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国旗

分类: 原始资料 |
新中国的国旗
上到朱德等中央高级领导干部,下到艾青、吴玉章等爱国文人,都为新中国成立的筹备工作出了一份力。
从收集来的稿件来看,设计者们的构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第一种是结合党政特征的镰锤五角星旗,这种旗很好地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工农联盟的,以扶助农工为主要义务的无产阶级政党。
并且该类国旗的五角星也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繁荣。
但该类型的国旗有一个致命缺点,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总是摆脱不了苏联国旗的影子,新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家,所以这类国旗遗憾落选。
二、第二类国旗是美苏国旗的结合,有象征各民族的星星,也有象征共产党的镰刀锤子,乍一看似乎符合人审美观点,但是这类国旗融合他国元素太多,失去了新中国的特色,不可取。
三、第三类国旗是嘉禾齿轮和五角星的结合,这种国旗虽然突出了新中国是无产阶级当政的特点,但是齿轮元素和五角星结合在一起,太过繁琐,不符合简洁要求,不可取。
四、第四类国旗则是红、白、蓝、黄色的结合,以红色为主体,占据三分之二,象征新中国;其余元素则占据剩下的三分之一,象征黄河、蓝天白云等元素。
这类国旗比较符合征集令内的基本要求,体现政党特征的同时又比较简洁,所以这类国旗比上面几种国旗类型要更合适作新中国的国旗。
但是毛主席反复翻阅了国旗设计稿后,总是觉得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虽然这些设计稿都很精美,但还是不够简洁,不能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寓意。
直到毛主席看到了热血青年曾联松的设计稿—五星红旗,曾联松没有学习过设计学的基本知识,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但是毛主席看到他的作品后,却连连点头,说不错。那么,曾联松设计五星国旗的始末究竟如何?
他的作品为什么能打败2921张稿件,成功入选,五星红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寓意?
曾联松
五星红旗诞生记
194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国旗征集通告,通告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应当具备以下三点要素:
一、要体现政权特征,国旗设计上要体现出我国政党和其他一起党派的不同之处,要表明新中国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国。
二、国旗中要含有中国文化特色,比如中国的地理特征、民族特征等等,这样才能表现出新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大团结的特色。
三、最后一点,就是国旗一定要体现庄严简洁的特点。
浙江瑞金人曾联松从报上看到了这一消息,他一口气将国旗征集的相关条件读了几十遍,觉得自己深埋在心底的一腔热血,竟在看到该消息的一瞬间,又重新沸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