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影大学
(2008-07-07 22:07:36)
标签:
北京电影学院
斯皮尔伯格
牛津大学
我的大学
荣誉博士
里根
杂谈
|
|
我的电影大学
今年高考的第一批录取通知书发出了。我的一个好友的孩子今年没能考取电影学院,我们心情都很沉重。普遍人们会认为:关系还没到位。可我却思想着另一个问题:什么是大学?
我给学生上电影大师及作品的课程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多次荣获奥斯卡奖的好莱坞大师级导演斯皮尔伯格,因对电影的热爱和对电影创作的迫切追求,不得不大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年轻的他在数十年后,再度求学于母校的电影专业并继续攻读学士学位,时年的斯皮尔伯格已50多岁了。虽然这时的斯皮尔伯格已经是声誉全球的电影大师,甚至他的电影早以成了大学电影专业的教学范本,可他依然得接受年轻教师指导.做作业、写论文、一丝不苟。有时候他会刻意交上去自己导演的并已成为著名电影片段的作业,同样渴望得到表扬的他还是不能获的好评,老师批改的分数不高。学院有学院的标准,教师有教师的准绳,这与学生的社会知名度没关系。斯皮尔伯心服口服,表现了对大学教育的最大尊重,甚至毕业典礼时既不受邀上台讲话,也不去主席台就坐。他身穿毕业学士服,规规矩矩地和其他年轻同学一起坐在台下,接受远没有他名气大的院长授予他学位证书。
美国留学的一位老朋友回来,聚会时也谈起一件事:有一年哈佛大学校庆,为了增加气份就准备邀请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参加。里根满心欢喜,借机让人捎话,希望给他个荣誉博士之类的头衔。我们都知道,荣誉博士毕竟不等同于真正的博士,这要在中国还算的上什么大的原则问题吗?况且里根还是现任的国家总统。可哈佛的学部委员会却认为他和学术无关,不送!一气之下里根没来。随您便了,校庆大典照样火热----
这就是哈佛大学。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题名为:大学的“脾气”有多大。文中正巧也讲到了斯皮尔伯格和里根。开篇写到:“在苏格兰北部一个教育不发达的边区,有一位女学生中学毕业的考试成绩达到了申请牛津大学的标准。这可是当地近百年来头一遭,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令人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的教授面试后说,该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不要。于是,当地政府就一级一级地向上找,最后找到教育大臣出面说情,也没管用。教育大臣又找副首相前去,结果还是没戏,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布莱尔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牛津大学硬是不给面子,理由就一个: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布莱尔丢了面子,心里自然憋屈,私下发牢骚说牛津大学真是太古板了。结果这话传到了牛津大学,师生大怒,立即宣布,取消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文章还写到:
“当然,也不是所有大学的“脾气”都大。我们的一些大学就“平易近人”多了,对名人不但没“脾气”,为了“追星”,甚至低还三下四,投怀送抱,弄得颜面尽失也再所不惜”。
顺着这篇文章说开来,没有录取的考生最该有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认识上的总结。我当年也是两年才考上中央音乐学院,也尝尽了母校大牌“脾气”的滋味。
什么是大学?大学的尊严不是大学本身的尊严,而是学术的尊严、科学的尊严。
一个不懂得自尊的大学,必然会缺少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样,一个不给大学尊严的民族,绝不会是具有严谨科学精神的民族。而没有严谨科学精神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就一定会充满更多的曲折。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