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事业,从这里起航

标签:
就业英特尔首席工程师优秀实习生黄波中国it |
我们的故事:事业,从这里起航
已经在英特尔干了整整八年的黄波至今仍然对过去的那段实习时光念念不忘,每次回忆起来,那种不同寻常的感情总是溢于言表。“有人说,这些年我在职场上走得比较顺,我想,这与那段实习经历有很大关系。”这位英特尔在中国的第一位首席工程师不止一次如是说。
黄波博士在办公室
这种说法并不是什么客套之词。
作为中国最早的实习生之一,1996年,黄波在复旦大学上学时就开始了在英特尔的实习生涯,一直持续到 1999 年底,在那期间,他把自己的大部分个人时间都奉献给了英特尔。2000 年 1 月,黄波博士毕业后才正式加入这个相伴了四载的大家庭,担任软件与解决方案事业部二进制译码项目的技术主管。
仅仅工作六年,黄波便被评为首席工程师,填补了英特尔中国的一个空白。在英特尔,首席工程师不是一个轻率的任命,而是由专家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并进行严格审核后授予的,不仅必须在技术上取得突出成绩,对公司做过显著贡献,还必须能够带领团队,帮助其他员工共同成长。
黄波庆幸地说:“由于较早就在英特尔实习,我不仅有机会接触IT业各种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而且每天都与最优秀的人才一起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那四年的锻炼,我完成了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向一名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合格员工的转变。职业化是我在英特尔实习时最大的收获,当正式加入英特尔时,我已经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资深员工,一切都那么轻车熟路。”
不过,在黄波实习的时候,英特尔每年在中国只招聘少量实习生,而到了今天,这个数字已经扩大到数百人。2007 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英特尔建立了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教育部-英特尔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该基地充分发挥产业与教育之间的互补优势,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开展有效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实践的机会,促进高素质的实用型综合人才的培养。
张海力和刘俊晖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
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青涩学生被培养成具有一定经验的合格员工,从而能够积极融入社会,参与到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毕业后,他们或直接留在了这家跨国公司,或成为其他公司竞相追逐的对象,在英特尔的实习经历往往为整个简历增色不少。
张海立和刘俊晖都是“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项目评选出的优秀实习生。海立从 2006 年开始在软件和解决方案事业部实习,曾参与几个重要项目的研发工作。由于出色的表现赢得了 2007年软件和解决方案事业部创新大赛的十强;俊晖在英特尔任实习生已有两年,由于出色的表现进入过 2006 年创新大赛的前 6 名。
他们纷纷表示,在英特尔实习的时候,没有人把你当成实习生,每个人都是正式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这使他们感到了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感。“我们在英特尔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一个研究项目做完,写出论文,一切就宣告结束,不仅实践性不强,而且几乎完全不用考虑是否有市场;但在英特尔,所有的项目都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每天与最优秀的人才一起工作,这让我们提高很快。”
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你很难找到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身上惯有的那些青涩。取而代之的那份自信让人有理由相信,这些学生,必然会是明日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