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愿做泥龟的启示

(2011-07-28 14:05:00)
标签:

庄子和龟

分类: 感悟与品味

   庄子是用生命诠释老子的一个人。他愿做泥中的龟,而不上去当楚国的大官就表明了这一点。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很潇洒,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了二个大夫到那去拜访庄子,并先去传达楚王的致意。希望庄夫子能到楚国来从政。庄子很牛,听见了二个楚国的大使一番话以后,拿着鱼杆,头都不回。还是丢了几句话:“我听说你们楚国有一个神龟,死了三千年了,你们大王用很金贵的绫罗绸缎把它包裹起来,供在庙堂之上。做为这个乌龟,是愿意死了以后,把它的骨头留来享受大富大贵呢?还是愿意活在泥潭里面拖尾巴玩?”楚国的二位大夫也是老实人:“龟还是愿意在泥潭里面拖尾巴吧。”庄子说“你们走吧,我还是愿意象活乌龟在泥潭里面拖着尾巴在里面游玩”。

 

    庄子愿做泥中的龟实际上是在讲人的生命质量取决于个体的价值观取向。

 

   人活着就是一个心放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也就是价值观念如何的问题,一个物质和精神的如何平衡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有多种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就是两个,一个是入世的,一个是出世的;即一个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问题。入世的,物质的,肯定就是在功名富贵,酒色财气上用心;出世的,一般都是恬淡寂漠,虚静无为的这么一个圈里面去感觉。而物质和精神是两个极端上的问题,物质一端好走,好选择,就是要比别人更有钱,但往往累的要闭眼的时候也没弄明白,为什么要如此?精神一端则比较难选择,因为一个人一个想法,实在是难以统一。中国的传统上无非是三大家:儒、释、道。人类的历史上要多加另外三个: 耶稣基督、阿拉、还有印度的奎师那。

 

   这几大派别代表人类间精神理念的不同,各自拥有自己的信众;而不好的是派别之间常常从"你对我错"而要争到"你死我活";更有甚者同一宗派下还常常因教义解释的不同而大开杀戒。争吵至今,还没有定论;怕是难以找到一个大家都能认同的。除非找到一个架于各家之上的理念; 亦或是人类间早就有,不过是需要时间,人类才可以在意识上最终得以启蒙。老子的“道”就是起这个功能的。

 

 

   庄子是一个介于物质欲精神之间,而更偏于精神层面上的人。你要说他纯出世,象印度佛教那样,他也不是。但要他放弃融于自然的自由他是不会做的。庄子是中国隐士阶层的代表。他的境界取决于他的价值观,而有了价值观选择就变得很容易,也就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学习佛教那样出世很难;像庄子那样也不容易。就现代人来说,能否在物质和精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是一个进化方向。道家学说着重点在人的自然性上,儒家学说重点在人的社会性上,佛家学说重点在人的精神性上。人的生命原本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平衡体,既是源于本源的意识生命能量和躯体及六门的感知。如果能在这方面下功夫,找到一个平衡点,人类新的启蒙就有到来了,而这又取决于有一个地球人公认的理念。而人类的历史恰恰就是在走向这样一个目标的轨道上。综合人类精神理念,只有老子说的“道”-纯宇宙意识能量接近人类共同的理念,最能解释人类面临的困境,最为准确地阐述了各家派别背后的那个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宇宙自然能量。

 

   作为一般的人来说,他物质生存是第一要义的,当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发生矛盾的时候,肯定我要保我的基础。在贫困中的人,饭都吃不起的时候,他肯定要求的是吃饭,解决温饱问题。在有了这个生命,生命没有危机感的时候,肯定是功名富贵很重要。当功名宝贵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那精神生命又很重要了。一个没有了更高的精神境界,那活得没什么劲,估计也没多大的意义。

 

   庄子的伟大就是告诉我们还有个体的活法是源于个体的价值观取向的,个体的价值标准定了以后其他的就好解决了。不然的话就生活在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和痛苦之中,难以自拔。想着形而上的清高,但又羡慕别家的靓车豪宅和美女;拼在形而下的物欲中又觉得空虚没有着落,不知为何而活。孔子,孟子到处碰壁, 而又自得其乐,不改自己的理念, 絮絮叨叨惹诸侯们烦,恰恰是他们自找的;欢喜和成就就在其中。释迦牟尼,老子,庄子亦如此。所以他们可以死而不亡。

 

   现代人想活出古人的精神生活很难,能过做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就已经是很好了, 地球也就有希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