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9年11月测试语文作文及范文
(2019-11-08 09:28:34)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9年11月测试语文作文及范文(11.8日,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语文新发现”,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11.22日同步发文,手机阅读更方便,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优秀标题
1.走进内心,尊重选择
2.物质奖励应得当
3.注重精神教化,成就美好人生
4.过度奖励不可取
5.“奢侈”奖励又何妨
6.奖励岂可唯物质
7.尊重他人的选择
三、优秀范文
范文1
奖励岂可唯物质?
文/何怡晴
尼尔·波兹曼曾说过:“当人们沉溺于物质上的繁华奢侈,而忽视精神的升华,世界将化为腐朽的泡影。”当女儿高考完用奖励的钱买奢侈品牌包包,初看未尝不可,但深思却是对物质过分的追求,背离了奖励初衷。
诚然,孩子备战高考的确不易,奖励一下也理所当然。但奖励不是放纵,而是激励孩子变得更好。且不论新闻中孩子不过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中的一员,5万元买一个奢侈品牌包包不划算,再者十八岁的花季少女热衷于购买奢侈品牌包包背后折射的是社会的拜金主义、浮躁之风,本也不合情理。
其实,奖励有许多种。物质奖励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母亲担忧女儿买奢侈品牌包包无非是担心打开潘多拉魔盒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难道买奢侈品牌包包就是错的吗?非也,只是刚刚加完高考的女儿,拿着父母辛辛苦苦赚的钱,纵使是奖励买奢侈品牌包包也显得不合情理。这样的奖励对孩子今后成长又会有什么积极作用呢?
梁启超说过:“青年,如朝阳,如乳虎,如百卉之萌动。”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孩子刚高考完,即将步入大学,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导,而奖励实际上也是教育的手段,物质奖励不是不行,只是奖励不能唯物质。
其实,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奖励种类层出不穷,或是平板电脑,或是一场旅行,或是现金……而在西方,奖励限制更少,买奢侈品牌包包并不少见。奖励的背后,我们既要看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也要看到孩子的内在需求。
孩子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心怀猛虎,迫切与外界建立起积极有利的联系,而孩子选择用奖励的5万元购买奢侈品包包正是她自我诉求的表达,我们不能加以全盘否定。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若孩子是富二代,便是买多少个奢侈品牌包包也没有人加以评论反对。但尴尬的是孩子只是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一员,便显得不合时宜。很容易想起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因母亲买了一双3000元迈克球鞋给孩子,孩子被取消贫困生资格”一事,似乎阶级已经凝固,若超越阶级就会得到排斥否定。这其实是件很悲哀的事。
总之,我们不是反对物质奖励,只是不能唯物质。奖励应是积极有利,能在满足孩子需求上提升自我的。
正如《颜氏家训》有言:“勉励子女须行之有度并言之有信。”只要无伤大雅并能激励满足子女,父母为何要言之无信呢?诚然,奖励不能唯物质,但适当的物质奖励又何妨?在物质的土壤上同样可以绽放出精神之花。
范文2
尊重他人的选择
文/江田渊
高考过后,一位母亲在某社交平台上向网友就是否允许女儿用奖励的钱购买奢侈品牌包包向网友提问。在我看来,家长需要尊重女儿的选择。
坚持契约精神。
家长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支撑一个家庭的开销,对金钱的观念比孩子更加成熟。因此,在女儿想利用奖励购买奢侈品时感到不妥这种想法不难理解。可换而言之,若女儿的身份变成了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想必家长便不会干涉。既然将5万元作为奖励给予了女儿,便应该尊重女儿的选择,不应轻易变卦。父母若在孩子面前出尔反尔 ,更加不利于孩子内心的健康。孔子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父母应该坚持契约精神。
坚持换位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我们平等的相爱,因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许多家长在孩子长大后,仍然无法充分尊重与信任孩子。换位思考,指的是父母要明白:孩子在做出选择之前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高三一年的辛苦付出,证明了孩子具备自律与基本的判断能力。苦尽甘来,孩于明白了努力的回报,便可以更好地生活。
摒弃“德不配位”。
“德不配位”指的是受到的奖励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家长发出提问的原因,无非是认为女儿的行为“德不配位”。花5万元买一个奢侈品牌包包与花5万元给全家安排一次旅行,很明显家长会偏向后者。家长若想按照自己的心愿奖励孩子,并不用采取直接的现金奖励,而是用具体的物质去进行鼓励。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实用主义,凡事都求有用,在追求功利的路上迷失了双眼。
最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家长应该尊重女儿的选择,让女儿买下期待已久的奢侈品牌包包。
范文3
金钱奖励非明举,物质追求需理性
文/涂馨月
近日,一则关于女儿高考完想利用父母奖励的钱买一个奢侈品牌包包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 ,依我之见,女孩的这一做法值得商榷。
诚然,在经历了长期努力并取得不错成绩后的确应给予适度奖励,但身为工薪阶层的家长却一口气将五万元给了女儿显然不妥。作为一个从未踏入社会且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女孩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直接制约了她面对天降“巨款”保持理性的能力,从而只关注于眼前浅显的物质层面需求。因此,作为家长应秉持适度奖励的原则,将五万元以尽量合理的形式分批次地奖励给女儿,以避免其冲动消费。
再则,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质层面的奖励从来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他们不应仅将女儿的奖励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而更应在其精神层面搭建一个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所谓毕业奖励,更应该是一场旅行,一次研学亦或是一门技能,总而言之,是一次心灵上的丰沛洗礼文化上的饕餮盛宴,是为孩子构筑的美与善的思想启蒙,而决非纸醉金迷的物欲横流。
如今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女孩应守正初心,而不是随波逐流,最终变得拜金虚荣。奢侈品的出现是由于人们的相互攀比,而其因包含独特性获得的溢价也仅仅是基于情感扰动所获得的泡沫价值,将五万元投入其中实在是非明智之举。
女孩也要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一点一滴当思来之不易。作为工薪阶层的父母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来奖励孩子,而女孩却不知感恩,大手一挥便拿钱去买奢侈品牌包包,看似是对自己高中三年付出的奖励,实则是对父母辛勤劳动的不尊重。奢侈品牌包包价格高昂,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即便咬牙硬挤买下了一个,但试问这样的消费又能为你带来多少满足?利与弊孰大孰小,不言而喻。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在这有限的人生中,青春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为青春添彩的最好途径,莫过于对自己投资。五万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如果能理性地运用好它,将资源用于自我提升而非虚荣填充,必将会对个人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知所从来,思将所往。若女孩能站在更高的眼界上看待生活,从而充分利用财富奖励以充实完善自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即使外在不如他人一般光鲜亮丽 ,却能用炬火点亮自己的内心,从而筑就自我生命的灿烂。
金钱奖励非明智,物质追求需理性。在这场无关代际冲突与价值断裂的讨论中,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原始的奖励机制与消费心理,精神上的灿烂果实也许才是最宝贵的毕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