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加勒比邮轮之旅(2 ):探访牙买加城市法尔茅斯

标签:
加勒比牙买加法尔茅斯博尔特乔治亚风格 |
分类: 行走世界 |
诺唯真邮轮公司的“遁逸号”,从美国的母港迈阿密启航后的第三天,来到了牙买加的港口小城法尔茅斯(Falmouth)。这也是我们此行到达的第一个港口,遁逸号将在这里从上午9点停泊到下午6点。按照我的游览计划,上岸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探访这座陌生的牙买加城市……
法尔茅斯位于牙买加的西北海岸,隶属于康沃尔郡,是特里洛尼行政区的首府,人口不足8千。别看法尔茅斯城镇不大,却是个天然的深水良港,巨大的邮轮可以直接泊在码头上。乘客们下了船,来到法尔茅斯的港口区。港口区是个由商店、餐馆、旅游巴士站组成的区域,只允许邮轮乘客进入。港口区内的建筑都很新,整齐漂亮,这与港区外面法尔茅斯市区的沧桑风貌完全不同。
法尔茅斯建市于1769年。话说当时牙买加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蔗糖出口国,英国殖民者需要建一座港口,把大批蔗糖运出去,于是选中了法尔茅斯这个地方。法尔茅斯是一座经过精心规划而建设起来的城市,这里有网格状的整齐街道、各种公共建筑、以及在当时来说堪称奢侈的城市供水设施,被认为是加勒比地区殖民地城镇建设的典范。
图3 :法尔茅斯的城市中心广场——水广场。
走出港口区,穿过一条短街,迎面就是法尔茅斯的城市中心广场——水广场(Water Square)。水广场是因为法尔茅斯历史悠久的城市供水系统而得名,据说这座小城有自来水的年代,比美国纽约还要早。水广场旁边有一座钟楼,是法尔茅斯市中心的醒目地标。钟楼实际上是“阿尔伯特·乔治市场”的门楼儿,那是一家1894年开业的老农贸市场。
在这儿插句话,解释一下“法尔茅斯”这个名称的由来。早年间牙买加是英国的殖民地,据说英国当年派到牙买加的首任总督,老家是英格兰一个叫法尔茅斯的海港小城。1769年英国人在牙买加建设港口的时候,为了拍总督大人的马屁,就将新建的港城命名为法尔茅斯了。
离开了港口和水广场商业区,市容市貌立马就不一样了。看得出,牙买加这个国家经济不算发达。牙买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都是非洲后裔,黑人,剩下的也多是混血人种。想不到的是,在这样一个遥远的加勒比海岛国、这样一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镇,竟然也有华人在此生活。逛街时意外发现一家华人开的小超市,还与主人聊了几句。祝福在异乡辛苦打拼的同胞们幸福平安吧。
牙买加这个国家虽小,但是盛产两种明星:雷鬼音乐家和短跑运动员,前者如雷鬼乐鼻祖鲍勃·马利,后者如名动天下的飞人博尔特。说到博尔特,他老家就是特里洛尼的,前面说过了,法尔茅斯是特里洛尼区的首府。而鲍勃·马利的四子、也是雷鬼音乐家的凯马尼·马利,就出生在法尔茅斯。
图7
:法尔茅斯公爵街街景。这是法尔茅斯市内一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
提到出生在法尔茅斯的名人,还有一位,加拿大籍的黑人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40岁以上的体育迷可能会记得此人,他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获得男子百米金牌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但是随后被查出服用了兴奋剂,成绩取消,闹出了那届奥运会最大的丑闻。
图8
:康沃尔街街景,这条街与公爵街平行。法尔茅斯的街道横平竖直,规划非常严整。
法尔茅斯的市容虽然很有些“沧桑感”,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里有些老房子都是方方正正的造型、门开在正中间、左右窗户严格对称,很格局的那种。这是典型的“乔治亚建筑风格”,或者称为“乔治王时代建筑风格”。乔治亚建筑风格是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随后风靡北美以及英国殖民地地区的一种建筑艺术风格。
所以,不要小瞧老迈沧桑的法尔茅斯,这里可是公认的加勒比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乔治亚建筑风格小镇。关于法尔茅斯的各种旅游指南,主要都是教给游客怎么辨认和欣赏这里的乔治亚风格建筑的。那么接下来,咱就去看几栋这里最重要的几栋老房子,虽然不都是乔治亚式的建筑吧,但也全是法尔茅斯旅游指南上重点介绍的宝贝呢。
图11
:这栋气派的两层大楼,楼上是法院,楼下是市政厅,同样是典型的乔治亚风格建筑。大楼始建于1815年,是法尔茅斯最古老的官方建筑。可惜原始建筑毁于火灾,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26年复建的。
图12
:左侧这栋带有拱廊的黄色建筑,是这座城市另一栋具体代表性的老房子。这栋小楼大约建于1830年代,原本是常住教区的法官大人的私宅,后被用于法尔茅斯的邮局。

