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010-02-26 09:44: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相信和尊重孩子,而他的“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则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是我第一次完整的阅读过的他的著作,读后感想颇多。书中理论与事例相结合,生动又形象的分析了许多常见却又极易被忽视的小问题,每一细微之处又尽显其精致典型,引人入胜之处却更另人深思。看了他的这本书后,感悟到的东西太多了。
一、认同的观点:
1、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2、
3、
二、联系实际
我相信很多老师一定都会对“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条产生共鸣。与过去相比,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性质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比过去忙了,比过去累了,也比过去压力大了。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在承担着备课(写教案、做课件)、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之余,还肩负着更重要的管理和教育的重任。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曾在初中里有过或大或小的各种失败经历,他们往往都会以失败者自居,而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就成了主导他们的主导思想。外在表现则是学习主动性差,学习重心不在学习上,不认真听课、作业;没有奋斗目标,对生活持观失望的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理会教师帮助,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受纪律约束,无纪律观念,经常会违反校规违纪;个性思想趋于早熟,谈恋爱的倾向较其他学校同龄学生要早。在中职学校,学生的成人教育有时要比学生的学业教育要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职校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更需要教师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花园,更需要教师细水长流式的教育方式,更需要教师用独特的教育艺术去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让职校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生的各方面自信心是改变中职学生思想现状的好方法。而中职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与学生谈心、对学生集体思想教育,对学生个别团体心里辅导的过程中,工作之余还是工作,教育之余还是教育,所以忙和累是普遍现象。
三、反思重构
但其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段话给我很大的启示,工作技巧和教育技巧会直接决定你工作的忙和累的程度,而是否发自内心的忙和累又直接决定了你的快乐程度。说穿了就是一个教育艺术的问题。所以才会出现有些教师管理起来轻松愉快,而有些教师则是忙得没有白天黑夜却仍旧晕头转向。我当然也羡慕前者,所以我接下来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向那个方向前进,多学习一些教育技巧,讲求教育艺术,让自己也做一个有教育魅力的教师。让自己对工作更充满兴趣和乐趣,让自己也成为教育的智者,而不是一个没有脑子又停不下来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