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镇拉德纳

(2012-07-23 11:35:51)
标签:

加拿大

bc省

温哥华

拉德纳

ladner

菲沙河

delta

小镇

老房子

历史

旅游

分类: 枫下掠影
滨水小镇拉德纳(Ladner)在菲沙河南支流的河口南岸,基本上是列治文LuLu岛正南的位置,与列治文隔河相望,且通过99号公路的过江隧道与列治文相连。

小镇拉德纳
图1:拉德纳街景。
 
小镇的名字“拉德纳”来自两位英国移民先驱的姓氏。当年菲沙河淘金热的时候,这对儿亲兄弟怀揣着发财梦从英国远道而来。途经此地时,脚下这块被菲沙河养育得异常肥沃的土地,给那农民出身的两兄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菲沙河淘金热”迅速消退后,那两兄弟无事可做,便想起了菲沙河口那块肥得冒油的土地。就这么着,1868年,继北Delta出现了农场之后,三角洲区的菲沙河口南岸,也出现了第一座农场。因为开农场的那兄弟俩姓“拉德纳”,后来这个地方就叫了这个名字。

虽然作为农业区、拉德纳的起步比北Delta略晚,但是因为她占据了菲沙河口这个得天独厚的位置,后来的两个发展机遇,便历史性地落在了拉德纳的头上:

首先,1873年,当时经营“新西敏至维多利亚”这条航线的轮渡公司,在拉德纳设了一个码头,此地成了从新西敏开出来的班船第一个停靠的站点,这项“基础设施”建设,给拉德纳带来不少人气。接下来进入到1870年代末,大温地区的渔业加工产业逐渐兴盛起来,菲沙河的河口地带出现了多家鱼产品罐头加工厂,其中有几家就选址在了拉德纳。

这样一来,原本还是个农业区的拉德纳,一下子就变身为一个农业、加工业、渔业和水运交通多种经济并举的现代小城镇了。所以说,虽然农业开发比北Delta晚,但是拉德纳却是三角洲第一个城市化社区,以至于后来成立三角洲区(Corporation of Delta)的时候,区政府也就别无选择地设在了拉德纳。

今天的拉德纳,是一个温馨而低调的小镇,有着一丝淡淡的怀旧风格。在大温,像这样的小镇,居民基本上都是白人,少数族裔不会很多,拉德纳只有大约21000居民,其中近85%是白人。

在地图上看,拉德纳呈三角形,面积不大。镇子的历史老区,主要在三角形的左半部分。在那一带走走,老街、老店、老宅子,看上去挺有点意思的。

拉德纳虽是农业开埠,但却是因水发家。所以这里也是玩船的好地方。老港附近,泊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船。而港外的菲沙河河道内,有一处面积巨大的沙洲浅滩,其中的水道如叶脉般细密纵横,尽管当地的法律似乎是禁止在那里面行船的,但是连一些旅游手册上都称在那里面行船,好玩又刺激。

我在列治文图书馆里看到过一本书,书名叫《温哥华周边52条一日游最佳线路》 52 Best Day Trips From Vancouver),其中滨水小镇拉德纳榜上有名。
 
确实,拉德纳值得一游!

小镇拉德纳
图2:拉德纳两兄弟之一的W.H.Ladner旧宅遗址纪念牌。

小镇拉德纳
图3:港口附近的百年老号——七海渔业公司。
 
小镇拉德纳
图4:又一家百年老店,服务于港区的老杂货铺。

小镇拉德纳
图5:当年的老市政厅,现在是拉德纳博物馆。
 
小镇拉德纳
图6:拉德纳街景。
 
小镇拉德纳
图7:瑜伽店。
 
小镇拉德纳
图8:历史建筑,现在被“皇家加拿大军团”(加国退伍军人、退休骑警的组织)占用。
 
小镇拉德纳
图9:色彩鲜艳的建筑,却与老街的风格很和谐。
 
小镇拉德纳
图10:小镇上的书店。
 
小镇拉德纳
图11:街边老宅。
 
小镇拉德纳
图12:街边老宅。

小镇拉德纳
图13:拉德纳地势很低,历史上曾多次被淹,所以很多老宅都保持着这种主层被架高的格局。

小镇拉德纳
图14:一处历史老宅,现在是一家西餐厅。
 
小镇拉德纳
图15:小教堂。
 
小镇拉德纳
图16:拉德纳阵亡军人纪念碑。
 
小镇拉德纳
图17:港口公园。

小镇拉德纳
图18:港口公园里的小路。往深处走就是菲沙河的浅滩沼泽,不小心就会弄两脚泥。
 
小镇拉德纳
图19:不怕弄两脚泥,就可以走到菲沙河水边。河上有人悠然泛舟。
 
小镇拉德纳
图20:拉德纳港口一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