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可从三方面加以认识

(2012-01-07 20:55:52)
标签:

劳动力流动

杂谈

分类: 人才发展政策法规
1、生产社会化和经济产业化运动,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劳动力发生较大的流动;随着工农业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力必然要大规模地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是两者作为前提条件的。
一是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动,提出了转移的必要性。
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它提出了转移的可能性。

除这两个条件之外,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说生产的社会化和阶层的变化决定了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性。只有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化销售的情况下,流动才可能发生;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也不断要求发生转移和流动。这主要表现为初有产品工业的劳动力向加工工业流动,加工工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2、劳动者就来意向的变化,促使劳动力发生流动。劳动者参加劳动后,会重新选择劳动就业,重新选择什么样的就业,最终将取决于他们的就业意向,也即目前就意向的变化状态。如人们对教师等职业态度的变化。

 3、经济体制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六多六少”的现象,即中央单位多,地方单位少;军工单位多、民用单位少,重工业单位多,轻工业单位少;全民单位多,集体单位少;老单位多;新单位少;城市单位多,农村单位少。

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易地在其它行业就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