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融融新浪博客
融融新浪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537
  • 关注人气:1,5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获》主编程永新:发三篇就能成真正作家

(2012-12-31 16:16: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写作

《收获》主编程永新:发三篇就能成真正作家

《收获》主编程永新:发三篇就能成真正作家 


一本纯文学杂志的寿命有多长,《收获》的答案是55年和更多。

这本巴金先生创办的杂志,在其女儿李小平女士的主持下一直坚守“纯文学”的标准,在文学圈内有着极高的声誉——在《收获》上发表3部小说,就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

过去55年里,这里首发莫言、贾平凹等成名作家的新作,也是余华 (微博) 、苏童、王安忆、马原等人从名不经传到声名鹊起之处。如今,即便已经成名的年轻作家,如郭敬明( 微博)、安妮宝贝、七堇年颜歌等,也纷纷将作品投给《收获》。因为在商业上的 成功 和大众读者的认可之外,他们需要借助《收获》让自己真正为严肃文学圈接受。

这本自负盈亏的文学杂志,凭借其高水准的内容在半个多世纪里维持了稳定的10万发行量。但时代在变化。网络文学的冲击已经被讨论多年,青春文学正在迅速俘获年轻读者,新技术带来的新型阅读方式也给《收获》带来挑战。这本已经“知天命”之年的杂志如何面对这一切?腾讯文化对话《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在55周年之际探讨《收获》和文学的过去与未来。

对话实录:

腾讯文化:从50周年到55周年,过去五年里面在杂志上的文章有哪些您印象比较深的?

答:应该说这五年里有比较重要的作品,比如说有莫言先生的《蛙》,在《收获》上发表了也得了“矛盾文学奖”,其实这个作品也很快翻译到国外去。还有莫言其他一些作品。包括王安忆长篇小说《天香》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品。我想苏童的《河岸》应该也是这五年里面的作品。

整个文学的状况进入新世纪以来是有一点变化的,因为确实中国作家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文学实践,进入新世纪以后,碰到了一定的困难,比如说网络媒体的兴起,一些网络小说的出现,类型小说也发展得很迅猛,比如说《盗墓笔记》这样的小说。

这种发展对纯文学的影响有没有呢?一点没有,那是不可能的,肯定会有。那到底是怎样一种影响?这个可能要学者来研究类型小学和纯文学之间的关系。还有网络的兴起、多媒体的兴起对纯文学的影响可能也是会有的。包括我们的文学肯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高潮,也可能会有一点低潮,可能会有停顿,也会有一定的调整,这也是很自然、很正常的。

这两天我比较欣喜地看到苏童的《河岸》得了布克奖。苏童在这部长篇之前,上一部长篇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它又拿出这个作品,这是让大家比较高兴的。所以这个势头又有一点开始往上走了。

腾讯文化:现在出版社考虑到销量,并不是特别愿意作家先在杂志发表文章,但像王安忆老师的《天香》去年在《收获》上发表的,这些知名作家还是倾向于先在《收获》发表,这是为什么?《收获》是怎么做到让这些作家对《收获》这么信任、这么看重的?

程永新:因为这些作家他明白一个道理,在《收获》上发表,首先是一些专业人士、研究文学的大学学者、批评家、教授,还有真正喜爱文学的一大批忠实粉丝会看,他赢得了这些人的口碑以后,为他以后图书的销售,其实是正面的影响。

因为图书市场和书刊市场其实是两个渠道。也许会有我在杂志上看过这个书,我可能不会去买书这种情况。但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因为一本杂志重复阅读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我看完这次的杂志,我会借给另外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看了以后,他还会借给别人看。所以我们的发行量有10万份,但是我们的读者可能是几十万甚至更多,它是重复阅读的特点。但是有些人是没有读完,他就会去买这个书。所以它对图书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举个例子,像安妮宝贝的《莲花》,这部作品写得很好,但是也跟她以往的作品有一些区别,为什么?她讲故事的这个节奏是比较慢的。所以出版这个书的路金波他非常聪明,他就鼓励安妮宝贝把这部小说拿到我们杂志社来,我们编辑看了以后觉得这确实是一部有份量的作品,所以我们就把它在长篇专号里发表了。路金波是等我们发表了两三个月之后,他才出版这个书,为什么?它在《收获》的长篇专号上发表了之后,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大学的教授就很喜欢她写作品,就写文章推荐,这个文章就传播了。传播以后,从文学圈内向普通的读者波及,形成了这么一种态势之后,出版商才出版她的图书,正好迎合了大家对阅读的需求。所以她的《莲花》是卖了几十万册。当然安妮宝贝本身她的销量就比较高。这本书因为选择了在《收获》首先刊登,把文化圈的影响造足,然后这本图书最后的销量比她以往的作品还要高,不仅没有掉下来,还要高。

