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识佛法——回博友文章

(2009-01-22 21:25:31)
标签:

宗教

佛法

原创

文化

文学

杂谈

今天看了博友的一篇文章《去留无意——禅》让我觉得他对佛教误解甚深。也由于本人最近建了个(禅)群在拉人的时候经常和他们辩论发现大多人对佛存在这敬畏之心之余却是误解佛法本意,(确切说是不了解)而今天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我必要来给大家说明下。我不是什么大师,也不是要批评这位博友。我只是想让他和大家对佛有更深的认识。只是因缘下发现他的文章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博友原文如下: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好像有很多的网友开始信奉佛教。好像是突然之间佛又回到人间似的。他们把佛陀的照片放在这个或那个空间里,摆出一副“超脱”的样子。既然超脱出红尘,又何必贪恋尘世之物。虽然没有达到出家为僧的地步,但六根清净也是应该有的。

我不想探讨些宗教问题,那不是的擅长,更不是我所学的专业(我的专业是管理)。我也不想对那些人进行干预——或劝他们回头是岸皈依,或劝他们重归尘世。我要说一句话,既然是尘世之人,饮尘世之水,食尘世之饭又怎能超脱尘世呢?

   其实宗教只是一种精神寄托,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偶像。只要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你就“百毒不侵”了,六根清净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不去胡思乱想就成。劝人从善也是宗教的力量。

 

是的,如他所说那不是他擅长的。就因为不是擅长和不知道,才会有这样的误解。也是大多数人对佛法的看法。

 

我用下面的文字来说下什么人才学佛,什么是佛教说的超尘脱俗,和六根清净的真正意思。

 

佛教不是迷信的宗教。曾有位大师跟我说过:佛法就是佛教育。我们信仰的佛教是以自我解脱为信念。指示我们要向善的途径去努力,我们自身的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尤其认清目标,向光明的正道去追求美满的人生。佛说:普度众生。意思是让佛法引导所有人走正道。佛教育就象我们学校教育一样,人的能力有高有低,有的当老师,有的上大学,有的上中学。人对佛法的悟力不同,比丘和比丘尼就象老师,皈依三宝的人就象大学生,佛教信仰者就象中学生。而别教的若有想了解或解惑的,佛法教育依然为她敞开。所以说佛法普度众生。

 

对于宇宙万有,生灭变异的现象,释迦世尊常说:“法尔如是。”意思是,这些现象在自然法则上本来就是如此,自然法则是什么?就是万有因果律。万法自因缘而生,万法亦自因缘而灭,此生彼灭,皆是因缘所生的果。星体运行,时序迁流,其中有其因果;生老病死,穷达寿夭,其中亦有其因果。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容假借。因此,自然现象固不是由神掌管,人生遭遇亦不是上帝主持。古语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宰。

佛说诸行无常,就是说一切法有生必有灭,这种生灭法所示现的人生虽说有短暂的快乐,但是无常的法性不由自主,坏减离散时既是痛苦,何况人类有贪,嗔,痴的迷惑去向五欲追求,求不得也是痛苦,所以佛教说无常形成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都是实事实理,指示这短暂的人生要减少痛苦,只有奉行十善法,向善的方面去努力,来建立人间的净土,这是鼓励人生积极向上努力的,佛教倡导教徒超脱尘世,在佛土中寻求精神解脱。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新闻记者,便会在报纸上大做他们「六根不净」的渲染文章!至于什么叫做六根,甚么又叫做六根清净?
  其实,六根清净四个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甚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对象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那是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那么,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
  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镇,贪与镇,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镇、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学,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的两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头修理掉,称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禅定;把不好的行为修理掉,称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称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护根门——守卫保护住六根的大门,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以致种下生死流转的祸苗。
  因为,一个凡夫,除了进入禅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没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业的导火线,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与六根之间的保险丝或灭火器,在戒律的防卫之下,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一旦到了六根清净的程度,超凡入圣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护下,勉强守住了六根,至于清净二字,那是谈不上的。一般人的观念,总以为僧尼们只要不犯淫行,不贪非分之财,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净了,事实上,是贪逐于物境的受用,总是六根不净,不论是看的、听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净。因为除了男女及钱财等的问题,都不容易觉察出来,净与不净,也就很少有人细心地注意它了。
  根据中国天台宗的判断,六根清净位,便是五十二个菩萨阶位最初十阶的十信位,要断见思二惑——相当唯识宗的分别烦恼与分别所知的二障,这应该是从普通(外)凡夫进入贤位(内)凡夫的阶段。
  又据法华经及涅盘经中说,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所谓六根互用,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
  六根清净了,就能六根互用,这在一般的读者看来,难免会说这是神乎其神的神话。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六根而执取六尘,六尘充塞了六根,障碍了六眼,六根便成了六尘的奴才,也习惯地成了六尘的应声虫,色尘来了,眼根应付,声尘来了,耳根应付,香尘来了,鼻根应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样。
  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从六尘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这个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净的六根,因为自由的六根虽然仍与六尘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尘的引诱而造生死的染污之业,所以称为六根清净。
  说得明白一些,所谓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而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著外境的幻象而转,这就叫做一尘不染——但这绝不是等闲的工夫所能办到的事。
  为了便于读者的记忆,再将六识、六根、六尘的名目,抄录如下
  一、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大学者梁启超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启超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学术界有着崇高的地位。他说的话,自有其学理上的根据。他所根据是什么?自然是三藏十二部佛法。佛法是要人转迷成悟,转痴成慧,转凡成圣的大法。所以想了解佛你得去了解佛法,不要用仅限于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有机会去听听大师的道会,会让你受益的。

因为有缘我们才会在这里讨论。感谢博友《去留无意——禅》的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挂梅
后一篇:牛年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