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态度 成就人生
新年伊始,重感冒来袭,外出又怕传染别人。不过,正好成全了我,躲在家里看《态度胜于能力》。整本书里面贯穿了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读起来不太费劲,挺有意思。读罢,也给不舒服的我许多精神支持。大过年的,读这本书,还真给力。下面就是我的读书感受
一、认同的观点
态度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激发人体内的潜能。工作的状态、人生的方向完全受控于个人态度的牵引。成功者首先要有成功的态度,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态度越积极就越能够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直接决定了对工作投入的热情度,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也可以说态度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能成功的重要标准。工作中少不了责任,而态度就是责任的最好诠释。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决定命运,就是这个意思。
二、联系实际
很多职校生的家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让子女来职校读书的,大多是迫于中考成绩低的无奈选择。社会与家庭带给职校生的,大多是一些反面的舆论。所以,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一种暗示,学生会认为在职校读书相比在普高读书是一件不怎么光荣的事。这也是造成职校学生不喜欢学习的直接原因,觉得在职校读书只是混个文凭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面对一些这样的学生,改变学生对职校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至关重要。
没有人不向往成功。成功源何而来?成功的人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每接手一批学生,我都会从根源入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体会成功源于坚持、源于态度。我一般会采取班团或是谈话等多种方式,把“只要肯努力,就一定做得到”的信念植入学生大脑。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培养学生的专业信仰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开始。因为,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兴趣,就会产生相应的目标,自然就会有前进的动力。而有动力的努力往往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多次尝到成功的滋味。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外界对自我的看法,良性循环产生了,职校教育就会更容易进行下去。
三、反思重构
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要去学会适应环境。当我们无法改变工作状态的时候,更要学会去适应现有的工作。所有人都未必会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也未必干着自己最喜欢的岗位。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不应该成为不好好工作的理由,工作本身就蕴含着责任,做老师的更不能缺少责任感和责任心。教师如果不好好的投入工作,那影响的可能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很可能会影响到众多学生的前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