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慨CCTV民族器乐大赛

(2007-12-03 12:48:24)
标签:

文化

感悟随笔

休闲

谈天说地

亲情友情

                   感慨CCTV民族器乐大赛

    12月4日,中央电视台将直播一场特别的节目——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获奖暨颁奖晚会,不用多想,那一定是一场久违了的精彩------

    这次大赛自11月6—17日(半决赛)、11月20—24日(决赛)历时17天,从收视率统计来看,到大赛中后期,观众收看的人数翻了七倍。虽然在全国很多地方还没有条件将央视音乐频道落地,凡是能够落地的收视地区,观众都给予了空前的关注和支持。

   17天来,我一直担任大赛选手们才艺的点评。一次难得的学习、一段难忘的经历、一语难表的感受给了我赛后多日放不下的思考------

 

                     四“气”不吐不快

     决赛开始的第一天,组委会将器乐类别分开,拉弦类在人们的期待中展开首日角逐。12号二胡选手王颖琴弓收下的那最后一刻,我们都意识到:第一名非她莫属了。记不得我自己是如何赞扬她的艺术精湛,走神儿的脑子里一直在思考着想要说的话。直播的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我在想着怎样说才是妥当并又能让激战的民乐界平和的接受的问题。我说:我想用“呵护”、“爱护”、“保护”这样的词汇来建议我们对待民族器乐发展的态度。大家积极进取、共同努力,少一些圈子里的习气;公平公正、艺术为重,多一点民族音乐的志气;南北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莫伤了民族器乐的元气;广泛推动、贴近民众,营造一个人人热爱民族器乐的风气。细心的观众会意识到,四句话前面两句我用了“圈子”和“民族音乐”,习气在文艺界都有点儿,不只在民乐界。志气是我们全音乐界都该有的。我在充分注意维护民族器乐界的尊言之后才对他们“元气”及“风气”谏言的---  坦率的讲,我在尽自己最大的语言能力推动和谐,和谐应该是这个时代对爱的最准确全释。

    半决赛以来,一天比一天的压力大,一天比一天的气氛要紧张。一百多位选手要淘汰一半多,我们面对的是全国民乐界中年、青年、少年的精英们,也面对他们的导师和评委们。演奏技巧高低、演绎方式好坏、南乐北曲不同等等,我的点评也面临着选手和评委们的点评。

    民族器乐的发展是艰辛而曲折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民族器乐五千载,它不屈地歌唱着一路走来。五十六个民族异彩纷呈、江河南北韵律各异,矛盾也伴随着发展喋喋不休。古琴《广陵散》就有美学观的争论、琵琶《霸王卸甲》《十面埋伏》有浦东派林石诚,汪派李廷松之分、唢吶《百鸟朝凤》南北有别,古筝、扬琴、笛子二胡等等,它们的遍布地区和流派及艺术风格都有很多自身的艺术个性。打击乐因喜闻乐见还被民谣为:打击乐(yue)、打击乐(le)、打打击击全民热。如次看来,不能把不可比,又可相互借鉴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演以压倒一切的方式论个谁是谁非!多元化的社会,成就的年代,在另一个层面上加剧了业内的竞争、激化了矛盾也世袭了习气。比如:艺术院校招生名额有限,收你的学生还是收我的学生?这种时候就没有了艺术水准;导师评教授资格时需要教学成果,是你的学生获奖还是我的学生获奖?这种时候往往没有公平公正;又比如:同样是笛子,冯子存好还是陆春龄高?一样的民族精华突然就没有了胸怀。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话人人都在说,可是并不一定人人都明白,当我们还不能去伪存真的时候,艺术的民族性就会降低。民族的定位应该是一个人类群体文化发展的历程和文明成果,就音乐而言,被真诚提炼的那一部分才是民族的,它有个性和志气,剩下的叫民间,需要等待和可持续发展。

    只是个人感想,深层次问题的探讨就不一一展开了。难得CCTV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绝好平台和机会,我也是在尽量理解民族器乐界的基础上有感而发了前面的四句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王黎光简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