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目前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的热点问题(二)
(2009-01-21 15:49:36)
标签:
酷睿单芯片英特尔处理器pci-express酷睿i7杂谈 |
作者 赵军, 2009年1月09日
我在上一篇博文中和大家分享了关于酷睿i7处理器对游戏性能的巨大潜力,今天和大家再来探讨一下与酷睿i7技术来源的有趣热点问题。
早在2006年的英特尔技术信息峰会(IDF)上披露Nehalem微架构之后,曾有人说这项技术是抄袭或者模仿来的等等。我对这些说法真的是很难苟同。英特尔公司向来强调前瞻性,并注重以创新来推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专利技术的拥有数量在业界是遥遥领先的。而专利技术的使用或 转让, 在业内是有成熟和严格的程序的,我想大家对此都很清楚。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酷睿i7采用的这些所谓”模仿” 的技术:
1.英特尔智能快速互连技术(QPI: Quick Path Interconnect):
QPI 是一种高速串行通讯互连技术,可用于计算机内部各个高速芯片之间通讯互连,它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和非凡的带宽潜力,英特尔设计QPI主要用于多个物理处理器之间,与处理器周边高速协处理器之间等的高速互连。 QPI和PCI-Express, Serial-ATA,USB等等都是源于业界早已有的高速串行通讯技术而设计的,不是某个厂商独有和发明的。话又说回来,在PCI-Express,Serial-ATA, USB 标准的制定,开发以及应用中,英特尔一直是领导者和率先的使用者。所以QPI是”抄袭”和”模仿”之说是不能成立的。目前,运用于CPU的QPI技术相比其他用于CPU互连的高速串行通讯技术,在线路的信号设计质量,扩展能力,带宽潜力,纠错和容错能力上都处于业界领先的位置。
2.集成内存控制器 (IMC: 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
英特尔早在十多年前就在嵌入式CPU中实现了这项技术,这些芯片多用于嵌入式系统,如工控机等等,因此”谁先谁后”一目了然。另外,英特尔2000年在一款低端处理器中集成了支持Rambus 内存的内存控制器,只是Rambus内存没有在PC机平台上流行起来,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这个CPU也就自然地退出了市场。英特尔在现有的和将来的用于消费电子的系统单芯片方案中都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宽广得多,如用于家电的媒体处理器CE3100。所以,在CPU中集成内存控制器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没有必要拿出来”晒”。
3.所谓单芯片方案多核处理器和多芯片方案多核处理器——”真假多核”论:
这个话题有点老调重弹,再做过多的讨论也有索然无味的感觉。简而言之,针对多核处理器的设计业界本来就有两种成熟的方案:单芯片方案和多芯片方案。采用什么方案都可以,只要产品品质高,性能高,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性价比,就是王道,让”真假论”随风而去吧。英特尔对于这里两种技术都熟练掌握,所以英特尔的处理器产品可以根据微架构的设计和适用的生产工艺,恰当地选择采用单芯片多核方案或者多芯片多核方案。所以,英特尔既有多芯片方案的多核处理器,也有单芯片方案的多核处理器。酷睿i7处理器采用的是单芯片多核方案——单芯片四核,酷睿2 四核采用的是双芯片四核方案。
4.酷睿i7的L3 高速缓存设计 (L3 Cache):
英特尔早在Pentium 4 时代就给至尊版的高端台式机集成了L3 高速缓存,在多路服务器处理器中也早就有L3 高速缓存的型号。而在IA架构的处理器中最早实现共享式高速缓存的是Intel,而不是别人。所以,争论谁学谁的没有意义。不过说回来,IA 架构——英特尔架构谁发明的?X86 指令集谁发明的?SSE指令集谁在不断的丰富完善?各种创新的CPU制造技术和封装技术,谁率先推出的?谁最早推出了x86 双核处理器,四核处理器等等?这些方面举不胜举,了解了这些大家不辩自明。最后,酷睿i7 处理器还有采用了一些独有的技术,如英特尔智能加速技术(Turbo Boost或者叫Turbo Mode),超线程(Hyper-Threading),内含式(inclusive) cache设计,45nm的高-K 金属栅极晶体管技术等革命性的技术。
总而言之,酷睿i7处理器是当今英特尔架构中最快的处理器,它也是英特尔在微处理器业界保持领先的又一个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