这个事情说明什么道理?她在杂志上发表一下,先形成一个口碑,对图书的营销只有好处,没有好处。现在这些成名的作家,优秀的作家他们知道《收获》上发表的作品对图书市场是有非常长期的利好的、正面的影响。所以作家们意识到了这件事。他们愿意拿一部力作分享给《收获》。贾平凹先生也写了一部新的长篇,在《古炉》之后,我开玩笑说是献给他60岁的一个礼物。这是一部集中反映中国现实、各种矛盾的长篇小说,我们编辑部的评价都非常高。

腾讯文化:现在阅读严肃文学的人越来越少,像莫言这次获得诺贝尔奖,对严肃文学在大众中的传播能不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程永新:这个作用会通过很长一段时间慢慢显示出来。现在也已经可以看到,在生活中一些不懂小说的人、平时对文学不怎么关心的人,现在也开始慢慢来关心文学,因为莫言得诺奖这个事刺激了我们整个生活。

比如说我的邻居以前都不怎么知道莫言的名字,他们完全不是这个行当的,他们是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的,他会问你要莫言的书,因为我们登过莫言的长篇《蛙》,我们也通过一些媒体宣传,他知道你们发表过很多莫言的作品,他就来问我要。

他的得奖也会刺激中国作家写作的积极性和提高中国作家的自信。实际上也会刺激我们的出版和文学的发展。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估计它的意义,可能要通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腾讯文化:您刚刚也说到现在有新的小说,像类型小说、网络小说出现,我注意到《收获》最近几年也会刊登一些很年轻的、大家认为不是严肃文学作家的作品,比如说今年第五期刊登了颜歌的长篇小说《段逸兴的一家》,这期还有七堇年的小说,之前也刊登过郭敬明的长篇,《收获》选择这些大众认为是流行作家的文章的标准是什么?

程永新:确实《收获》刊登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有它自己的一种判断和标准。我们这个刊物的传统就是非常关注年轻作家。我们知道文学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出新人,出新的作品,来推动文学的发展,这是我们形成的基本的共识。当年像余华、苏童、马原,他们都是新人。所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在1986、1987、1988年连续三年每一次第五、第六期都会推出年轻作家的专号。这也是巴金先生讲的“出人、出作品”,就是你推新人文学,事业才可能不断地往前发展,有一种传承在里面。

这些年来我们发表的作品除了你说的这些,还有很多。包括这次我们搞活动,李锐先生也来了,我们就谈到他的女儿笛安在法国读书的时候就给了我们一篇小说,李锐先生很低调,他把他女儿的小说推荐给我们的编辑,我们的编辑觉得好就拿来给我,我们就把它安排在头条,一个中篇小说,这是一个从来不知道的新人发的头条,我都不知道她是李锐的女儿。这之后,她还有《告别天堂》,还有长篇小说,最后她的粉丝也非常多,她也是郭敬明旗下一本刊物的主编,她现在的长篇一出来就是几十万份的印数,已经变成这么一个比较红的女作家了。但是当初第一篇小说的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这说明我们这些年格外注意对新人的挖掘,各种写作风格、各种各样的文学上的新的风格在出现,我们非常关注。因为我们如果没有对新人的挖掘,文学是不可能有传承性的。

从杂志来说,阅读《收获》的人,如果都是一些老年人,你以后怎么发展?它这块要不断有新的作家加入,新的读者加入,这个刊物才会兴旺发达。

腾讯文化:对这些新的作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你认为在《收获》上发表了作品,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答:我想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圈内有一句话是,你在《收获》上发表三部小说,你就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当然这是坊间流传的话。但是我想不仅仅是《收获》这个杂志对它的肯定,主要是文学圈和真正的文学读者知道了这个人,如果喜欢的话,就会很关注他。

像七堇年,她本身的作品已经很有名气了。因为我是参加了华语传媒奖,因为评奖,我之前没读过她的作品,后来那一年的华语传媒新人奖是给了她,我们都投票给了她。我读了她的作品,我对她有一种基本的信任,我觉得这个作者不错。所以我回来以后叫我们的年轻编辑赶紧联系这个人,年轻编辑也知道她,就跟她约稿,所以我们这次就用了她的短篇,来了以后我再跟她商量、探讨,进行了修改。包括我们的老社长李小林大姐她也很喜欢,有很多读者也非常喜欢从我们的微博上和我们交流,大家都很喜欢她的文字,她那么短的一个短篇里面,有一种大的悲鸣在里面。

腾讯文化:您刚刚说,您约了她的稿子之后,编辑部内部会给他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很多杂志都会对作者的文章进行修改,然后符合杂志的风格。《收获》在这方面是什么样的程度?拿七堇年的文章来说,修改大吗?

程永新:修改还是比较大的。其实《收获》修改稿子基本上是一个传统。我们阅读小说以后,觉得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当然我们是非常尊重作家,非常尊重她写作的风格、写作的意图,我们尽可能去领会它,去理解它,然后根据她的那种构想,我们提出一些建议,我们觉得哪方面还不够完善,也许那样做会更好,通过跟作家讨论、探索。七堇年也正是认为我们的意见对她有用,也是在理解她作品的基础上面给她的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所以她进行了修改。

七堇年是这样的,颜歌也是这样的。颜歌那个长篇改动就更大了。改了以后,后来一些小的地方又进行了调整。

贾平凹先生个人比较看重他的这部新长篇,我们几乎一点建设性意见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他自己就在不断在修改,当然是作家对自己作品的珍爱更重,对写作态度的那种认真。另外也是他知道《收获》的眼光是比较苛刻的,比较严格的,所以说这确实是我们的一个传统。

腾讯文化:蒋方舟提出过文学无边界,的说法,比如说欧亨利以前就是写流行小说的,后来也成了经典的文学作品。您怎么看待“文学无边界”说法?

