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编号 |
选择题 |
答案 |
1 |
|
游泳场所开放安全工作由谁领导下进行 |
D |
|
A |
游泳池救生组长 |
|
|
B |
全体救生员自行集体负责 |
|
|
C |
值班救生组长 |
|
|
D |
游泳池主任领导下 |
|
2 |
|
游泳池开放工作什么情况下制定制度措施 |
C |
|
A |
不同时间制定不同制度 |
|
|
B |
开放时发生安全问题后再制定防范措施 |
|
|
C |
针对游泳池不同时间所产生不利安全的各种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而落实到实处 |
|
|
D |
开放工作的前期 |
|
3 |
|
救生员在自己的观察区域内是 |
D |
|
A |
救生员分工 |
|
|
B |
防止隐患措施 |
|
|
C |
主责区和次责区 |
|
|
D |
贯彻落实救生工作以预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集合,有备无患的防救措施 |
|
4 |
|
观察区域划分要求 |
D |
|
A |
划分区内可有观察盲区 |
|
|
B |
不留死角有盲区 |
|
|
C |
有死角有观察盲区 |
|
|
D |
划分区域内消除观察盲区,不留死角 |
|
5 |
|
观察区域划分做到 |
D |
|
A |
救生员互补观察 |
|
|
B |
区域内2人可观察到 |
|
|
C |
区域内可以看到不留死角 |
|
|
D |
便于救生员相互观察补漏,确保每个区域内有2人以上观察 |
|
6 |
|
观察区域内原则 |
D |
|
A |
当游泳池游泳者激增时增加岗位 |
|
|
B |
有死角区域增加岗位 |
|
|
C |
有盲区或游泳者增加时 |
|
|
D |
当游泳场所游泳者激增时,为确保安全因在人多的区域增加流动岗位,协助该区域固定岗位救生员观察 |
|
7 |
|
观察区域直线分割 |
D |
|
A |
随责任区大小随意划分 |
|
|
B |
游泳池的深水区、浅水区划分 |
|
|
C |
由救生员的观察能力划分 |
|
|
D |
用直线将全池水域面积平均切割若干长方形水域,分别为各救生岗位的主责任区,对岸救生岗位和近旁救生岗位主责区为次责任区。 |
|
8 |
|
观察区域弧形分割 |
C |
|
A |
可以以自己为圆心任意划分为责任区 |
|
|
B |
半径可以随意长短划分主责任区 |
|
|
C |
大池责任区半径15米,小池半径10米切割水域,再将主责任区半径再延长大池10米,小池5米为救生员岗位次责任区 |
|
|
D |
半径可以10米+15米(大池),5米+10米(小池)为主、次责任区域划分 |
|
9 |
|
非标准场馆的观察区域分割 |
D |
|
A |
每个救生员岗位最大面积300平方米 |
|
|
B |
可以有盲区或死角 |
|
|
C |
增加不定点的补岗、巡视岗位 |
|
|
D |
每一个救生岗位主责任区的最大面积不得超过250平方米,可采用交叉布岗的方式划分观察区域,在划分非标准游泳场所观察区域时,必须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
|
10 |
|
多少水域面积为一个固定岗位编制 |
D |
|
A |
200平方米 |
|
|
B |
300平方米 |
|
|
C |
无限量平方米 |
|
|
D |
250平方米 |
|
11 |
|
目前国家标准配置 |
D |
|
A |
25米标准池配4名固定岗位,50米标准池配6名固定岗位 |
|
|
B |
25米标准池配3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50米标准池配6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 |
|
|
C |
25米标准池配4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50米标准池配5名固定岗位,2名巡视岗位 |
|
|
D |
25米标准池配4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50米标准池配6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 |
