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五吃五豆饭的习俗
(2018-08-26 16:51:56)
标签:
文化 |
古人人为了纪念农耕始祖后稷,许多地方建有稷王庙,如:位于山西稷山县县城中心的稷王庙,就是奉祀我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该庙原在县城以南50华里的稷王山上,相传这里就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历史上有盛大的庙会。人们在过年前的腊月初五吃五豆饭既是纪念后稷神,又有迎接大年的到来之意,还标志人们又将长一岁,小孩子又长高了一些,正如当地俗语云:“吃了五豆,长高三指头。过了腊八,长高一巴扎(一巴掌)。”
腊月初五的前一天晚上,家庭主妇用五样豆子:黄豆、绿豆、豌豆、豇豆、眉豆先放在清水中泡一黑来。第二天早晨,主妇们把小米和泡好的五样豆子放在一起煮,就做成了一锅丰盛的“五豆饭”。腊月初五这天的中午饭,就是“五豆饭”。家家如此,概莫例外,形成了一种古老的风俗。
“吃五豆饭”的风俗不仅潞城一带流行,其它地区,其他省份也流行。关于吃五豆饭,在民间也有别的说法。有的地方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
从前有一个穷书生,从小家里贫寒,但他十分聪明好学。后来这个穷书生流落到外县,住在县城外的一个破庙里,靠卖诗文挣些散碎银子勉强度日,但他仍坚持读书。
有一天,穷书生又进到城里卖诗文,恰逢城里的一个大员外的女儿选婿抛彩球。那小姐早就看上了这个才华洋溢的穷书生,所以就把彩球抛在了他的怀里。那员外根本看不上这个穷酸的书生,坚决不准女儿嫁给他,女儿非此书生不嫁,结果父女关系破裂,女儿被赶出了家门。
穷书生被这个小姐不嫌贫爱富的举动感动得不得了,和她在破庙里成了亲。婚后不就,书生沉迷于少年夫妻的男欢女爱,慢慢地不专心读书了。小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有一天,小姐对书生说:“我嫁于你是因你识文断字,穷有穷志气,勤奋好学。如今你只迷恋男欢女爱却荒废了学业,真是令人失望。夫妇就是‘夫福’,夫有福,妻才贵。眼下咱们是贫贱夫妻,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后你把卖诗文的钱都交给我,一切生活事务由我来管,你只管安心读书好了,以后定会博得一个好功名。”从此,此书生一心读圣贤,写劝世文。小姐全心全意打理家务。夫妻俩小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也十分美满。
书生进京大试,金榜题名,穿起了蟒袍,扎起了玉带,并把妻子移居京城。慢慢地书生随着身份的改变,逐渐产生了贪图钱财的思想。小姐看到丈夫的思想变化后,便想劝丈夫回心转意。这年的腊月初五,小姐让厨子做了一顿五豆饭。其丈夫一见,就把厨子痛骂了一顿。这时候小姐对丈夫说:“这是我让厨子做的。”又端起一碗五豆饭说:
绿豆绿,莫忘存身破庙里。
黄豆黄,做人切莫坏心肠。
豇豆豇,富贵莫忘瓜菜汤。
豌豆豌,做官莫把钱财贪!
其丈夫听了,幡然醒悟,接过那碗五豆饭,大口大口地吃下肚去。
从此以后,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的疾苦,并给家里立了一个规矩,就是每年的腊月初五这天都要吃顿五豆饭。这件事情传到了老百姓当中,人们纷纷效仿,相沿成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