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有感

(2009-08-16 17:56: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爱  和  责 

                                         ----读《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有感

 

     我为什么要做教师?从教十余年我经常这样反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要做教师?难道仅仅因为教师是我的职业,还是因为教师有较长的假期,或是校园环境让人心态平静、安逸舒适。答案就从来没有一致过,有时是这种答案,有时又是那种答案。读了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育学院杰出的语言和文化教授索尼娅·尼托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后,这个问题愈加困扰了我。从书上我认识了21位美国公立学校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教师,对于为什么做教师大家想法不一,初衷不同,但是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情却是统一的,每一位都很喜欢和离不开这个职业。

     不想去回忆我是如何做的教师,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正在做教师的我对教育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我为什么要做教师,答案应该只有一个——因为爱和责任。有爱有责任使我放不下这份工作,也使我更懂得应该如何努力的做一名好教师,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一、认同的观点:

    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我做了教师,无论一开始喜不喜欢做教师,但做的教师后才明白,今后的奋斗目标应该是将自己塑造成高素质的教师。深厚的与课程有关的知识、有效的教学方法、娴熟的沟通技巧、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对学生的责任感、尊重每个学生(包括他们的文化、性别、背景、学习基础)、遇到困难时坚忍不拔、把学生当成终身的学习者、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应辩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关心和爱你的学生。以上种种都是高素质教师应该具备的,这也要求教师只有成为终身学习者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教师。书中所收21位教师无疑都具备以上条件中的某些部分,他们无疑也都想成为一名优秀高素质的教师,其实就如人无完人一样,教师也没有十全十美的,高素质要求教师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联系实际:

    现代孩子的受教育年龄普遍提前,孩子们除了接受能力增强外,思想也成熟得早。而职校与普通中学的区别就在于职校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因此,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与学知识相比,更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学习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凭心而论的讲,在我经历了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学生后,我能深切感受到职业中学的学生更重感情,更感性一些,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更需要细水长流的方式,大棒式教育方式这些学生已见得多了,他们往往经历过太多的漠视和严厉。

     现代教育需要高素质教师,而职业中学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职校教师,深知职校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生源基本固定、成绩基本偏后、个性基本较强、恶习基本较多。这些特点也决定了职校教师要具备更高素质,要有更灵活的头脑和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当然还需要充足的体能和精力。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俗话说“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我在教育过程中其实更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再加上对学生绝对的信任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帮助学生改掉不良旧习惯。

     懂得用爱温暖学生的教师必能感化学生,而爱的付出并不是有如山洪暴发般的一泻而出,还需涓涓细流慢慢滋润。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并不是改不掉,多半是因为根本不想去改,所以我通常都会给学生一个让学生愿意做的理由。我一直认为如果我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能让学生感受到我的付出是为了他们将来的成长,那我想即使是再铁石心肠的学生都会被感化。

    三、反思重构:

    从以上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上来看,我还有许多的不足,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对改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这一点我还应不断加强,多用交心式交谈,少用命令式的教育,遇事要冷静,多进行换位思考,也要教会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试着对学生多肯定,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尽量不要去否定学生的观点,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平台。自身的专业技能还需加强,只有自身专业技能过硬才能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好榜样,才可能成为让学生崇拜的好教师。

     说穿了,爱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正因为有责任才会去爱,也正因为有了爱才更有责任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初涉水
后一篇:甜心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