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竹庙·武德英侯流傳事蹟

(2009-07-25 11:11:11)
标签:

小青

岱山

石竹庙

舟山

达埔

永春

畲族

兰姓

大演

南安

厦门

分类: 我爱我家:亲人

 

石竹庙·“文物保护单位”碑 


http://www.axjg.gov.cn/whlyshow.asp?id=17&b=1
 
2005年10月13日
 


    石竹庙“文物保护单位”碑立于永春达埔岱山石竹庙门口道旁,碑文如下:


    石竹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二支队和安溪中心县委常驻地之一。墙上保留着红二支队的墨书标语:“红军纪律严明,爱护老百姓”“工农两兄弟更加相亲,说话要和气,不开口骂人”“无产阶级劳苦群众,人人都欢迎”。


    石竹庙,经本府研究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春县人民政府

 

                                                                        贰零零零年九月立
 

 

 

石竹庙

  

http://www.axdfz.gov.cn/ShowText.asp?ToBook=83&index=287

 


  石竹庙,坐落于安溪县和永春县交界处的岱山之上。内有金谷镇东溪一带5个村落村民所崇祀之境主神武德英侯,又名章三相公,始建于宋绍兴三年(1133年),历代屡有修葺。


  庙后坐拥舟山岩,左辅有铁峰山,又称铁砧山、铁屎寨。旭日东升,但见龙鳞片片闪烁金光。庙右引靠大吕山。庙前对着三脚峰,登上中峰可见三县所辖的村庄。庙里的中梁经年水珠欲滴。殿中有一鸡头石,相传为武德英侯坐化之石,是外地神佛前来进香取火之处。庙前下边有条跑马道,路边竖着一方宋绍兴三年(1133年)高宗皇帝敕封“武德英侯”的圣旨碑。接着一片苍翠的竹林,有圆林、四角竹,有竹节斜生节节相连的“人字竹”(亦称皂隶竹)。相传还有章三相公将化身时,以竹杖倒插而生长之竹,其竹之竹梢向下,而竹身向上逐渐膨大与众不同之异竹(此竹已被移植至外县之章三相公弟子之地)。由于山美景幽,故清代晋江县举人洪荣修《石竹庙志》时,曾把石竹庙周围景色归纳为八景:山门挹翠,曲径闻香,铁峰晓日,石隙秋泉,三山夜月,五堡朝烟,舟山晴雪,岱岳春阴,并撰有五律诗八首以配。庙中有“石圭坐化,神威赫奕昭千祀;竹杖倒栽,余荫广被庇万民”、“石生翠岱云;竹送清溪月”、“石证三生果;竹凝五堡烟”、“石幸三生成正果;竹为四境报平安”、“千秋武德昭云汉;万古英风贯斗牛”、“石室藏丹书,宋旌懋绩;竹篇载勚史,公著英名”、“石证神英,捍患御灾镇岱麓;竹生异彩,嘉祥美瑞萃东溪”等楹联。


  石竹庙在近代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成为中共地下党活动场所。故永春县人民政府把石竹庙定为安南永德“二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文物保护单位。
  

                          
                                                                            (陈芳珊 稿)

 


石 竹 庙
  

http://www.fjsq.gov.cn:88/ShowText.asp?ToBook=3203&index=1309

 


  达埔乡新溪村岱山的石竹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溪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常驻地之一。墙上还保留着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的墨书标语十多条。内容有:“红军纪律真严明,爱护老百姓”,“工农两兄弟,更加要相亲,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无产阶级劳苦群众,人人都欢迎”等。

 

 

武德英侯流傳事蹟
 

http://www.wnps.cyc.edu.tw/c/03.htm

 


    英德武侯章府元帥,相公,章姓而名失傳,南宋浙江紹興人,為人剛直惠愛君民,因為護國有功,被奉敕封為「武德英侯」。(聖旨敕封為武德英侯的石碑,時至今日仍在廟右)南宋末期,章公奉命由河南光州率軍護送移民入閩,開拓山區,從事生產,當時匪寇猖獗,到處謀財害命,民心惶惶。章公為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組織、訓練一支武裝隊伍,全力掃平匪寇。後來匪徒平定,人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後來,因為南宋政治腐敗,有一天帶一少年,手持竹杖到永春大山遊覽,當他遊至靈佑廟時,為附近風光所迷,流連忘返,而將竹杖倒插於岩石縫裡,脫身顯化於雞石。(此石至今仍在石竹廟堂中,似雞脯而浮於地面)據說,竹杖因受日月精華而有生氣,不久,竹杖變青萌芽,枝葉繁茂,所以稱為石竹,因此章公的廟宇就命名為「石竹廟」。當地民眾,為感念章公之恩德,尊他為神。後來改稱化身處的雞心石為中心點,建造廟宇,塑雕金身,以供民眾供拜。由於章公處事公正,賞罰分明,因此在金槌上書「償善罰惡」四個字,該廟歷來香火不斷,有求必應。當時,鳳山陳姓民眾,人丁稀少,常受周鄰黃、李、劉氏大姓欺壓,往往苦無還擊之力。據傳,自先祖從石竹廟分爐來英德武侯至今,凡侵襲陳姓鄉土者,章公則奮起當境主之責,給來犯者以應得處罰,逼使來犯者負荊請罪,祈求寬恕。數百年來,立下不可磨滅的神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