程永新:如果是指文学的包容,那我觉得这个话没错。对《收获》来说,我们在看作品的时候,从不考虑他的年龄、民族,是男性、女性,从来不考虑文学之外的因素,不管他是哪个流派、风格,这个作品好不好,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可能带着刊物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希望能够挑出每种风格、每种流派中比较优秀的,比较出色的。

腾讯文化:现在年轻一代的作家当中,有哪些您比较看好,个人比较喜欢的?

程永新:那就比较多了。这些新人中间我觉得现在到上海来居住的路内在我们这里发了50多万字的作品。以前是写诗的,后来写小说的,就是我们上海作协的一个签约的作家。在新人中,男性作家像阿乙、路内都是不错的。包括我们前面谈到的七堇年、笛安,包括颜歌,包括我们上海还有周嘉宁、苏德,都是不错的。

这些人的作品,我要求我们的编辑要跟踪他们的行踪,另外我们会比较多地来扶持这些年轻的作家,希望他们的作品多多地跟我们《收获》的读者见面。我也不仅要求我们的编辑这么做,在我这里基本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姿态,各种各样流派的作品我们都可以接纳。包括有一些类型小说我们都比较注重。包括韩松的科幻小说,我们也很注重。我叫我们的编辑也拿来看一下,如果我们觉得好的话,也会那来发表。

腾讯文化:这种科幻小说也会发表?

程永新:会的,我们的长篇专号上发过很多类型小说。当然首先我们的要求高,在我们这里发的,我们要求他文字上首先要过关,要符合我们的水准。

腾讯文化:这么多年《收获》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编辑的工作状态有没有一些变化?

程永新:一些基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像我们对文字的要求,我们修改作品,这些工作的方法是不会变的。但因为整个时代在变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所以我们工作的思路会有变化。电子阅读这块,我们还没有着手进行,但是我们怎么介入,怎么来发展?因为我们杂志和其他杂志不太一样,我们是完全独立的自负盈亏的一本杂志,既要考虑文学的品位质量,还要考虑生存。我们不像很多文学杂志是政府拨款,有一些是背靠出版社,我们没有这些,我们完全是靠这份杂志的发行量来养活我们这群人的。所以它今后怎么发展,还是很关系到我们每个编辑的事情。

说到有变化,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的就是我们电子阅读的这一块,因为国外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我们除了传统纸质媒体这一块,我们要坚守阵地,我们要维护好它的质量,维护好它的声誉,在电子阅读这块,我们看看我们怎么介入这个事情,这个是非常重大的。

腾讯文化:会考虑到未来在电子阅读上的发展?

程永新:肯定要考虑,你不考虑,你就是没有前途的。

腾讯文化:你之前提到杂志的发行量是10万份,这些年在发行量上有什么变化吗?

程永新:有些浮动,每年上上下下有一些浮动,跟我们的经济状况,还有跟我们的二渠道的发送情况都有一些关系。但是总体来说,《收获》的发行量相对还比较稳定。

腾讯文化:这几年也会有一些新的文学杂志出来,比如说欧宁做的《天南》,您怎么评价这些新杂志?

程永新:其实这些新出的杂志,我本人是非常关注的。包括《鲤》,包括《天南》,包括《文艺风尚》,笛安他们的两本杂志,包括落落主编的那一本。还有其他的,包括今天他们出的一本叫《星锐》还是什么。这些杂志其实我都关注,我不一定每本从头到尾都读完,我都会那里翻一下,有些也会寄给我,我非常关注他们,因为这是新型期刊,它有几个好处,一个是它的装订设计其实是完全跟其他以往文学杂志的装订设计是不一样的,它带有时尚的元素。比如说视觉上带来一些冲击。这些变化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它的内容也有很大的不一样。因为年轻人来办这些刊物,内容的选择上也有非常值得和关注的地方。

我非常关注这些年轻人,因为这些年轻人想什么,他们注重什么,他们欣赏什么,我要求我们杂志的编辑都要去研究。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是个研究课题。因为网络已经产生了,这些新兴杂志也已经兴起了,那么你的杂志要立于不败之地,你必须要研究它们,要吸取它们有益的地方,但是你也要坚守你的东西,你的长处。

对《收获》来说,我觉得我们的长处就是内容,就是我们的专栏、散文,就是我们小说里面的实力派作家,包括新人的作品,我们都有我们的价值判断。这个判断我们是不去改变的,我们要坚守的。那么坚守这种东西,你出来的东西就会打动很多人。

策划:陈书娣采写:阿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