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功桥初级中学的日子里

(2023-10-07 10:27:07)
标签:

60年纪念

青春年少

难忘同窗情

在功桥初级中学的日子里 

   那年的新学期开学,我一头挑着被褥衣物,一头是一袋大米,还有瓦罐我妈为我烧的咸菜;在阡陌的田间小路上,我一悠一晃满怀憧憬地向着二十里外的新学校,找去。
 我所找到的新学校,座落在茫茫大圩之中。学校的围墙是一人高的泥巴搭建。校内座西朝东是一溜几栋红砖灰瓦的平房。围着房子是灰不溜秋的石渣路,路的两边栽着笔直的桦树,茂盛的树叶在秋风里哗哗作响,招来一阵一阵的燥热。远处高矮的树荫间有一些人在忙着搬运桌椅。北边有一块空旷平整的地面,我想可能是上体育课的操场;杂草丛生,少有人走动。过了操场再往北一直望过去,便是大片的农田;有黄牛躬着背在犁地;坡冈上还有雪白的山羊在奔跑。我左瞧瞧右望望,这是校园吗?我狐疑。我想象中学校里应该有的教学大楼、宽敞的体育跑道呢?这时候大树上的高音喇叭在依哩哇啦,我听不清。一个拎着闹钟、握着摇铃的门卫大爷,给我指路……这就是我考入,即将入学的“功桥初级中学”01 我们教室的对面就是操场,每当下课铃一响,我们就像鸟雀一样冲了出去。在阳光下,我们在操场上追逐打闹,非常开心。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等到上课铃响了,老师几乎走上讲台了,这时候总有几个滚得一身灰一头草的同学,才从后门悄悄溜进教室。语文老师佯装没看到,有意为难他们,让其站起来背诵古诗古文,可他们竟然背出来了;数学老师让他们上黑板板书,他们也都全会。真是可气可恼。 晚上熄灯铃响过,本该安静休息了。可躁动的心静不下。黑暗里总有几个不守规矩的同学,不是学鸟鸣便是学狗叫;要不用手电筒在墙上放幻灯“xxx大坏蛋!”。被巡查老师查到,从床上揪起,灰溜溜带走训话。不一会放回来了,他们又在那里挤眉弄眼嬉皮笑脸。我想,这些淘气鬼,在家也一定是父母少不了挨训的货色。 早晨一阵“铛铛铛”急促的铃声,把我们唤醒。于是寝室里喧闹的起床声和叽叽喳喳的嘈杂声不绝于耳。接着,同学们三三两两拿了洗漱用品向着后面的大水塘奔去。 这时候晨雾下的大水塘,映着晨曦,宛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数十位同学来来去去,身挨着身、肩并着肩挤在塘沿四周;他们有的登在塘边刷牙漱口,有的对着水面整理头发。清清的水面晃动着顽皮的脑袋。总有些调皮的同学在塘边撩水取乐,于是追逐打闹,引来一阵阵“咯咯”的笑声。那挑逗玩耍的场面,太开心了。 然而,在这些嬉闹快乐的背后,则有着诸多的困难和艰苦。比如,校园的设施十分简陋,连同学们平时的生活用水都没有。无论春夏秋冬,同学们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洗漱!只能跑到老远的水塘边用水;倘若碰到阴雨冰雪天,该是多么的不便。学校住房紧张,我们一个班级几十号男生,上下铺木板床集中码在同一寝室内,连转身的空间都困难。夏天闷热难熬,蚊虫嗡嗡肆虐;冬天寒气逼人,棉被铺盖单薄,许多同学只能滚在一起互为取暖。还有的同学衣裤鞋袜破旧,早晨站在风口的队列中,冻得脸发紫,直搓手直跺脚……所有的这些艰难困苦,都给同学们身上释放的“阳光、快乐”融化了,或略了。我们正像宋代大诗人辛弃疾所说的:年少不知愁。02 校园像个军训基地,纪律严明,宽严有度。平时学生在校没有礼拜天、不放假。只在每月月底放三天假,让学生们回家讨米讨伙食费。等到第三天假后返校的时候,则是我们学生们最为开心的时刻;叽叽喳喳的男生大宿舍,大家纷纷拿出从家里带来的苞芦、山芋、炒面、咸菜;家住集镇的孩子往往会带来大家最爱吃的烧饼、糍粑、油条等等;相互品尝,共同分享。甜美的喜悦写在张张咀嚼的脸上,开心的说笑充满整个宿舍。 我们都是远离父母的孩子;大家成天泡在一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我们惺惺相惜的同窗友谊也就是在这朝朝暮暮的互谅互让中建立。我们年龄相仿,我们青春年少,我们淳朴本真的笑脸和热情,那是源自心底的真诚与善良。平时,我们每个人不仅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做到共同分享。就连同一宿舍同学的生活用品,诸如牙刷、毛巾、肥皂,脸盆等等,包括各人穿戴的衣裤鞋帽,也都不分彼此。比方,我的私人物品,你可以随便使用;而你的,我也可以随手拿。最后形成同学们各人的衣物用品大家“集体共享”的氛围。是你的,也等于是我的;是我的,你也可以不打招呼的使用。