走读的是一些不入流的分校。建工学院的学生宿舍在校园里的西南角,是一座五层的拐角楼。女生宿舍在5楼,其它4层都是男生宿舍。男生多、女生少,是建工专业院校的特点。

那时候晚上10点以后宿舍准时熄灯。但您想,学生嘛,哪能那么早就睡,且得鬼哭狼嚎地折腾一会儿呢。当时有几个年轻的老师,也住在学生宿舍楼里。其中有一位胡叁胡老师(后来人家也是有头有脸儿的局级领导了,为尊者讳,这里用的是化名),为人严厉,夜晚经常跑出来呵斥在宿舍里大声喧闹的学生。久而久之,同一楼层里的学生们就与胡老师结了仇。每当胡老师站在楼道里厉声呵斥的时候,身后某个房门紧闭的房间里就会传出整齐划一的声音:“胡叁,你大爷!”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6:当年的学生宿舍楼,现在仍然使用,只是改叫学生公寓了。

问候“你大爷”,在北京是粗口。一条长长的楼道,胡老师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房间里传出来的,抓不到现形,气得干瞪眼,也没办法。有一天晚上,胡老师在楼道里发完脾气,竟然没有听到回骂,松了一口气,然后走进厕所小便。尿到一半,进来一同学,站在胡老师旁边小解,此人看了胡老师一眼,然后目视前面的墙壁,突然沉声喝道:“胡叁——”,然后就听外面楼道一片整齐的应和:“你大爷!”

胡老师勃然变色,但不好跟眼前这个同学急,毕竟人家只是叫了你的名字,并没有骂你。胡老师反应极快,一个箭步窜出厕所,去外面抓喊“你大爷”的人。结果发现,楼道里一个人没有,骂声还是房间里面传出来的。胡老师气得不要不要的,站在楼道里一通狂吼。不少同学都跑出来看热闹,发现胡老师裤子上淋淋漓漓湿了一大片,想必是刚才动作仓促造成的。打哪儿之后,这些坏小子们背后又给胡老师起了个外号——“胡滴嗒”。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7:原来的城建系教学楼,现在叫“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那个年代建工学院的学生做过不少叛道离经的事,比如78、79级学生就曾经票选过建工学院的“校花”。这事儿撂现在很平常,但是您要知道,新中国首次选美大赛是在1988年,尚且因为巨大的争议无疾而终,而建工学院的选校花比这个早了将近10年,这还不算挑战当时的道德底线吗?以至于这件事儿甚至被写进了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中国青年》杂志。

校花是学校的女子跳高冠军、校记录保持者。有一年建工学院开运动会,女子跳高决赛最后只剩下两名同学PK,一个是82级的新生,另一个就是校花。当时恨不能半个学校的男生都跑过来围观,里三层、外三层将跳高比赛区围得水泄不通。只见那位82级新生孤零零站在跳高架的一侧,而另一侧,十几个男生众星捧月般簇拥着校花。不知是谁、从哪儿搬来一把椅子,校花大剌剌坐在椅子上,旁边有人用毛巾为她扇风、有人为她端茶递水、有人为她指导技术要领……最可气的,一个胖子在她前面单腿跪地,把校花的一条白花花的大长腿抱到自己膝上,上下其手,动作娴熟地为校花放松肌肉。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8:校园尽西头的大操场。

校花气质高冷,安然享受着周围男生的殷勤,那气场、那派头,丝毫不亚于电视上那些超级明星。对面可怜巴巴的小学妹,不用赛就已经输了,比赛没悬念,那年的女子跳高冠军还是校花。若干年之后,一群中年油腻男回忆起当年那个场面,依然对校花的风采赞不绝口,同时也对那个揉腿的胖子艳羡不已。

80年代初的时候,建工学院还闹过在当时来说挺大的一个事儿。某一天中午,到了开饭时间,学校里唯一的学生食堂早早做好了饭菜,就等学生们拿着饭票来买饭了。奇怪的是,溜溜儿一中午,一个来吃饭的学生也没有,上千人的饭菜白做了。到了晚上,还是一样,没人来吃饭。一连三天,天天如此,食堂不敢不做饭,但做了饭也没人来吃,浪费巨大。而同一时间,建工学院周边的小饭馆里家家爆满,全是建院的学生在那里大吃大喝。自己学校的食堂不去,却跑出去天天下馆子,而且上千人竟然如此行动统一,这究竟怎么回事儿呢?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9:以前的学生食堂,也兼大礼堂用。

原来,是学生们对学生食堂的饭菜质量早已怨声载道,又投诉无门。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年代学校的领导大概也拿食堂大师傅们没辙,甚至是得罪不起。但学生们想出了自己的办法。某天早晨,全校的同学都在自己班级的信箱里发现了一封信,信中号令全校同学自某日起,统一“罢饭”!于是,就出现了前面说的那一幕。

