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本来本来是归到后面的“新的发现”的板块中的,这么早地拿出来,还是因为有人在拍苏轼的电视剧,——苏轼的多元形象的确需要深入挖掘,这个时候写此文道理不难明白:苏轼还是可以换个角度去认识的。所以在这里我用了“苏东坡”而不是“苏轼”,也算是我前篇文章《陆毅扮演苏轼》一文之后网友们询问的一个答复。
苏东坡的武功
当我将苏东坡是十一世纪的武功高手的发现公之于众的时候,我想我的内心是不安的,我非常害怕引来一轮针对我的攻击,我在三苏祠向他老人家叩了几个响头,请求他老人家在天国给我来一点哪怕是蛛丝马迹的暗示,帮助我摆脱困境。
一天晚上,我很早就睡了,来了一个仙袂飘飘的美女,花褪残红,小杏青青,端的是人间少有的稀罕人儿,那女子自称叫做“王朝云”,杭州人氏,乃是大宋第一学士苏东坡红颜知己。
朝云是熟知苏东坡的,做苏东坡的发言人是绰绰有余。她说:
“关于东坡先生的武功,除了他的父母和本朝几个好朋友知道一些以外,外人少有知道的,后来的历史上几乎就没有人知道了,东坡先生非常欣赏你获得了这个重要的发现,还子瞻一个全面真实的面目。东坡先生在天国很高兴,让我前来,将一些情况告知。
“东坡先生在小的时候是非常结实的,可以说算得上是“健如黄犊”,很了不得,一天到晚,跟人四处奔走,采摘梨栗。他曾经说过:“寻山跨坑谷,腾越筋骨强”,你可不要小看这里所说的山呀、坑谷呀的,这是在四川,那可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所在,所以筋骨就越来越强壮,给习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底子。
“保证孩子能够长大成人,东坡先生的父母苏洵夫妇动了一番脑筋。夫妇商量,按照眉州当地的流行的习俗,找到一个四处流浪的江湖游侠,给两个儿子做义父。流浪人命如草芥,随处就可成活,这正符合苏洵夫妇的要求,加上游侠自开封府来,会得一手拳脚上的功夫,懂得一些武术又精通军事的苏洵更是喜出望外,急忙将游侠请到家中,叫过两个儿子,行过叩拜之礼。并把游侠安置在西庄头的晒谷坪旁的房子里住下。让两个儿子跟着学习武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游侠就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司马迁在《史记》专门辟了一章来介绍游侠,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说他们是“不爱其躯,不矜其行”。这个游侠本是一个好武尚兵的人,他来蜀中,本是仰慕青城山、峨眉山两派的功夫,前来切磋比试、以武会友的,得到苏洵夫妇如此看重,心中自然感动,再看到两个孩子知书达礼,动静有仪,免不了要尽平生所学,使出浑身解数,教授两个孩子站桩走步,骑马射箭,将一套融绵中透巧、软中藏力的拳术和绝世轻功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东坡兄弟。
1、“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这是说东坡先生的轻功绝世,好高哦,让人的眼睛都要望花。
2、“载酒时作凌云游。”——“凌云”作动词讲,从这个角度上说,东坡先生在云中穿行的时候,真是豪情天纵,酒不离身!后世今生,谁可匹敌?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根竹杖,一双芒鞋,就胜过健马之快,不是当代功夫的极致“登萍渡水”轻功是什么?难怪东坡先生一生无所畏惧,就是因为有神功护佑,谁怕?我怕。
4、“穿岩度岭脚力健,未厌山水相萦纡”——轻功好,跑得快,因此,见到的景色就不同于常人。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东坡先生说,即使到月亮上面去见嫦娥他也具备这种能力,只是怕冷,主观上不想去罢了,下次再去吧。翻开今天的武林英雄榜,任他轻功盖世,有这么牛么?
6、“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鹤”——“神雕侠侣”只是金庸笔下的时尚,而“驾鹤云游”才是从古至今的时尚,东坡先生轻功深不可测,他的弟弟苏辙轻功亦是不俗,倘若横行大宋王朝,那岂不是无人能敌的“混世魔头”?
7、“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有了好的功夫,还要好的武器,名马宝刀,正是英雄所好。
8、“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功夫的无法用语言描摹的层次,相当于现在的化学武器,或者是意念杀人。
9、“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东坡先生是一个江湖中人,坚决奉行“用我,我就好好干,不用我,我就消失在江海之上。”这“江海”就是英雄们钟情的“江湖”。
10、“日啖荔枝三百颗”——从此,江湖武林人士都知道,吃荔枝可以增进武功,但是没有史书记载,谁能够达到东坡先生的境界:一天吃300颗!凡夫俗子吃那么多,不鼻血汹涌才怪!
“东坡先生他后来的仕途生涯中,他将这些功夫慢慢演练,到了年纪大的时候,竟然与气功和瑜珈结合在一起进行,并深有所获,成为一代武学宗师。在经过无数次的政治磨难之后,他还活到六十六岁的高龄,实在是仰仗这武功的佑护。
“他还曾经让好朋友当朝王驸马给他弄一副弓箭锻炼身体,后来被李定弹劾的时候还把这事当作谋反的证据呢,苏轼的过硬的武功还体现在他在密州做太守的时候写的那一首《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弯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千骑卷平冈”,是形容作为太守的东坡先生和部下骑术精湛,气势宏大;“亲射虎”,这是苏轼在显示他的高超的骑射技术;“鬓微霜”,这是他横练功夫的外在表现;“会弯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处则不管是写实还是写虚,不会怀疑东坡先生的功夫了得了吧。
朝云说到这里,若有所思,然后问我,有没有象征轻功最高境界的最传神、最生动的诗歌呢?
我摇摇头。
朝云不说话,向窗外指了一指。只见一个身形倏忽闪过,漫天的雪地上赫然留下一首绝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回过头来,朝云已然不见。
(此种笔法专业人士不耻,但是刘△△老师冲头阵,兄弟我也来敲敲边鼓,“成者吃肉,败者喝汤”,刘△△老师现在已经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了,那些专业人士们喝了那么多年汤,能不急?——笔者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