图13 :这座教堂叫“威廉·尼布纪念教堂”,始建于1831年,后因飓风被毁而在1944年重建。这座希腊复兴艺术风格的教堂是法尔茅斯一处主要的观光景点。教堂门口有几个年轻的黑人“热情”招呼游客,主动要求带领游客入内参观,其实不必理会他们,自己进去就行。

图14 :威廉·尼布纪念教堂内景。这是一座浸礼宗教堂,教堂的名字是为了纪念1824年来加买加传教的英国传教士威廉·尼布。这位尼布先生因为倡导废除黑奴制度、捍卫黑人权利而为牙买加人民所尊敬。

图15 :这是坐落在公爵街上的“圣彼得圣公会教堂”,这座教堂完成于1791年,而且至今保存完好,所以更具文保价值。教堂建筑外观呈现出明显的乔治王艺术风格,是法尔茅斯早期建筑的卓越代表。
看过了上面那几栋被标注在法尔茅斯旅游地图上的“地标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现实中当地居民的普通住宅,看看当地人逛的超市,孩子们上的幼儿园、学校,当地的图书馆、警察局……去感受一下法尔茅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法尔茅斯这座城市好就好在,虽然它靠着邮轮港口,每天有大批游客光顾,但它并没有完全被商业化,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旅游城市,在这里,老百姓们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图24 :围墙后面是一个花木扶疏的公园,这里是“巴尔卡雷斯堡垒遗址”。法尔茅斯建港之后,为了保护港口的安全,英国人在这个海岸边的突出部位修建了防卫堡垒。19世纪50年代,英国从牙买加撒军,堡垒被荒废。1902年,堡垒和军营废墟经过修整,“法尔茅斯全年龄学校”设在了这里。

图25 :英军废弃的军营,现在是“法尔茅斯全年龄学校”校舍。在殖民时期,牙买加政府只提供小学教育,中学都是教会办的。1902年(没写错,就是1902年),法尔茅斯的公立小学与教会办的中学合并,成立了这所“全年龄学校”,提供从小学到初中的教育,并且完全免费。

图29 :“国王街”北头的这栋银行大楼,差不多是整个镇子里最新、体量最大、最气派的建筑了。注意这家银行的字号:Scotiabank ——加拿大五大银行之一的“丰业银行”。法尔茅斯最大的一家银行竟然是加拿大银行。

图30 :在接近港口的地方,看到了这座纪念碑,辨认碑座上的铭文,原来是献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阵亡的牙买加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牙买加都组织了志愿兵参战。
法尔茅斯,古老的牙买加港口小城,保存完好的乔治亚风格建筑小镇,满满的加勒比风情、淡淡的殖民地遗韵……。咱在镇子里的观光就到这里吧,怎么也得留点时间去享受一下牙买加这座加勒比海岛的阳光、海水、沙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