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时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静静的顿河》的原创作者是究竟是何人?曾在前苏联文坛发生过很大的争议,一些作家质疑一个23岁的年轻人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不可能创作出这样一部气势恢宏磅礴的、史诗般的描写顿河哥萨克人之命运的巨著。
根据本人的创作经验,咱认为一个23岁的年轻人——不具备如此丰富的生活经历,不可能积累下创作所需的浩繁海量的素材;以及长篇写作必须的才能和技巧,如对书稿整体布局的构思,每个章节构思,每个情节构思,人物的设定;如表现技巧,娴熟驾驭文字的能力等等。因此,咱觉得年仅23岁的肖洛霍夫可能不是《静静顿河》的原创作者,而是编辑者。
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皮利尼亚克说:
“阿-托尔斯泰(前苏联著名作家)不理解,一个平凡普通的中农怎么竟能出息成伟大的作家?
“高尔基像往常一样捻着小胡子面对我们的作家:费定、法捷耶夫、列昂诺夫、阿维尔巴赫说‘你们要向肖洛霍夫学习!’然后他微笑着说‘我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变态现象。’
(注:肖洛霍夫开始创作《静静的顿河》时仅23岁)
鲍里斯-皮利尼亚克说:“契斯契亚科夫领着一个被流放的革命者到我这里——奥尔洛夫斯基(革命者)领我到新斯科尔松卡亚镇去,在镇边一所破旧的房子里,镇长的寡妻孤独地过着晚年。
“她对我说‘我们的儿子菲奥多尔-德米特里耶维奇于1870年2月14日出生于格拉崇诺夫斯卡亚镇。他毕业于历史哲学院,执教12年。1906年顿河军选我儿子当国家杜马代表……菲佳从儿童时期就对顿河哥萨克的历史感兴趣。他长大以后开始为以后的写书搜集资料,夏天时他在顿河上游荡,把昔日蛮勇的哥萨克现已年迈的人对他讲到事记在厚厚的本子上。他搜集传奇、谚语、歌曲、故事、笑话和民间传说。总之,搜集一切与哥萨克命运有关的东西。我的日子从来就不离开他的笔记本。国内战争时期,菲佳受伤了,他的同志告诉我他死于伤寒。我把他的一封信背诵下来——
‘亲爱的妈妈:您知道打仗可不是过节,这里血流成河,还有许多冤死者。……我不怕死,我想给人们留下一本《关于顿河哥萨克命运》的书。我偶然遇到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我把您的地址给了他。如果什么时候你们有缘相会,请把他当成自己人。他读书不多,是个机灵的年轻人,很聪明。他知识肤浅,不了解俄国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没有读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作品。他不知道果戈里为何人,柯罗连科对他来说如同数学公式。战争结束后他想当教师,这样一个教师能教孩子什么?教孩子当傻瓜吗?肖洛霍夫说漏嘴了,说他的祖父是梁赞省人,为了谋生他父母才搬到顿河上。他不是我们民族的人(哥萨克)。
‘妈妈,我非常爱您!想您!每天早晨为您祈祷!
‘别了,妈妈!不,再见。向您深深的敬礼。你的儿子菲奥多尔-克留科夫’”
皮利尼亚克说:“克留科娃划了十字。肖洛霍夫来到她家……他向女主人问安,表示哀悼。他问她‘告诉我,您见过菲佳装订好的笔记本吗?上面写满了许多小字?’
“她说‘当然见过,他一直放在行军袋里背着。有时还在上面记些东西,他对我说他要写一本关于顿河、哥萨克,关于我们辽阔土地的书。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您看我儿子的这个本子可能在哪呢?’
“肖洛霍夫的脸、鼻子、耳朵都是红斑点,他感到不自在了。他说‘我哪里知道?也许把菲佳本人和他的书包都埋葬到他的坟墓里去了?不过也许有人捡到了,纸总归是有用的可以卷烟,也可以派很多用处。’
‘米沙,您能认出我儿子的背包吗?’
‘当然能认得。’
克留科娃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皱巴的背包,上面绣着她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说‘这是给我送儿子的噩耗时一起送来的。’
‘肖洛霍夫东张西望。镇长的遗孀问‘你知道我儿子的坟墓在哪吗?你说你把菲佳的本子放到哪里去了?我求求你,我可以把家里的一切东西都给你。我要把儿子唯一的东西留下来。你要他的本子做什么?母亲的心是不会受骗的,它告诉我你有事瞒着我!’