现在琢磨这事儿有点难以置信,上千人的规模,一是怎么能把保密工作做得这么好,校方事先一点风声都没得到;二是怎么能这么齐心,一呼百应,所有人宁愿多花钱去下馆子,要知道那年代学生们都很穷,十几块钱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10:原来的老实验楼。

这件事把校领导、以及校领导的领导都吓得够呛。当时北京高校圈儿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北外的学生把黑人留学生打了,另一件就是北建工的学生“罢饭”。教育部派大员下来做说服、安抚工作,给学生们讲:黑人留学生打不得,能来中国留学的,都是非洲国家一些政要的子弟,这些人将来回国多半是要从政的,打他们,说不定就会影响将来的中非关系;至于饭,更是罢不得,我们责成学校搞好学生伙食,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给学校添乱……

上级领导关于黑人留学生那段儿,说得在情在理,但是关于罢饭这一段儿,却语焉不详。说白了,领导不是怕学生们不吃饭,而是怕这种“一纸檄文、群起响应”的恐怖行动力。其实,领导们是多虑了,建工学院的学生,只会为了口腹之欲闹事儿,而不会为了虚头巴脑的事儿做一些出格的举动。

这件事儿的后果,就是学生食堂被一分为二,教工食堂也向学生开放,三家食堂展开竞争,花样翻新地讨好学生,饭菜的花色品种以及口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11:试验楼前的小花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建工学院,坊间有一些很不好听的说辞,像什么“京城四大染缸之一”、“好男不娶二外女、好女不嫁建工男”之类的。话是这么说,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好女嫁给建工男就对了!因为那个年代建工学院的学生虽然表面上有些顽劣,但是他们身上有北京孩子的文化气质,又有建筑业那种务实、接地气的特质,尤其是那拨人刚好赶上了北京这30年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所以当年那些“建工男”今天大多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那些话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说明建工学院在那个年代、在北京的高校圈儿里还是很有点儿存在感的。反倒是在进入1990年代之后,那些坏口碑慢慢的没人再提了,可是建工学院的名气也越来越小了。这倒不是建工学院没有发展、没有进步,而是没有其它高校发展得快。当年与建工学院肩膀头一边齐的几个小弟兄,早早就鲤鱼跳龙门了:北工大,不仅是一本,而且还混成了211 ;北二医,晋升为首都医科大学;北师院,升格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经济学院,早就改名叫首都经贸大学了……。反观建工学院,一直还是那个“二里沟小院”。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12:八十年代后期盖的图书馆楼。

建工学院当年很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北京“自产自销”。那个时候北京高校中设有房建和市政工程相关专业的,只有清华、北工大等个别大学。清华毕业生是稀有物种,走的是高精尖的路数,又是全国分配,与建工学院不在一个层面上;北工大的建工类专业是从建工学院整体搬迁过去的,就是建工学院1958到1961短暂升本的那3年,三届本科生整体打包转让给了北工大;其它一些学校即使有土木工程专业,也都不是搞城市建设的。可以说建工学院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北京的、专业的、城市建筑工程类大学,再加上之前那些老中专的学长们在这个行业里打下的底子,所以,建工学院的学生在北京建筑业的各个单位,都非常吃得开。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13:图书馆楼西侧的下沉式广场。

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之后,随着大学生包分配的制度被打破,随着北京建筑市场、人才市场的开放,很多外省市建工学院、建筑大学的学生涌进北京,北京建工学院在北京建筑业一家独大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但饶是如此,就像本文前面说的,北建工在这个行业里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视,因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前半段那几批北建工的学生,还在很大程度上把持着北京建筑业。

2013年,北京建工学院终于荣升为“北京建筑大学”。但可笑的是,前脚升格为大学,后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这个老字号就被投机分子盗用了。2016年,媒体上公布了北京23所“野鸡大学”,其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赫然在列,这让数以万计的北建工校友情何以堪!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14:校园一角,后面是原土建系的老教学楼。

升什么大学,还特么不如就叫建工学院呢!在很多老校友看来,这次升格大学,和当年割断老中专历史的那个做法一样,是个败笔。“学院”怎么了?学院(Institute)就比大学(University)低一头吗?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学院,人家就叫学院、就不“升”大学,谁敢低看一眼?

2016年北京建筑大学搞80周年校庆,主会场设在北京大兴的新校区。但是有很多老校友没有去大兴,而是去了西城的老校区,他们也许会说,大兴那个“北京建筑大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是二里沟这个小院儿的……

“北京建工学院”往事
图15: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大门,当然,现在得说是“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的大门。

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年华老去,这些意气之争终将烟消云散。而昔日学子们对当年那段青葱岁月的种种回忆,也未必真实准确。一所学校,只要他那种独特的文化气质能够传承下去,叫什么名字、校园在哪里,都不重要。北平高工、土建学校、建工学院、建筑大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校名。相同的,是走出这个校门的学生都叫工程师。

谨以此文致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