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课记86:大众文化现象及学理分析

(2014-10-24 23:28:16)
标签:

华商学院

上课记

大众文化

现象描述

学理分析

《大众文化教程》这门课有一项作业,就是让学生分组去做一次大众文化现象的个案分析。在第一次课上我就以鸟叔的《江南style》作为案例,给大家作了一个示范,并强调,对于现象的描述三五句话就够了,重点在学理分析(如它为何能成为一种现象,它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然而,新闻班这三个星期的表现却让我颇为失望。

 

首先,一部分人没搞清楚什么是大众文化。今天12级3班的李中正同学说我没讲过大众文化的定义,这只说明了他第一次课没有怎么听讲。退一步说,就算我没讲过,他们用的陶东风主编的《大众文化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章第二节 什么是大众文化里也有啊:“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的、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文化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见p23)正因为他们没搞清什么是大众文化,所以“Iphone6热”、“光棍节”、“慈善娱乐化”(冰桶挑战)、“中国大妈的广场舞”都被拿来作为大众文化现象来分析。今天李中正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大众文化,同样是没搞清楚大众文化的内涵。至于他讲的电影《触不可及》是不是成为了一个现象,还有待论证——虽然我承认它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但好电影不一定能成为大众文化现象,相反,有时烂片反能成为大众文化现象(比如《小时代》),不能仅仅以它获得一个奖就判定它成为了现象。当然,我也不是唯票房论者,还得考虑这部电影的其他方面,比如有没有在媒体上引发大家的关注与讨论,有没有在社会上引发一股潮流,有没有在某一个庞大的群体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即便选择的对象属于大众文化现象, 也基本上停留在现象层的描述上。比如1班的第二组讲韩流文化,罗列了《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剧;讲了金秀贤2个月内狂揽30多个代言,吸金上亿元;讲了李敏镐在百度上有1亿的搜索次数等。全是现象层的描述,没有丝毫的学理分析。其实韩流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是一个很大的面,我更希望他们从中选一个代表性的点,比如就以《来自星星的你》作为个案,把这一个点讲深讲透就了不起了,而不是面面俱到,结果什么也没说清楚。

 

再次,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学术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大众文化现象的分析,都只是凭自己一时想到的,而不会去上知网参考一下相关的学术论文,更不用说去阅读相关的学术专著了。我在第一次课上就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学术资源(包括知网、读秀、超星学术视频网等)介绍给他们。但显然他们并没有利用这些资源。

 

现象层的描述很容易,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能对大众文化现象说上几句,但学理分析却需要费一点功夫,费一番思量。能够对一个现象作出学理分析,这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一个重要区别。

 

我希望后面的同学有更好的表现,也欢迎对我的看法有异议的同学来对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