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的四个市政厅

标签: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建筑旅游 |
分类: 居加杂记 |
多伦多(Toronto)是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也是这个国家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多伦多原名“约克镇”(Town
of
York),在英国殖民时期曾经是上加拿大的首府。1834年约克镇“升格”为自治市,并改名为多伦多。(下图:多伦多市中心,大学街街景。)
多伦多坐落在美丽的安大略湖畔(下图),本身也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有很多历史、文化景点,其中就包括她的新、老市政厅。但是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多伦多先后有过四座市政厅,这四座市政厅也分别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那么在本篇博文中,博主就要带领您去参观一下这四座市政厅。


多伦多的第一座市政厅其实是一座临时性的市政厅。1834年多伦多成为自治市之后,市政府并没有专用的办公楼,而是和当时的农贸市场挤在一起。这座农贸市场建于1803年,比多伦多市历史早得多,它的位置在如今的King街以南、Front街以北、Church街以东、Jarvis街以西的方块区域内。市场的大门楼子设在北面,也就是King街的街面上。当时的多伦多市政府,就在这座门楼子里办公。(下图:现存于多伦多档案馆里的一张素描,画中的门楼子,就是当时那座家贸市场的北大门,也就是1834年到1845年间的多伦多“市政厅”。)
可惜的是,这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多伦多第一座市政厅”并没能保存下来,它随着那座农贸市场一起,在1849年的一场大火中,被彻底烧成了白地。所以,关于这座市政厅的“雄姿”,我也只找到上面那张素描画。不过,火灾之后的1850年,在第一座市政厅原址上建起来的圣劳伦斯厅(St.
Lawrence
Hall,下图)则是一座更加雄伟漂亮的建筑。但是,圣劳伦斯厅并不是多伦多的第二座市政厅,它只是市里举行公共会议的一个“会议中心”。


多伦多市的第一座市政厅连同它所在的那座农贸市场,尽管早已灰飞烟灭,但是它却奠定了这个区域在多伦多历史上的核心地位。现如今,第一座市政厅原址以及周边的几个街区,被称为多伦多市的“老镇”(Old
Town),这一带可以说是多伦多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发祥地,有多处被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迹”的老建筑。(下图:从多伦多第一座市政厅原址前的国王大街向西望,远处金融区的高楼大厦与近前的古街古建相映成趣。)


去过多伦多的朋友,大多数都参观过当地著名的圣劳伦斯市场(St.
Lawrence
Market,下图),2011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这里评为“全球最佳食品市场”。只是恐怕并非每个到访过这里的游客都知道,这座古老的市场里,藏着多伦多市历史上的第二座市政厅。


1834年到1844年,多伦多建市的十年间,人口从九千人猛增到两万四千人,建一座更大规模的市政厅迫在眉睫。新的市政厅选址在第一座市政厅所在的农贸市场南面的空地上。新市政厅1844年开建,1845年完工入住。多伦多历任市长和市议员们,在这里办公一直到1899年。(下图:多伦多档案馆收藏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中显示的是多伦多第二座市政厅的建筑北立面。请对比这张老照片和上图圣劳伦斯市场的外景照片,你会发现这两栋建筑中有重叠部分吗?)


事实上,多伦多的第二座市政厅仍和它的前身一样,是一座市政厅与大市场合二为一的建筑。这座建筑在1850年和1905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改扩建,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圣劳伦斯市场的样子。幸运的是,第二座市政厅前脸的三层主楼和三座拱门被保留下来,作为现在的圣劳伦斯市场北侧主入口(上上图)。如果从圣劳伦斯市场的内部,更可以清晰地看出藏在市场大厅拱型钢屋架下的第二座市政厅的残存部分(下图)。


到了19世纪末期,多伦多已经发展成为北美地区的繁华大都市之一,城市的核心区也逐渐从“老镇”一带向西扩展。为此,这座新兴的大都市需要在她的最核心的位置建一座雄伟气派的市政厅,以与其大城市的地位相匹配。于是,多伦多市的第三座市政厅在Queen街夹Bay街的街角处动工。这座市政厅,就是如今被称为多伦多“老市政厅”的这栋古色古香的老建筑(下图)。


老市政厅由多伦多本地的杰出建筑师爱德华 ·
尼洛克斯设计,是一座罗马复兴风格的宏伟建筑。老市政厅从1889年开工,直到1899年完工,历时十年才建成。建成后的多伦多老市政厅,不仅是当时多伦多市最大的建筑,也是当时北美最大的市政厅。(下图:从Bay街向北望向老市政厅高耸的钟楼,这座钟楼高103.6米,建成后曾保持了18年加拿大最高建筑的纪录。)


从1899年到1966年,多伦多市政府和市议会都在这座老市政厅、也就是多伦多城市历史上的第三座市政厅里办公。如今,这座漂亮的老建筑已被加拿大联邦政府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迹”。(下图:多伦多老市政厅的主入口,漂亮的石拱门、罗马柱和精美的石刻雕花。)


1966年以后,市政府和市议会搬出了老市政厅,整座大楼交内法院使用,直到今天。所有来过多伦多的游客,都拍下过老市政厅古雅、宏伟的外貌,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如今作为法院的老市政厅是可以入内参观的。(下图:老市政厅入口大堂,进门处有安检。我拍下这张照片后,保安就过来提醒我,可以在楼里随便走,但是不要拍照。)


终于介绍到多伦多的第四座市政厅了,也就是现在在用的这个市政厅(下图)。为了区别于老市政厅,这座市政厅也被称为“新市政厅”。1956年,当时的多伦多市政府决定建一座现代风格的、时尚的全新市政厅,为此发起了全球性的设计招标,并且收到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建筑师提交的超过500份设计方案。最终,芬兰建筑师威里欧
· 若威尔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市政厅的主设计师。

作为多伦多市最醒目的地标之一,网路上有很多关于新市政厅的介绍,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咱还是抓紧时间去它的内部参观一下吧。虽说是正在使用中的市长、市政府的办公场所,但是这里任何人都可以推门就进,没有警卫、没有传达室、更没有安检措施。(下图:市政厅大堂内的一面墙上,一幅用钉子钉出来的巨幅壁画,常有闲人把硬币从上部的钉子缝隙间塞进去,然后看着硬币叮叮当当地顺着不规则的路线向下滑落。)


下图:多伦多新市政厅中心部位的圆型大厅,这是一个两层的建筑,从内部联络起东、西两侧的两栋高层建筑。如果从外部来看,两侧的两栋呈弧型的高耸大厦像两只巨手,小心护住中间这栋飞碟状的圆形大厅。如果从空中看,两栋弧型高楼和中间的圆型大厅又组成了一只巨大的“眼睛”,所以人们也称这组建筑为“天眼”。
下图:多伦多市政厅一层西侧的办公区域。最外面一部分的是向新移民提供服务的工作区。加拿大是移民国家,而多伦多更是新移民首选的定居城市之一。再往里面一点是市政府的规划管理部门。在加拿大,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建房,要先把方案报市政府,市政府只需核对该方案是否符合本市的总体规划方案,然后向社会公布信息并通过听证会的方式听取周边邻居对该建房方案的意见,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实施了。


下图:多伦多新市政厅一层东侧的公共图书馆。多伦多公共图书馆不是一座单一的图书馆,而是一个庞大的图书馆系统,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它大大小小的馆舍遍布多伦多市内的每个角落,市政厅这里只是它的一个馆。一个平平常常的工作日,有不少人在这里读书、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