没有了再想办法,再买,无论个人经济条件是好是坏,没有谁会去计较这些。再比如,我平时穿的那件酱色夹克衫,两只袖口都破了,“黑蛋”喜欢它,就一直穿在身上。“扁头”的那件蓝褂子,他刚换下,我又把它套在身上穿了一礼拜。我们的鞋子帽子相互乱拉,更是常态。最后谁是自己的,有的都搞不清楚了。“黑蛋”的妈妈从老家来看儿子,背来一袋胡萝卜,红彤彤透亮,很快被一帮同学你一把我一把抓光。看着这群嘻嘻呵呵单纯可爱的孩子,“黑蛋”妈笑着直摇头。 每逢天气晴朗,我们总要抬着大盆去水塘边洗衣服。农村的同学勤快,手脚麻利;集镇长大年龄小的同学表现缩手缩脚,缺乏主动性。在塘边,大家盆里搓、塘里过、树枝上晾晒;一起动手、互帮互助,谁在一边偷懒也不好意思。最后我们的同学都养成了相互帮忙洗衣服、晒被子、洗鞋袜的良好习惯。集镇的同学最后也变得勤快了。看来人生的路上,生活的圈子很重要啊! 开饭的时候,当值班的同学舞着长把子黑铁勺,将一瓢寡寡的冬瓜汤舀进饭碗,这时候总有同学皱眉抱怨“真是难吃死了,天天都吃冬瓜汤,一点油水也没有”,不过,讲归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碗里都一样,又有啥好计较?大家捧着碗,你登着,我站着,“呼呼啦啦”吃完了之后,不都“铛铛铛”敲着碗边,哼着小曲,一道去塘边洗碗吗。 我们的学生每个月需缴六块钱的伙食费,XX同学钱不够,正犯愁,这时候班长陶德海知道了,他悄悄地在班上帮着“募捐”凑。平时有同学在操场上奔跑蹭破了皮、纽伤了脚,大家也都能热心搀扶去校医室包扎处理。有一次,我得了急性阑尾炎,疼得满地滚,同学们七手八脚用木板抬,轮换着背,硬是将我弄进医院得以及时救治。在场有的同学竟然吓哭了……每每忆起那些校园生活的碎片,那张张稚气未脱的脸,那青葱纯洁的同学情,我心里总是暖暖的,嗓子发涩,眼圈发红。03 早晨,太阳刚刚露出半个脑袋,乳白的大地很快就敞亮了。教室旁边的庄稼田埂上,这时候早就活跃着一处一处晨读的身影。三三两两男男女女捧着书的同学点缀在这青青绿绿的田地间,构成的生动图景宛如一帧儒雅感人的画卷。有同学在喊“你们瞧,这晨读的画面多么美啊!”“嗨!”大家齐刷刷迎着朝阳笑得那样灿烂。可是,我旁边站着的“二愣子” 则在一旁反诘道“美个屁!这里哪像个学校,简直就是个读书监狱。成天就是上课,做作业,考试;还得下地干农活。马上就要考试了,你不背书行吗?还矫情哩!” 对于“二愣子”同学的泼凉水,我能理解他的感受。功桥学校的学习氛围一直很浓。这可能与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他们能吃苦,他们想通过读书奔个好前程有关联。 在功桥初级中学的校园内,老师们花心思的教,学生们勤奋地学。每次全县统考或单科竞赛,“功桥”的排名总在前列。连派出去的参赛同学,大家一听说“功桥来的”都投来敬佩的目光。 李维苏校长经常在大会上激情满怀地说:同学们,今天你们的努力,就是为明天更好的建设国家;你们要有理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啊!目前我们学校的条件是差一些,日子是苦一些,但是,苦不见得是坏事呀。“苦”那是人生难得的历练。“苦”会激励我们不懈努力顽强奋斗。只要勇于拼搏,我想石头缝里也能开出耀眼的花……“二愣子”同学不爱听这些话,他一直怪话连篇说功桥学校是“读书监狱”,他的言论竟还有不少同学跟着附和认同。 我身为功桥学生,学生中的一员,我深深理解校长关心学生的本意。但是,我更同情 “二愣子”和我们这帮学生内心的苦衷。 学校建在大圩之中,条件差,文体活动少,活泼好动的我们,面对学习任务这么重;不是今天考语文,就是明天考数学、物理、化学,三天两头的考;所以怨气大。尤其是“二愣子”和我们这帮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每每考试分数一公布,因为考得不理想,总感觉见人抬不起头。最可气教数学的王忠政老师,每次考完试,他都会把每个学生的分数用两张大白纸誊抄下来,贴在我们教室的门上,把整扇门都给覆盖了,白晃晃的,招来操场上其他班级同学围观议论,这是“二愣子”和我们最为憋屈的一幕……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啊!一晃六十年过去了。现在我偶然晒出这些岁月里的“文凭证书”,有中专,有函授,有党校的。但是我总感觉,我在“功桥初级中学”读的那三年,那才是我一生当中最难忘、最有分量的“学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真的老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