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黎光
王黎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2,343
  • 关注人气:3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的咏叹  只为《唐山大地震》

(2010-07-28 10:58:16)
标签:

文化

娱乐

影视音乐创作

冯小刚

王黎光

中国电影华表奖

杂谈

 

                     

                         音乐的咏叹  只为《唐山大地震》

      一位朋友发来信息:“刚刚看了《唐山大地震》,你的音乐总是让我的泪水情不自禁,作为唐山人,感谢你用音乐为我们留住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回忆”。

      我一直都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属于遗憾和被提示的艺术,但这一回却很不同。在上海出差的小餐厅里,听到了人们热议《唐山大地震》的音乐段落让我小吃一惊。北京的朋友们则更是热情洋溢、不计其数的送来认可和鼓励,哈尔滨及湖北的朋友也邀请我为片中音乐去做客并教学解读。从看样片到看首映,我已看过十几遍了,早已平静的心境再一次被朋友们的真诚调动起来。电影就是这样,很多观众被情节感动、暗自叫好时,走出电影院才发现那最激动的时刻实际是音乐烘托起来的,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魔力使然吧……

      如果说我的电影作品《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都是催泪片的话,前者是男人的眼泪,后者就是女人的眼泪了。《集结号》我运用了情怀和感觉,《唐山大地震》我运用了歌唱,三十多段的音乐中我不断的用音乐咏叹着人们珍爱生命的感动和追求生存的坚韧。三十多段如歌的器乐写法让音乐不仅仅催泪,它更是催生力量!歌是大众最为接受并最易传唱的艺术手段,易听、易懂、易唱的音乐表达是我谱写《唐山大地震》的根本思路。

      我是如此写下了《唐山大地震》:

      片名过后,徐帆饰演的元妮骑着自行车在回家的路上,七十年代贫乏但安逸的生活让我不禁也怀旧起来。七六年我还在上中学,正跟随北大荒的知青们天南海北地慰问兵团战友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开篇的音乐是怀旧的,带着当年我吃豆腐卤沾杂面馒头的味道。震后的一场戏中,音乐第一次唱了影片的主角。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的意识好像突然凝固了,耳鸣了,眼直了,天地之间都变得静止起来……此时此刻,所有的电影环境声及动效声全部休止,废墟之上,乐队里最为美丽的乐器双簧管和圆号交替歌唱。特别要说的是,双簧管因为它音色的美妙和它的青春动听常常被称之为美女,它的穿透力完全是交响乐队不能掩盖的.我刻意的如次运用美、如此权释美德含意,其目的是希望这种美感会唤起人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渴望。

      在影片中,徐帆饰演的女主角李元妮因为救子舍女,32年来对女儿的牵挂和自责一直贯穿在整个故事中。废墟与美丽的反差是表达感动的我的主观认识,双簧管又起到了主人翁心理暗示的作用。从电影音乐创作的理论层面来讲,这是主观写作、客观写作、心理写作的三大类别之一的创作手段。

      随着画面的推进以后,动效和人的凄惨叫声才慢慢进来,逐步与音乐融入一体,音乐也随着剧情的发展涌入了非常有力的圆号独唱(奏),它用音乐表达一种人性的力量、抗拒灾难及向往生存的表达。一直到徐帆(元妮)救丈夫的那只手重新被余震彻底分离开来。当人类对苍天的抗拒情绪达到高潮,音乐随之戛然而止,徐帆面向天空撕裂地喊到:老天爷,你个王八蛋!影片《唐山大地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令我难忘,奶奶从济南来,希望把残疾的孙子带回去,徐帆饰演的元妮忍痛放弃了地震后仅存的唯一一份爱,她对生命和生活都充满了绝望。就在公共汽车分手的一刹那,大嫂跟奶奶说,把儿子带走相当于把元妮的命带走,奶奶作为母亲,理解了元妮,这是母亲和母亲之间的理解……车停了下来,儿子远远地下来,小小的但穿云破雾般的声音传来:“妈妈”!母亲失控地冲上去和儿子拥抱……这一段音乐的写作,我想了很久而下不了笔。太重的感染让我不知所措。旋律的朴素、真挚是唯一的选择,我小心地运用了大调式的音乐旋法是想充分体现出母子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可以战胜天灾的。最后有了大家看到的电影音乐设计:在儿子喊出‘妈妈’的一刹那,音乐起,音乐起来了以后母亲再呼唤儿子……现在看来,这样做是非常准确的。那一段音乐虽然我们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已经看过无数次了,在混录棚里的最后合成时,当音乐和画面再次承现在我们面前时,冯小刚还是把脸扭过来,满眼的泪水,我和他都在控制着非常激动的情绪。控制情绪是为了接着工作下去……

