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七杯茶
七杯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904
  • 关注人气:9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2015-01-22 12:05:16)
标签:

西班牙

格拉纳达

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汉布拉宫

旅游

分类: 行走世界

有人说“去格拉纳达必游阿尔罕布拉宫”。确实是这样。再往大点儿说,应该是“去西班牙必游阿尔罕布拉宫”。因为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最著名的古建筑群,是中世纪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瑰宝,如果去西班牙旅行而与阿尔罕布宫失之交臂,那就是老话儿里说的“入宝山而空手回”了。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阿尔罕布拉宫是来自北非的摩尔人建造的宫殿。摩尔人是阿拉伯人的一支,曾统治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西南欧半岛地区)500多年。在其后的基督教光复运动中,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与基督徒们又缠斗了200多年。也就是说,摩尔人在西南欧地区存在了大约800年。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如果你不了解那段历史,也没有去过西班牙,你可能会认为西班牙是个血统纯正的天主教欧洲国家。但是如果你去了西班牙,你就会发现这种固有印象错得离谱儿。800年(8世纪初到15世纪末)是段漫长的历史,不难想像这段历史会对这个国家造成怎样深远的影响、留下怎么深刻的印记。摩尔人留在西班牙所有的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印记”中,最美丽的一道印记,就是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阿尔罕布拉宫建造期间是在13、14世纪。实际上那个时期阿拉伯摩尔人已经在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上失去了其统治地位,各个城邦纷纷被基督徒所光复,只剩下了一个格拉纳达王国,因为臣服于基督教国王费尔南多三世而得以幸存。就是这个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小小阿拉伯王国,建造了精美无伦的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1492年, 阿拉伯在欧洲大地上的最后一位苏丹——格拉纳达王国的君主波伯莱尔走出阿尔罕布拉宫,向西班牙的斐迪南二世国王投降。自此,一段历史结束,一座宫殿荒芜。直到19世纪初,在当时的斐迪南七世国王赞助下,经过漫长的修复,阿尔罕布拉宫才大致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作为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国内游客都到访过阿尔罕布拉宫,博客上也不乏关于这座宫殿的游记与图片介绍。不同的人游阿尔罕布拉宫,会有不同的观感与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隐藏在这座宫殿背后的那段历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座宫庭精美的雕刻装饰以及那些灵动的喷泉。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狮子宫中庭。据史料记载,这座精美的宫中庭院内曾发生令人发指的屠杀血案。36位当时最为忠勇的阿拉伯骑士,因为被怀疑对君主不忠,而被君主一个一个地招进这座庭院,然后被埋伏于此的刀斧手斩首。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狮子宫庭院是阿尔罕布拉宫中最著名的宫庭之一,因庭院中有12只石狮喷泉雕像而得名(下图)。狮子宫庭院之所以著名,我总结是有三个主要原因:1、精美的廊柱雕刻艺术;2、前面介绍过的发生在这里的血腥屠杀;3、因为《可兰经》禁止采用人或动物的形象作为装饰物,所以此处出现石狮造像十分令人称奇。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桃金娘中庭,因水池两侧的桃金娘树篱而得名。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当年,阿尔罕布拉宫重重叠叠的宫殿中曾经充斥着金发碧眼的君王嫔妃,以至于摩尔王子们不得不染黑自己的头发来证明自己纯正的阿拉伯血统。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两姊妹厅”的蜂窝状采光穹顶。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有着如此精细繁复雕刻装饰的宫殿,在其被荒废了数百年后重新修复,毫无疑问会是个漫长的过程。从19世纪初直到今天,阿尔罕布拉宫的修复一直在进行之中。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除了阿尔罕布拉宫,世界上哪里去找这么漂亮精美的门、窗、墙,还有这么优美的透视关系?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透过阿拉伯风格的拱形窗,窥视外面绿意盎然的庭院。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在阿尔罕布拉宫中,有庭院必有喷泉。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作家林达曾在其著作《西班牙旅行笔记》中特别提到过阿尔罕布拉宫中庭院内无处不在喷泉的由来。顺便说一句,正是因为读了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才引起了我对西班牙旅行的向往。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阿尔罕布拉宫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宫中所有的喷泉、水景,全部来自于山上的泉水。泉水自上而下,因自然落差产生水压、形成喷泉、流进水钵、泄入莲池。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在阿尔罕布拉宫,你随便走进任何一座庭院,都会看到这些纤细、但是灵动的喷泉。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在阿尔罕布拉宫中舞动了近800年的山泉水。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宫庭后面堑壕上的一座小桥,桥面窄得只容一骑通过,交通与防守功能兼备。格拉纳达的末代君主波伯莱尔是位“文艺青年”,性格柔弱,西班牙国王的大军压境时,他决定放弃抵抗,单人独骑出宫请降。投降毕竟不是件光彩事,波伯莱尔没有走阿尔罕布拉宫的正门“正义之门”,而是从宫后一个小门黯然而出。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当然,波伯莱尔出宫请降时走的那个小门并不是上图中的小门。波伯莱尔当年走的那扇小门连同那道宫墙,300多年后被拿破仑的大炮轰塌了。格拉纳达投降后,整个欧洲终成基督教的世界。为了宣告自己的胜利,基督徒们在敌人的故宫前修建了一些基督教风格的建筑。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在胜利者修建的建筑中,体量最大、最显眼的,是下图中的这座“查理五世的宫殿”。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查理五世的宫殿从外面看是一座四方形建筑(上图),内部却围合出一个圆形的、带柱廊的庭院(下图)。这座宫殿的建造者查理五世,是在格拉纳达投降后继位的西班牙国王。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其实如果单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去评价,查理五世的宫殿是座很不错的建筑(下图)。可是,这座不错的建筑,出现在了一个错误的地点——它不该建在阿尔罕布拉宫前。今人回顾那段历史,俯首请降的“文艺青年”波伯莱尔博得了不少同情分,因为他毕竟保全了一城百姓免遭屠戮。反倒是像查理五世这种趾高气扬的宣告胜利的行为,让人们徒增几分厌恶。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阿尔罕布拉宫是宫殿与堡垒相结合的建筑群。下图是宫殿外的堡垒和兵营的遗迹。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下图,防守阿尔罕布拉宫的炮台。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站在高高的堡垒上俯首下望,眼前是一片白墙红顶的城区(下图),这就是与阿尔罕布拉宫一同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阿尔拜辛区。这一区内的住宅、街巷和已被改建成了修道院的清真寺,都是当年摩尔人留下来的。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据说在西班牙有这样一句名言:世上没有比生在格拉纳达却是个瞎子更悲惨的遭遇了。
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