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四)
------ 走出受害者模式
随着开学脚步的临近,这本书我也渐渐的读到了尾声.相对于本书的开始和中间部分,我更喜欢的还是书的结尾部分,并不因为童话故事的唯美的完美结局,而是因为书的末尾篇章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是一种卸下所有重负轻松愉悦的感觉,特别的舒畅。
其中,末篇最吸引我的就是“走出受害者模式”这一部分,里面是这样诠释“受害者角色”的:受害者的角色,就是他不为自己生命中的任何事负责,只会责怪别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这种受害者的情绪和心态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模式。
关于书中所述的“受害者角色”,在我的生活中真实存在着,只不过在过去我没有认真的总结过,也没有想过将此归为一类。一个正常人如果没有外因的困扰,那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理智的。所以,即便当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小挫折时,将自己的受害者情绪带了出来,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种情绪必然会被自己控制好,一切回归原位。这当然也包括我,不过,就我的亲身体验,这种受害者情绪虽然能被自己短时期内控制好,但是一旦再次遇到同类事情时,它便会变本加厉的爆发出来,更甚以往。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因家庭琐事经常会发生在夫妻身上的“翻小肠”,已经过去的事或过去的伤害会再次提及,而且会经常性的提起,而提及的结果就是除了让对方不舒服外自己再度受伤害。多次提起一件相同的小问题的结果,就是会扩大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导致更深一层的矛盾。家庭琐事如此,其他事情亦如此。纠结的心态肯定会影响一个人对问题的客观判断,所以导致出现不好的结果也是非常正常的。
当我们的情绪陷入困境的时候,极力去改变是根本。而书中所提及的小体操能缓解人的情绪,正如情绪不佳时做些运动也是一种调节的方法一样。那几个简单的动作,让我想到了瑜伽,我曾随着视频练习过几次瑜伽,虽然动作不专业也没有人指导,但是练习后的放松和舒畅的感觉的确很好。有专家称,每周三次瑜伽有助战胜抑郁,放松心情,也有专家呼吁,将瑜伽纳入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案中。总之,不能堆积受害者情绪,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化解它,才能真正的走出这种不良情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