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此博文包含图片(2023-01-0109:19:49)

(2023-01-01 20:15:23)
分类: 名人哲思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此博文包含图片(2023-01-0109:19:49) (2023-01-01 09:19:49)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文园拾穗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原创 库克 慢时光读书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罗曼·罗兰说过:“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就不能返回”。


人生匆匆几十年,就像一辆从起始站开往终点站的列车,人生也只会朝着终点前进。


而很多人直到终点才明白一些人生真相,可那时已经来不及让自己做出改变。


这些人生真相,如果可以越早地明白,就能让我们少走些弯路,更快地实现目标,成就更好的人生。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人生的后半程,拼到最后靠的是人品。


孔子曾说:“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品德和才能可以衡量一个优秀的人,但这二者中,品德又是最重要的。


人品好的人,总会让自己成为一盏明灯,照亮身边的人。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正如爱默生所说:“品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


只要提起央视知名主持人,“杨澜”这个名字必定被大众脱口而出。但大众不知道的是,年轻时候的杨澜,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初入职场的杨澜,在找工作的人潮中并不起眼。在央视公开招聘女主持人时,她凭借着自己的过硬的才能,一路拼杀到最后的面试环节。


最后一个面试环节,除她之外,还有另一个竞争对手。能够走到最后一场面试的人,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


在这场决定命运的面试中,没人敢麻痹大意,都在紧张地为面试做准备。


面试环节需要英文面试,面试前,杨澜的竞争对手遇到了英语问题。


她担心因为英语问题会与面试岗位失之交臂,因此抱着紧张的心情向杨澜请教。


她以为杨澜会拒绝的时候,杨澜反而针对她的英语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答疑解惑。


而杨澜的人格魅力,也让杨澜最后成功成为了央视的主持人。


是金子总会发光,而一个人的品德也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来。


在最终的面试环节,面对竞争对手的求助,杨澜没有视若无睹,而是认真帮助对手,德才兼备的她最后也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能成功的人,一定拥有让人信赖的、过硬的品格。而人品好的人,既不会对他人趋炎附势,更不会对他人冷嘲热讽。


人品,是一个人最大的底牌,也是一个人最好的屏障。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比说话技巧更重要的是懂得闭嘴


海明威曾说:“学说话只需要两年,学闭嘴却需要一生”。人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会说话,但是却不懂什么时候该闭嘴。


俗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


思维逻辑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两个人讨论一个话题,最终也只会矛盾收场。当别人始终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时候,就很难听进去任何其他的言论。


与人相处,要懂得及时闭嘴,用可靠的方式进行有力的回击。


闭嘴,不是示弱,更不是理亏,而是大智若愚的智慧和长远的格局。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有人说:“不要同傻子争辩,否则就搞不清谁是傻子了。”和不认同你观点的人争辩,无异于是鸡同鸭讲。


孔子作为儒学大家,门下弟子也都博览群书。有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遇到一个上门解惑的客人,客人问子贡一年是三季还是四季。


子贡回答:“一年肯定分为四季呀。”


客人却说:“不对,一年肯定只有三季。”


子贡和客人都无法说服彼此,当孔子知道后说“一年有三季”,客人开心地走了。


但子贡觉得很委屈,孔子解释道:“你看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就像田间的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只见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季,跟他讲一年分四季,是怎么都不会讲通的。”


与三观不同的人争辩,只是在对牛弹琴;和认知不同的人争辩,只是在浪费口舌。


周国平曾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张爱玲与炎樱曾经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闺蜜,张爱玲曾特意为炎樱记录“炎樱语录”。


但炎樱总是在张爱玲遭遇困境时,向其炫耀自己的优越,全然不在乎张爱玲的感受。


当张爱玲经济拮据时,炎樱会时常夸耀自己有钱,也时常向失去伴侣的张爱玲炫耀自己的幸福生活。


久而久之,炎樱的所作所为让张爱玲再也无法忍受,索性与炎樱绝交。


在闺蜜面前,炎樱不懂何时该闭嘴,导致张爱玲与她绝交。


懂得闭嘴,是一个人身上最珍贵的东西,更是做人低调的修养。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扩大舒适区,比跳出舒适区更重要


有人说:“宁要平凡,也不要平庸。而舒适区,就是是平庸的温床”。


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自己就可以全身心放松。


但是很多人对于舒适圈外的事物往往都很抗拒,因为它们是完全陌生的。


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舒适区走入学习区,学习了新事物之后,这个领域也就变成了舒适区。


三十岁那年,杰夫·贝索斯在纽约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在当时算是一份不错的工作。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3个真相

在互联网浪潮的刺激下,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辞职去网上卖书。


当时他的老板和亲朋好友都十分反对,但他没有听从老板的建议,突破了亲朋好友的阻拦。


正是贝索斯这个疯狂的决定,亚马逊诞生了。他用亲身经历验证了:只有不断扩大自己舒适区的范围,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很多人都清楚,离开舒适圈,将一无所有。但人生难免不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逼自己离开舒适区。


与其毫无准备地离开舒适区,不如主动进入学习区,锻炼自己,扩大舒适区。


人生没有后悔药,走过的路无法回头,任何的结果都是做出一次选择的代价,而选择又是拥有某样能力的表现。


有人选择拥有过硬的人品,照亮自己和周遭的人,最后诸事皆宜。


有人懂得了闭嘴,拥有了长远的格局,最后也拥有了很多牢靠的伙伴。


有人勇敢地走入学习区,扩大了舒适区,成就了更优秀的自己。


无论如何选择,都是对人生真相的领悟。


愿历尽千帆后,我们都能领悟不同的人生真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