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加拿大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中学教育 |
分类: 枫下掠影 |
前不久加拿大统计机构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加国各个年龄段的居民中,12岁到19岁少年的生活满意度最高:96%的加拿大少年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96%,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高比例!按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正值青春期,倔强、叛逆,应该看谁都不顺眼才对,怎么会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出了如此Hi的幸福状呢?
看了这个调查结果,俺忽发奇想:如果在中国的同龄孩子中也做一个满意度调查,会有多少孩子选择“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呢?
细一想,不妥!让老谋子镜头下的魏敏芝、张慧科们去与加拿大孩子比生活满意度,那纯粹是没事儿找抽型的。那咱这样,咱不拿农村跟人家比,不是中国有180多个城市正哭着喊着非要把自己弄成“国际化大都市”吗?咱就说这些“国际大都市”里的少年们,他们当中能有96%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么?
悬!
那加拿大少年如此高的满意度从何而来呢?有加国学者总结出了三条:
第一,这些少年的父母们正是“婴儿潮”和“X一代”那一辈儿的,也就是从二战后到70年代末这段时间出生的。那一代人头脑开放、热爱生活、有知识有文化,所以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也格外重视;
第二,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巨大关注。这里面包括了政府、学校、青少年研究机构等等,所有这些社会资源共同为青少年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三,这些孩子们赶上了好时候。手机、互联网、MP3、MP4、电游、facebook……这些玩意儿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这三条貌似很有说服力,但细一琢磨都有点儿伪:它们放中国学生的脑袋上也同样适用啊,怎么咱家孩子就觉得日子过得没有那么滋润呢?
除了那三条加拿大孩子有的咱也有以外,中国孩子还占了两条,而正是这两条成了中加两国孩子生活满意度大想径庭的分水岭:
1、中国有全世界最为疯狂的应试教育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如果孩子感觉“满意”,除非他(或她)是个受虐狂。其实很多国家都有高考,但我不知道哪个国家会把高考提高到中国这般高度,我也不知道哪个国家有“重点中学”一说,我更不知道哪个国家的小学分“快、慢班”……
2、中国有全世界最为疯狂的家长。我认识一位女士,非常优秀,属于“白骨精”那种,后来生了个儿子,于是庄严宣布:我的后半生只为我儿子活着了!从此这个世界上少了个精英,多了个疯狂的妈妈。中国的孩子大小便自己还控制不了呢,就开始学画画、学英语、学钢琴、学舞蹈了。我不知道这些孩子的上辈子怎么得罪他们的父母了,以至于今生受此折磨?
其实,这两条都是表面现象,疯狂的学校和疯狂的家长背后,是中国社会文化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家长都不是得以而为之,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孩子好,不得不摧残孩子幼小的身体和心灵。
不扯了,扯远了就回不来了。还是来看看博主镜头下加拿大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吧:
我们没有作业,也不学跳舞或弹钢琴。放假了,我们只喜欢在公园里玩水:
野餐帐篷都搭好了,什么时候开饭呀:
我们不穿校服、也不追求名牌儿,我们只在本土品牌店里淘我们自己喜欢的服饰:
这回我们穿得有点儿统一,因为我们是在参加国庆日的“盛装游行”:
跟着“章鱼哥”走,绝对错不了:
忘了问“章鱼哥”,我这个球能进吗?
我的技术很好,现在我的“满意度”也很高,因为他们都在为我鼓掌:
别拍了,喜欢我就来参加我们的冰球队吧:
哼!这会儿我的“满意度”不太高,别把我算在那96%里:
我们来自苏格兰:
我们来自加勒比:
别光顾着看旗子,跟上哥的步点儿:
每天中午学校里都有同学们的表演,今天轮到我们上T台走秀了:
穿成这样,姐照样上街:
今天球场里有演出吗?
这场球,我们支持荷兰赢:
那还用说吗?我们当然支持加拿大:
温哥华机场候机厅。卡通熊:孩子们去哪儿了?木偶鸭:搭飞机去度假了……
(本文及照片为博主原创,如果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