‘肖洛霍夫不辞而别。……1928年,邻居拿来一份揉皱的《十月》杂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肖洛霍夫开始用他的名字发表《静顿河》!肖洛霍夫几乎没有做任何改动,连书中出现的某些人物都是用原名。
‘我找到莫斯科去,编辑部人对我很冷淡,认为我有精神病。我给加里宁写信,也没收到他的回信。在约申斯卡雅镇肖洛霍夫决绝见我,只给我写了一封短信“要钱的事应找社会救济所。” ’后来,我找了律师,我说肖洛霍夫在我儿子死后偷走了他的笔记本。他死时肖洛霍夫就在他身旁。律师说‘亲爱的,你说的都对,但是咱们没有物证,法官不相信你的口供。我们只认证据,所以我们帮不了您的忙。’
鲍里斯-皮利尼亚克说:“后来有人告诉我,克留科娃服毒自尽了。”
——摘自《我与斯大林》维娜-达维多娃著
仅供对此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向着明媚生长
(2018-11-28 15:07:24)
阳光透过窗户晒在我身上的时候,我看到这博客到今天已经12岁9天了。12年是怎样一个过程?回望时觉得漫长而遥远。
那时是因为一个论坛关闭,带着一种思念及怀念来到这里。想留一些文字给自己,作为留念,成为过往而开。当时的名字就叫蓝微尘。喜欢蓝色的忧伤,像尘埃一样微小,活在世间有着自己的念想。没有人知道我心里的秘密,从论坛带到博客,像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想念全部化为文字,向一个人诉说着思念,想念,带着微不足道的情感暗淡生活。当时的我觉得情感世界里的自己谁也不会懂,也不必懂。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压抑着,身体带来的痛疾让我对感情一再隐忍。现实中我却对自己的身体放纵着,熬夜泡在网络里,任性吃冰冷的东西,任其身体一差再差,我逃避着,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流泪,伤心,熬夜,喝酒,听悲伤的歌,写伤感的字。其实内心深入我已经放弃了我自己。就这样我不知道过了几年,那时的文字有人说像埙,有着千年的忧伤,其实我自己是感觉不到的。我以为这种忧伤是骨子里存在的,天生的。就像文字只会写伤感的,悲伤的。
我忘记如何远离博客的,可能年龄增长再也写不出那个年纪的多愁善感了。我慢慢忘记这种感觉,忘记有些情感。也可能有些人慢慢淡出了我的生活,我骨子里的伤感用完了。身体的疾痛远远超过了所谓的情感。时间能愈合心灵上的伤口,可是身体的伤口却开始不断提醒自己透支了。我慢慢走上了养生之路,变成大家眼里的“老太太”。远离寒凉,不再熬夜,坚持运动,热水泡脚,虽无大改变,可是我慢慢忘记更新博客。博客几年不再更新。
博客里的人们都在渐渐疏远,那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结婚生子过着繁琐日子,很少再出现在博客里。我偶尔也会来看看,更新不算多。当然也有坚持的,我依旧会看,却像个观望者,沉默着。我会自然排斥看那些忧伤的文字,我觉得我内心的抑郁在渐渐消失。名字依旧是在尘埃角落的微尘,而我的心态已变化了很多。我很少会在黑暗里书写那阴暗的文字,不再熬夜,诉说悲伤,更不会放弃自己的身体。因为它不会你逃避主动变好。伤感的心情只会让你自己更难受。
越来越喜欢积极向上的生活,越来越喜欢走在明媚的阳光里,让自己的身体活动开,血液循环加快,心情自然会轻松,身体也会跟着放松。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奔去。生活是自己的,如何活当然是自己的选择。
博客的文字依旧在那里,静静的停止在某个时间里,蛰伏期也许很漫长,但又能如何?有些伤口,有些经历,有些人,并不是不会愈合,只是需要时间,不长不短,总会在穿梭而过的时光里。生活里遇到的种种周遭,都是上天安排拯救你,就看你的悟性与坚持。自卑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充满迷茫与未曾了解,看过的人,遇到的事,没有谁是完美的,都是成长的历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向着明媚生长,你会变得自信漂亮。蓝微尘也不再是曾经的蓝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