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忠县“巴曼子”传奇故事

(2009-02-04 05:56:23)
标签:

天同

音乐

情感

日记

文学

艺术

原创

随笔

重庆

忠州

忠县

巴曼子

征歌

文化

分类: 原创随笔

http://www.cqlife.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03/20080308_25c719e6e7de837632f1f0F5gMdwd3kH.jpg

百度搜索:【重庆“巴曼子”传奇故事】

                      巴蔓子传奇
    清江上游的都亭山下有座大古庙。传说,里面埋的人就是巴人将军巴蔓子的身子。
    古时候,这地方属巴国管。有一年,坏人作乱,把巴王赶跑哒,到处残害百姓。有人对巴国将军巴蔓子说:“你是巴国的得力将领,如今巴国有难,你应该想办法,收拾这个烂摊子。”
    巴蔓子想来想去,办法只有一个:请求邻国出兵援助。他暗暗带着巴蜀铜剑,装扮成穷苦百姓,朝清江下游走去。一路上过滩踩水、忍肌挨饿,好不容易到了楚国的国都。这时候的巴蔓子,衣服烂得披一块搭一块的,草鞋穿成了四股筋,脚趾现出了骨头,神象(方言:非常象)个叫花子。
    他去拜见了楚王,请求出兵平息叛乱。本来,巴国和楚国原先是好邻居。照说,一国有难,另一国应该去拉一把。但楚王没有这么想,他认为巴国搞得稀巴烂了哒,还有么子援助法?就推辞说:“国破家亡,派兵去也没有用哒,,那是淘空力。”巴蔓子说:“国破家亡,巴人的心没有亡呀!只要大王你能出兵,叛乱一定能平息。要是你不出兵,巴国坏人当了权,你们楚国也不得安宁的。”
    巴蔓子这几句话把楚王说动心哒,他想出兵,又不想干搞(方言:即无代价地做事),就说:“天远路程,派兵过去,哪消耗得下台?你如果答应给我三座城池,我就马上出兵。”
    要把自己的国土给别人,这好比割巴蔓子的心肝。要是不答应,事情又办不象。巴蔓子想了一歇,含含糊糊地说:“只要国王出兵平息了叛乱,到时候是好商量的。”楚王高兴了,派了好多人马,由巴蔓子领着回到巴国,很快就把坏人打败了,巴国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楚国的兵马刚刚回国,楚王就派人来讨要三座城池。巴蔓子心里象油煎火熬,表面不露声色,准备了上好的酒席待承楚国的使者。巴蔓子说:“楚国为帮助我国费了心,尽了力,我们子子孙孙都不会忘记这天大的恩情。” 楚国的使者说:“记得恩情就好,请你把这三座城池交割给楚国吧!” 巴蔓子说:“国土哪能送人?你们现在援助了我们,往后若楚国有三灾六难,我们也去帮忙,这不是比现在要去三座城池还好些吗?”
楚国的使臣急了,说:“割让三座城池是将军当时亲口许下的啊!” 巴蔓子说:“我许的愿,我一人承担。请把我的头带回去谢楚王吧!”说完,他抽出宝剑,“呼”地一下,自己的脑壳就落了地。那眼睛还睁得大大的,象活人一样。使臣叫人做了个紫檀木盒子,装上巴蔓子的脑壳,打马回国去哒。楚王听了事情的经过,受了感动,认为巴蔓子有骨气,就把他的脑壳埋在一座高山的顶上,让他日日夜夜看着巴国的方向。这时候,巴国也把他的身子用最好的棺材装殓了,埋到了都亭山下。 
  

讲述者:黄锡银男78岁土家族识字利川市都亭镇农民
谭桂香女68岁土家族文盲利川市都亭镇农民
搜集整理者:韩致中
流传地区:利川市、四川黔江地区一带
搜集时间:1980年3月

                   《春秋亭》注解“巴曼子”

                ——摘自《春秋亭》网页

2007年03月25日 星期日 09:51

 

《华阳国志》云:“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灵,克弥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

巴蔓子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念其忠诚,改临江为忠州,即现在的忠县。《郡国志》载:“梁于此立临江郡,隋置临州。贞观始改为忠州。忠之名,以巴蔓子或云严颜。”巴蔓子刎首留城处的古城墙位于忠县城东门,现依然可见。据明人曹学铨《蜀中名胜记》云尚有巴蔓子墓:“今治西北一里,有蔓子冢。”也许巴蔓子太过有名,除忠县外,还有三个地方也见巴蔓子墓。坐落在重庆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旁的“将军坟”据称也是巴蔓子墓,有诗赞其事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该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但至少明代就已存在,《蜀中名胜记》云:“郡学后莲花坝,有石麟、石虎,相传为古时巴君冢。”同治年间的《利川县志》云,在鄂西地区利川(湖北省最西部)西部都亭山有巴蔓子墓及巴大栅王墓。嘉庆年间的《恩施县志》亦云巴蔓子墓在城南二里,“历年虽多,垒垒可辨。”三峡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崖脚墓地19座楚墓,其墓主人,应该就是巴蔓子“请师于楚”的楚国军队,由此证明巴蔓子“请师于楚”当在忠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