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游记(8):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标签:
爱沙尼亚塔林波罗的海三国世界遗产旅游 |
分类: 行走世界 |
塔林(Tallinn),爱沙尼亚共和国的首都,也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以及经济、文化中心。塔林老城(下图),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在波罗的海三国的三座“世界遗产”古城中(另两座是我们已经到访过的维尔纽斯和里加),塔林是维护得最好、最漂亮的一座。

13世纪初,丹麦人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修建堡垒,“塔林”这个名字,就是源于“丹麦的”和“堡垒”两个词。后来条顿骑士团的骑士占据了这里,并巩固了塔林。(下图:塔林老城的城墙。)
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沙俄和苏俄,都曾先后统治过爱沙尼亚。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爱沙尼亚才终于获得独立,塔林(下图)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的首都。
“波罗的海三国”是一条眼下在欧洲非常热门的旅游线路,塔林是这条线路的起点(南下)或终点(北上)。而在另一条同样热门的“环芬兰湾”的旅游线路中,塔林同样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的节点:爱沙尼尼塔林
- 芬兰赫尔辛基 - 俄罗斯圣彼得堡。(下图:游客聚集在塔林老城里的一座古老的教堂前。)
正是因为刚好处在两条热门旅游线路的连接点上,所以塔林的游客,明显比我们已经去过的维尔纽斯和里加更多,城市的旅游商业化气氛也更浓(下图)。
我们的波罗的海三国之旅从南向北,立陶宛(维尔纽斯)、拉脱维亚(里加)、爱沙尼亚(塔林)这样一路走上来,走到塔林(下图)这里,才第一次在街头见到来自中国的旅行团。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塔林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旅客最多、最具知名度的古城。

不仅经济发达,塔林的空气质量还特别的好,这座城市因此有了“洗肺圣地”的美誉。(下图:塔林老城上空的蓝天白云。)
塔林老城,分为“上城”和“下城”两个部分,其中上城建在一个名叫“托姆比亚”(Toompea)的小山丘上,俯视着全城。(下图:塔林上城,悬崖边上的爱沙尼亚总理府。)
下图:从正面欣赏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13世纪时期的俄罗斯领袖,因在涅瓦河打败瑞典人而被尊为“涅瓦河英雄”,并被东正教封为信徒。
下图:位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对面的这栋粉红色大楼,是爱沙尼亚总统府。
塔林上城,除了政府大楼、外国使馆、大教堂,再有就是昔日贵族、宗教上层人士的府第,所以有很多精美的大宅留存下来。(下图:塔林上城的一栋古宅。)
下图:塔林上城的城墙。
“胖玛格丽塔”城门是塔林老城保留下来的中世纪古城门的代表作,因城门一侧形状浑圆的碉堡而得名。(下图:从胖玛格丽塔城门外向城内张望。)
市政厅广场附近人太多、太闹腾了,其实只要稍稍偏离那一区,街上的人就少多了(下图)。
下图:塔林老城的“黑头宫”。所谓黑头宫,是14世纪德国未婚青年商人组成的商会组织“黑头兄弟会”建立的会馆。
说起来,欧洲并不缺少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但是塔林因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在众多欧洲古城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一个热门旅游城市,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这其中也包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