      《唐山大地震》这种题材,我们通常可能认为只有大段落的音乐、大场面的音乐才是感人的,因为这种大场面都是作曲家们惯用或“过瘾”的手法。但恰恰是一些画龙点睛的小段落,有的甚至都不到一分钟,不经意中确催人泪下,这时侯的音乐起到了一个故事、角色甚至氛围都起不到的作用。在《唐山大地震》中,我感触颇多的“画龙点睛”之处有二。一次是母亲第一次送儿子远行,因为孩子一直是残疾,所以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孩子又是想完成自己的自立,所以一定要去外地闯荡;电影在同时进行时空转换,女儿这时已经在医学院报道了。这一段音乐并不长,但跨越两个时空。我从音乐设计上想到双胞胎兄妹的心灵和心态都是一致的。音乐段落较为讲究,我用了一个音乐作曲技法上最小的曲式结构——乐段来描写这两个不同的时空场景。我们知道,两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是最基本的写法,在母亲送弟弟的那一时刻,母亲的牵挂和依依不舍,我运用了小调式为第一个乐句,时空一转换,姐姐出现在医科大学的报到处,时空的转换也又有了王登心想事成的小喜悦,我此时运用了大调式为第二个乐句。构成了两个不同乐句的设计表达了不同时空下的两种情绪……最重要的结果是:音乐是完整的。运用基础、简单的作曲技法,对人物的刻画做到了在音乐上非常精心地安排和设计。另一次是在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得知女儿怀孕退学时,作为养父的无奈、牵挂的复杂心情。在校园里沉思的一场戏,我用了一段淡淡的钢琴,象遥远飘来的唱诗班的宗教仪式,飘逸又无语的音色陪衬着他这种心情,不是描述了他的哀伤,也不是描述一种思恋,甚至我自己也很难讲解出这种音乐的真空感。但就在他站起身、披上军装的一刹那,突然弦乐队随着他的衣服扬起来。此时的乐队,我想让音乐的喧叙使人们感受到作为父亲的一种沉重。说起来这个片段也才30多秒的音乐,很短暂,但这种画龙点睛之笔都是经过认真仔细的设计才做到的。

      养母于养女的绝别一场戏,很传统的表现了音乐的作用,我写了小提琴和口琴独唱(奏)的两个方案,导演选了口琴的这一段。汶川地震后,姐弟俩相识回唐山,原本我写了本片最长的一段音乐。我的设计是剧情发展到女儿推开家的那扇大门后音乐止。整段音乐从相见的明快(唯一的一段)到走近家门时小提琴高音区演奏出三连音的忐忑不安、到门前沉思后推开家门时音乐的全奏高潮点、再到亲生母女的瞬间陌生感后音乐委婉结束,音乐中不同的情绪贯彻了三场戏。电影中人们看到的是走近家门前的车上音乐停,推开家门处音乐平静含蓄而深刻地再进入。在这两种方案的最后定夺中,我和冯小刚导演、导演助理、录音师们展开了讨论,谁也没有说服谁之后,我们罕见的进行了举手表决:五个人,三比二。最终是大家看到的中间有休止后的音乐片断。

      最后的音乐,当女儿在自己的墓碑前看到32年来自己和弟弟一样的书本、一样的书包、一样的衣物时,她真正为自己的母亲而感动,她不禁地跪在母亲面前说:“妈妈,对不起”。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女儿连续说“对不起”时,没有音乐来烘托,这是“刻意的”。这也是一种反传统,音乐不跟着情绪同步也会有出人预料的效果,女儿的几次“对不起”之后,静场,较长时间的静场后音乐再起,音乐从人声和后来钢琴的祈祷中淡淡地进入,到交响乐队的音响充实到整个画面时达到整个影片的高潮,音乐弥蔓到唐山所有遇难24万人的人名纪念碑,直至最终冯小刚作品的字幕呼出画来……这一段音乐可以说是对整个影片灾难的追忆,包括珍惜、感动和力量的所有总结。

      《唐山大地震》的音乐创作能让众多喜爱音乐的人关注我很心慰,三十余段最具歌唱性的歌曲旋律写作方式,形成了对影片最质朴、最真实的情感表达。而最后的总结对《唐山大地震》不仅是音乐上的句号,它是告慰逝去人们的同时,也告诉还生活着的人们,阳光在我们头上,希望在我们脚下,用我们自己的力量走下去,活着是无限美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