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公交上令人失望的一件事

(2008-07-16 15:56:20)
标签:

文化

公德

杂谈

 2008年6月28日,星期六,妻子和我决定带女儿(不到三岁)去北京动物园玩,看完了海豚表扬,女儿很高兴,我们也决定回三元桥附近的家。当时单位在提倡少打车,多走路,节省能源等活动。因此,我们决定坐公交车回三元桥。
 
很快,运通104来了,只是人有些多,有几个人站着,我有些打退堂鼓(平时我一个人出门都是打车的),我拽了拽妻子说:“你抱孩子上车,别人肯定得让座,会不会不合适?干脆还是打车得了。”妻子说:“没事,平时也不坐公交车,今天就坐一次吧。”正踌躇,我们一下子被一群上车的人挤到了外圈,我对老婆说:“还是北京人挤车水平高,装作没有看到别人的样子,一路向前,这叫顾前不顾后。”终于上了运通104,其实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也并不指望别人让座,反而一直担心别人如果让做的话我们不太好意思。结果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坐在位子上的都是一些年轻人,有人在目视窗外饱览北京发展建设的巨大成就,有人低头深思国家大事,也许在考虑如何为北京奥运会添砖加瓦,有人闭目养神,也许是为了工作太劳累了,我真的担心如果有小偷的话偷了他们的东西我是见义勇为一把呢还是保持沉默。总之,在运通104的人们没有叫我们一家感到不好意思。
 
车一直在走,摇晃的比较厉害,时不时的还来一把急刹车。站在车里同时照顾一个孩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有时候就是那么奇怪,一瞬间想法总会改变。上车前还不希望别人让座,上车后我还真的希望有人能给我的妻子孩子让个座。既然没有人让坐,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我想办法到车厢后面去,看有没有下车的乘客去“抢”个座位,另外一个选择就是下车再打车了。我挪到了后面,可惜车子走了十多分钟,有乘客下车可是没有修炼好抢座位的本事,只有干瞪眼。看来老祖宗说的没有错“平时不练功,遇事肯定蒙”。部分北京人民抢座的高超技艺是留下了深刻印象。忽然之间,一阵悲愤涌上心头,上学的时候我给别人让过不少座位,怎么今天就没有一个人给我的没满三岁的小女儿让个座位?我偏不下车了,我就看看这一车的人最终能不能有人良心发现让个座位。刚上车的时候我不好意思看坐着的乘客,怕人家尴尬,现在我转盯着坐着的那几个人,我就不信这些人心里就不能生出一丝不安和惭愧。可以,我又一次错误评估了首都人民的素质,首都人民的定力再一次折服了我,不愧是吃全国人民税收并在皇城根下生活的人,水平就是高!!!定力就是非同凡响。
 
我并不是愤青,呵呵,大多时候心态还是比较开阔平和的。可是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当时头脑里想了很多很多,不知道是出于对首都人民的敬仰,还是内心活动太激烈了,当时我竟然汗流浃背。。。。
 
车子走了二十多分钟,上了了一位女士,大约三十四五岁(如果你看到这篇博文的话别怪我,猜了您的实际年龄),到今天我还是很感激那位女士的,尽管我记不清她的衣着和容貌了。这位女士在妻子和女儿身边站了一会,就挪到售货员面前,我预感到她要说什么,果然,我听到她说‘那面有个抱小孩的女士,您广播一下叫大家给让个座位’。售货员嘟嘟囔囔不乐意,后来那个女士又说了一遍,终于那个售货员走形式似的广播了一遍“请大家给带小孩的乘客让个座”。我由心底感激那位提出这个建议的女士,有这样心中充满博爱精神,充满光,有社会功德心和社会责任的人员在首都工作,我这样的纳税人才感觉到全国人民对北京的支援没有白费。
故事并没有完,售票员的话并没有激起坐着乘客的一点点社会功德心,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让座。欣赏风景的依旧,沉思的依旧,闭目养神的依旧,当然,我妻子和女儿也依旧没有座位。
 
又过了大概10多分钟,终于有很多的乘客下车了,由于妻子带着孩子,我们再有十多分钟也快到站了,没有真的用心去找座位,最震撼我们的是:我们差不多是最后找到座位的乘客。。。呜呼!哀哉!!!
 
回到家里,我当天就想写一些东西来记录这些事,后来想想,别那么愤青,这只是个别现象,我们又不常乘公交车,冤枉了部分首都市民怎么办?而且我们确实见到过一些北京市民真的素质很高,很讲功德,很有大国子民的风度。做人不能只盯住社会的阴暗面,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方都可能有不光彩的地方,何况是一个人口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念头也就放弃了。
 
今天,无意间从网上看到阿弋写的博文“北京地铁里让人失望的一幕幕”,上个月的经历又一次再现眼前。我决定还是有必要把心里的这些感触写出来和大家分享。金无足赤,人物万人。不能接受批评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有进步,一个10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会被这点小瑕疵击垮。写这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能以此来提醒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必要性,将来能有更多的人给别人让座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见过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件,目击过无数个大家争着给老人孩子让座的事实。社会的精神面貌主流是好的,看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在文明礼让方面真正必中国做得更好的国家也并不是很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呼吁全社会的人民都行动起来,相应国家的号召,继续把文明礼貌落到实处。也许今天你在北京给别人的父母让座指路,明天就会有别人在其它的城市以同样的方式回报您年迈的父母。也许今天您在北京照顾了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也许未来在某个地方同样的帮助会返回到您的子女身旁。
 
记得看过网上一个学生些的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说的是农民工在大城市生活面临的冲击,她是这样结尾的“总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我们”。(注:好像是这样的,没有去考证)。今天,我会用同样的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博文:社会会越发展离文明越近,总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