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巴曼子”传奇故事

标签:
天同音乐情感日记文学艺术原创随笔重庆忠州忠县巴曼子征歌文化 |
分类: 原创随笔 |
http://www.cqlife.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03/20080308_25c719e6e7de837632f1f0F5gMdwd3kH.jpg
百度搜索:【重庆“巴曼子”传奇故事】
楚国的使臣急了,说:“割让三座城池是将军当时亲口许下的啊!”
巴蔓子说:“我许的愿,我一人承担。请把我的头带回去谢楚王吧!”说完,他抽出宝剑,“呼”地一下,自己的脑壳就落了地。那眼睛还睁得大大的,象活人一样。使臣叫人做了个紫檀木盒子,装上巴蔓子的脑壳,打马回国去哒。楚王听了事情的经过,受了感动,认为巴蔓子有骨气,就把他的脑壳埋在一座高山的顶上,让他日日夜夜看着巴国的方向。这时候,巴国也把他的身子用最好的棺材装殓了,埋到了都亭山下。
讲述者:黄锡银男78岁土家族识字利川市都亭镇农民
谭桂香女68岁土家族文盲利川市都亭镇农民
搜集整理者:韩致中
流传地区:利川市、四川黔江地区一带
搜集时间:1980年3月
《华阳国志》云:“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灵,克弥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 巴蔓子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念其忠诚,改临江为忠州,即现在的忠县。《郡国志》载:“梁于此立临江郡,隋置临州。贞观始改为忠州。忠之名,以巴蔓子或云严颜。”巴蔓子刎首留城处的古城墙位于忠县城东门,现依然可见。据明人曹学铨《蜀中名胜记》云尚有巴蔓子墓:“今治西北一里,有蔓子冢。”也许巴蔓子太过有名,除忠县外,还有三个地方也见巴蔓子墓。坐落在重庆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旁的“将军坟”据称也是巴蔓子墓,有诗赞其事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该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但至少明代就已存在,《蜀中名胜记》云:“郡学后莲花坝,有石麟、石虎,相传为古时巴君冢。”同治年间的《利川县志》云,在鄂西地区利川(湖北省最西部)西部都亭山有巴蔓子墓及巴大栅王墓。嘉庆年间的《恩施县志》亦云巴蔓子墓在城南二里,“历年虽多,垒垒可辨。”三峡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崖脚墓地19座楚墓,其墓主人,应该就是巴蔓子“请师于楚”的楚国军队,由此证明巴蔓子“请师于楚”当在忠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