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2020学年度百强名校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作文及范文

(2019-12-25 16:53:15)

公众号:“语文新发现(yuwenxinfaxian)”同步推出,欢迎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祭拜祖先有仪式,婚丧嫁娶有仪式,毕业典礼有仪式,就连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也可算是一种仪式。

有人认为,仪式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仪式是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还有人认为,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作文分析

在中国人的精神价值里,有“五常”的说法,“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准则,“礼”即“五常”之一,而中国的“礼”往往是通过各种日常化的仪式来体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婚丧嫁娶更为重要的了,婚丧嫁娶也是日常生活中仪式感最强的行为。

仪式的特定纪念价值,例如毕业典礼、成人礼等,这些仪式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仪式在现实压力下的另一种可能——逐渐忘却、消失。如今的仪式虽然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华丽,但仪式带来的感觉却越来越缺失,徒有形式而缺乏意义的仪式确实需要去除。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张,并不是可以去除仪式的理由;恰恰相反,正因为节奏快,时间紧,我们反而需要一些必要的仪式来调整、规范自身行为,让我们真正了解生活的意义。

二、优秀标题

1.生活当有仪式感

2.仪式也应与时俱进

3.给仪式一点空间

4.让仪式与时代携手同行

5.你无趣是因为少了些仪式感

三、优秀范文

范文1

生活当有仪式感

/王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无痕无迹。请问,在这转瞬即逝的社会,什么能够证明你曾经来过?

是仪式。

日常生活中,人不分贵贱,事不分巨细,皆有仪式的影子。泰山祭天封禅,是向日月星辰宣告这人间已经易主;婚嫁礼仪,是向爱人发出与子偕老的诺言;在新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上一行小字,是对全新华章作出的开始……唯有仪式,才能让流程富有意义。

仪式不是形式。我们推崇的各种仪式都是有着稳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不容轻易改变,更不容得半点敷衍。在公职人员对宪法宣誓的仪式,铿锵有力的话音落下,便代表了一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责任与忠诚要铭记于心,要让这种精神力量,在公职人员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进而影响全社会,让责任仪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仪式是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东坡居士是天生的乐天派,游玩山山水水,诸景环绕,似子瞻一般以友相待山水,规规矩矩游山,礼礼貌貌做人,如此这般,这山水的远足更似一次心灵的洗礼。反观当下,我们快节奏的社会更需要一种仪式感。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中,召开十八岁成人礼,以长大、前途、责任敬告青年,深化担当意识。十八岁之礼,非仪式难成也。可见,拥有仪式感,是有利于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

仪式感的失去是行尸走肉的开始。一日之计在于晨,认认真真地吃一份早餐便是良好心情的催化剂。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如若贪图一时之便不吃早餐,身体上自然是没有了对万物微笑的力量,长期如此,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对生活的乏味感。除去仪式,得到是不多的时间,失去的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驱动力。我们行走江湖,渴望是初心如愿的满足感,而绝不是浑浑噩噩、只知埋头瞎干的行尸走肉感。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时光流逝的太快了,唯愿诸君都能在一花一叶中发现美,在一呼一吸间留有痕迹,无他,仪式耳。

范文2

仪式也应与时俱进

/詹乐格

仪,即礼仪;式即形式。仪式是自古以来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到祭祀婚嫁,小到一次新物品的认证与拥有。岁月交织,时代兴替,而仪式也应该要与时俱进,响应时代的号召。

我们通常赋予仪式以重大的内涵和意义,一年中为数不多的礼拜祭祀需要我们严肃虔诚的遵守礼节,严格按照程序去进行。而随着学业的深入发展,我们面临着毕业,走入另一个天地去深造自身。这时我们仍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机会,以严格的形式向过往说再见,告别那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迎接下一阶段的到来。但其实,小事情也可以拥有仪式,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第一次在舞台表演,买了一本新的日记本……都可以成为我们铭记的点滴,值得用仪式去纪念珍藏,成为宝贵的回忆。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诚哉斯言,仪式也是一种礼仪流程,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生活而服务、只会停滞不前,缺乏活力。

仪式应被赋予时代内涵,与时俱进,融入大众生活。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高晓松如是说。将仪式带入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也能增添别样的色彩。古时少年成年时都需要仪式来见证,而今我们亦可用新奇的眼光看待,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用更简洁大气便利的仪式来见证我们的成长。仪式也可以是在我们为他人作出一份贡献,自己取得进步后的一次奖励。生活本不是枯燥无味的过程,仪式也不应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与时俱进方可逆流而上。

反观当下,形式主义,反传统主义、西化主义盛行,国民思想或多或少陷入误区。抨击传统,抵制仪式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引发社会深思。有人认为,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愈发紧张,我们理应要摒弃仪式,将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去。

歌德曾言:“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赋予这个世界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理应保护好传统仪式,推动其开拓创新,让其更具时代意义。这或许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做的。

仪式不是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而是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涵。它承载着我们中华儿女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蕴含着我们智慧的结晶。它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催促我们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

仪式应生活而生,顺时代而变。推动仪式与时俱进,让其成为我们生活中别样的诗篇。

范文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