|
12 |
|
排班的基本原则 |
D |
|
A |
主次责任区明确 |
|
|
B |
全部新救生员 |
|
|
C |
只要有初级救生证就可以 |
|
|
D |
主次责任区明确,老、中、青结合,初、中、高级相间 |
|
13 |
|
不留盲区、死角的原则 |
D |
|
A |
配备足额的救生员 |
|
|
B |
每个主责区不超250平方米 |
|
|
C |
每个责任区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超过200平方米 |
|
|
D |
配置足额的救生员,每个责任区域必须有2人以上视线,每个岗位区域不超过250平方米 |
|
14 |
|
相对固定岗位原则 |
D |
|
A |
人员每日轮换岗位 |
|
|
B |
半小时换岗、换救生员岗位位置 |
|
|
C |
尽可能在人员搭配和位置上相对固定 |
|
|
D |
在安排救生员值岗位置时,尽可能在人员搭配和位置上相对固定,救生员对观察区域熟悉和对同伴熟悉,有利用观察和相互补漏 |
|
15 |
|
以老带新原则 |
D |
|
A |
有救生证的救生员 |
|
|
B |
有新考证的、没有工作经验的救生员 |
|
|
C |
有无证的游泳池工作人员和部分新考证救生员 |
|
|
D |
在安排救生员值岗位置时整个团队需要有1-2名经验丰富的救生员带领年轻救生员值岗,有经验的救生员安排在重要岗位,年轻救生员安排在辅助岗位 |
|
16 |
|
劳逸结合原则 |
D |
|
A |
连续值岗不得超过2.5小时 |
|
|
B |
每天工作8小时 |
|
|
C |
每天工作连续12小时 |
|
|
D |
严格控制救生员值岗时间,连续值岗不超过2小时,每天值岗不得超6小时 |
|
17 |
|
灵活机动原则 |
c |
|
A |
灯光反射调整灯光 |
|
|
B |
阳光耀眼或逆光时移动岗位 |
|
|
C |
应及时将岗位调整到可视范围内,或增派流动岗或巡视岗 |
|
|
D |
在灯光反射,阳光耀眼或逆光时,及时将岗位调整到可视范围内 |
|
18 |
|
救生员交接岗要求(时间) |
a |
|
A |
上岗救生员按照值班表时间,提前5分钟到岗; |
|
|
B |
上岗救生员按照值班表时间整点到岗 |
|
|
C |
上岗救生员按照值班表时间延后5分钟到岗 |
|
|
D |
上岗救生员按照值班表时间随意上岗 |
|
19 |
|
救生员交接岗 |
d |
|
A |
下岗救生员在交接班时,眼睛能离开自己负责的水域 |
|
|
B |
侧身下观察台后,向上岗救生员交代本场的水域情况 |
|
|
C |
下岗救生员在交接班时,不用交待清楚自己负责的水域的观察情况 |
|
|
D |
下岗救生员在交接班时,眼睛不能离开自己负责的水域,侧身下观察台后,向上岗救生员交代本场的水域情况,待接岗救生员确认后方可下岗 |
|
20 |
|
上岗前准备要求 |
D |
|
A |
上岗前,检查需携带的救生器材、哨子、太阳眼镜、水杯等物品携带与值岗无关等器具 |
|
|
B |
上岗前,检查需携带的救生器材、太阳眼镜、水杯等物品不携带与值岗无关等器具; |
|
|
C |
上岗前,检查需携带的救生器材、哨子、等联络器材 |
|
|
D |
上岗前,检查需携带的救生器材、哨子、太阳眼镜、水杯等物品。不携带与值岗无关等器具 |
|
21 |
|
上岗前着装及仪态 |
D |
|
A |
穿着会所统一服装 |
|
|
B |
穿游泳衣裤上岗 |
|
|
C |
披毛巾上岗 |
|
|
D |
穿着统一救生服装精神饱满,仪表端正 |
|
22 |
|
值岗时专心致志的要求 |
d |
|
A |
值岗时携带手机、接电话、不会亲友、不兼任游泳教练 |
|
|
B |
值岗时不得携带手机、不接电话、会亲友、兼任游泳教练、不擅自离岗 |
|
|
C |
不擅自离岗(换岗)串岗、不做有碍于观察质量的一切事情; |
|
|
D |
值岗时不得携带手机、不接电话、不会亲友、不兼任游泳教练、不擅自离岗(换岗)串岗、不做有碍于观察质量的一切事情 |
|
23 |
|
严重溺水事件的救生员联络信号 |
d |
|
A |
平音哨音 |
|
|
B |
急促短哨音 |
|
|
C |
长、短哨音 |
|
|
D |
采用三音哨、长哨音不间断地吹,告知发生溺水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