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融融:读福楼拜《一颗简单的心》随感

(2017-05-26 20:08:42)
分类: 融融读书

融融:五月二十六日读福楼拜《一颗简单的心》随

昨天停了半天的电,我就开始重读《一颗简单的心》。这是我每年必读的书目之一,已经成为习惯。

她像《包法利夫人》一样是福楼拜的杰作。这是他晚年的短篇小说精品。小说描写了一名女佣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过对她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朴实感人的劳动妇女形象,展现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小说中的女佣名字叫“全福”,她是欧班太太家里的女仆,十八岁时来到欧班太太家,那时候,她刚刚遭遇情人抛弃。全福自小贫苦,父母双亡,姐妹离弃,辗转于佃农间,受尽欺凌。后来,他遇到戴奥道尔——她的初恋情人。可是,这个男人却为了躲避征役,选择了娶一位老寡妇为妻。知道消息后的全福,心犹如死灰般,她一个人在田野里哽咽到天明。第二天,她辞了农庄的活,带着她的行李,来到主教桥。在一家客店面前,全福碰到欧班太太,这位太太正在找一个烧饭的,于是,她顺理成章地成为欧班太太家里的女佣。在欧班太太家里的日子,全福除了烧饭,还要照顾保尔和维尔吉尼,一个七岁大,一个不到四岁。全福在这种日子里过得很快活,环境安适,她不再忧愁。这让我们不由得感叹,也许平凡的女佣,从一开始就只是期望拥有稳定的生活而已。

小说分为五章,作者在第一章时着重描写了全福的女佣生活,并以一句让人思考的句子引领了开头“提起欧班太太的女仆全福,主教桥的太太们眼红了半个世纪。”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作者在这一章节的描写中,重点告诉了我们原因。她勤劳,堪称家务全才,下厨房、打扫、洗衣、套马……包揽所有的家务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她忠于主妇。也许这样一个人,打从心里就是一个正直善良简单的女孩,即使生活把她逼向了墙角,她也没有丧失本真。

小说的第二章对全福的恋爱经历做出了简单的交代,而后的描写便再也无关情爱,通篇只是基于对全福的“女佣”形象的描写。在第二章里面,作者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和忠诚的全福,在主妇一家三口遇牛袭击时,全福揽下了赶走牛的重任,仅仅一句“你们快走啊!”全福的形象就已经跃然纸上了。虽然从太太常常责骂全福“上帝啊,看你多蠢。”而全福的回答总是“是的,太太”,我们可以发现其“沉默寡言”,甚至有点呆滞的“木头女人”形象,但这似乎未能掩盖她的秉性善良的一面。

小说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显然具有跨度性意义。没有爱情滋润,没有知识熏陶的全福只能将热情寄托在身边的人身上,但当身边的人一个个的走了之后,全福又该怎样呢?

在保尔和维尔吉尼各自离开家后,全福将爱与关怀倾注到外甥维克道尔身上。当被告知维克道尔要去跑外洋且将近两年不能回来时,全福难过极了。维克道尔走后,全福日夜思虑,“有太阳的日子,她愁他渴;起了暴风雨,她怕雷劈了他。她听见风在烟囱吼,刮下瓦来,就看见这同一的狂风也在吹他,他站在一棵断桅的尖尖头,整个身子往后一倒,淹在一片泡沫底下;或者——想起地理知识图片——野蛮人吃掉他,猴子在树林捉住他,死在一个荒凉的海滩。可是她从不讲起她的挂虑。”这就是全福,只会把满满的挂念放在心里的全福。

可惜,这个可怜的孩子最终还是躲不过命运的纠缠。在第三章里面,全福痛失心爱的外甥——维克道尔,一个因害黄热病死于海上的可怜人。而欧班太太也失去了心爱的女儿——维尔吉尼,一个死于肺炎的少女。死亡仿佛具有某种连贯性般,就连并不熟识的科尔米什老爹她也尽力给予照顾,最终因肿瘤死去。至此,全福的生命里,唯有欧班太太。

第四章里面,如及时雨般的鹦鹉“露露”又给她带来了慰藉,它象征着某种上帝般的圣灵。在她索居独处的日子里,它差不多成了一个儿子,一个情人。即使“露露”没有逗留多久就莫名其妙地离世,但成为标本的它,在某种意义上也陪着全福直到终老。全福虔诚而恭敬地保存了鹦鹉的标本,甚至跪在它面前祈祷、哀告。之后又暗中跳过了十几年,欧班太太也因肺炎而死了,最后她也该死了,而此时陪伴她的还有神坛上化作青烟的鹦鹉标本。

在这诸多的死亡中,没有一个死于突发事件,全是自然死亡,更没有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普遍的英雄式牺牲。仿佛生与死都只是命运的走向,不可抗拒,也毫无意义。每一次死亡看似都是情节的转折点,却直接导向了下一次死亡,而全福也不断地为每一个死去的人哀伤悼念。然而,在故事的最后,面对自己的死亡,却没有人为她悲哀感伤,甚至还有人因为她的一句话而生气得发脾气,这是多么悲哀孤寂的人生啊!

“《一颗简单的心》的故事,质直地叙述一个隐微的生命,一个乡间的穷女孩子,虔笃而神秘,忠诚而不激扬,而且和新出屉的馒头一般柔和……你以为有所反嘲,一点也不,而且正相反,非常严重、非常忧郁。我想打动慈心的人们,令其唏嘘不已,犹如我自己,便是其中的一个。”这是福楼拜在18766月,给翟迺蒂夫人的信中说到的。也许,一个简单的故事,才更容易产生共鸣,才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毫无疑问,这样一个故事,打动了我,让我为这个孤独的灵魂感伤良久!也是我每年都要读的缘由,能启示我去观察写作最普通的底层人生活劳作和品质。提醒自己保持一颗简单心来爱周围的人与事,凡事心存感恩,努力当下,把自己当成是承先启后的“输血管”,一方面接受先人的养分,也把自己的养分往下传,就是善尽生命之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