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村的碧霞宫和四月四的“赛社文化节”
王天喜
贾村位于潞城市城区西南5公里处,其原名为“南贾村”,因为,潞城市城区北边还有“东贾村”和“西贾村”。
贾村村中古庙颇多,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名的要数“碧霞宫”。
“碧霞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明清两代均有修葺。
碧霞宫坐北朝南,东西长69.7米,南北宽34.6米,。占地面积2411.62平方米,一进院落。庙外有青石砌堰的水池叫“碧霞池”。山门进去有石桥,桥上有石质桥栏。中轴线原来有中殿,后毁坏。现仅存正殿,东西厢房十七间。东厢房前有明代重修残碑三通。正殿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屋脊。殿内梁架为四椽对前乳栿,通椽用三柱。正殿前间为廊,廊下斗拱为五踩,明次间设隔扇门窗。
1970年代,崇道公社中学曾设在此庙中,后迁出。1992年,村民们重新修复了碧霞宫山门外的碧霞池。
碧霞宫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母”。
关于碧霞元君的身份,传说众多,说法不一。一说其为黄帝所遣的玉女。《玉女考》和《瑶池记》中说:黄帝建岱岳寺观时,曾预先派遣了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之中的修仙得道者。一说其为华山玉女。又一说其乃泰山神之女。明代王之纲的《玉女传》中写道:“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还有一说,其为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的女儿,名叫“叶玉”,貌端而生性聪颖。其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礼尝西王母。十四岁入山,得仙人指教,在天空山黄花洞修炼。天空山即泰山,山顶有池,即玉女池,池旁有玉女石像。汉代与晋代就有泰山女神的故事。
众多的史料中均有泰山女神的记载。
北宋真宗时,其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乃玉女也
。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命名为“昭真祠”,并派使者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明朝时,“昭真寺”更名为“灵应宫”,后扩建,增大规模,称“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
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生灵,灵应九州,统帅岳府神兵,明察人间善恶,故尊其为重要神灵,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女神之一,类似闽南、台湾一带的“妈祖”。
中国历代有许多文人骚客以诗而咏“碧霞宫”,其中明代的王槚所写的《碧霞宫》尤具代表性。他是这样写的:
绮构凌云霄,
岧峣标灵宇。
鸾鹤下瑶轩,
五云翼庭庑。
婀娜飘玉节,
纷纷散花雨。
杳霭识元君,
骖貍驾金虎。
冉冉行天衣,
瑯瑯振法鼓。
烟驾俨欲来,
回风飒飞雨。
琼筵絙宝瑟,
瑶席湛清酤。
时见奠醑人,
进拜纷伛偻。
牲壁十方会,
供养祈神佑。
灵亦本无心,
甿兮尔何苦。
国家神教意,
薄俗存鼓舞。
我来观元化,
披元登紫府。
落日吊山鬼,
似有精灵语。
拟谁为九章,
空歌忆芳杜。
为什么在远离泰山有千里之遥的山西省潞城市的贾村也修建了碧霞宫了呢?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
潞城民间有俗语云:“铜崇道,铁贾村,珍珠玛瑙翟店村。羌(本地人发音:糠)打一座城,五里厚(后)。”此俗语,把潞城的“崇道”、“贾村”、“翟店”、“羌城”、“五里后”几个村子连缀起来,主要是想表现这些村子的富庶。所谓“铜崇道”,“铁贾村”,“珍珠玛瑙翟店村”,是想说明这三个相邻的村子的工商之盛,富庶程度之高。
传说,古时候贾村有一位商贾,到齐鲁经商,曾游览了泰山,在碧霞元君祠焚香虔诚祈祷,求碧霞元君保佑自己生意兴隆。后来,他果然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于是,他便和本村社首讲了此番经历,并建议在本村修建一座碧霞宫,在宫内塑起碧霞元君神像,让乡人敬奉,以求保佑乡人们的婚姻、生子、农耕、生意诸方面顺利,美满,兴盛。于是,便在村里修建了这座碧霞宫。
农历的四月初四,是贾村的古庙会,同时要举行“迎神赛社”活动。
贾村的“迎神赛社”活动是潞城“社火”的典型代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传人是本村的杜同海先生,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
“迎神赛社”也是中国北方社火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著名美学家、民俗专家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辩 .
第一册首序》中写道:“社是土地之神,从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乡村祭神的结合,迎神送祟的庙会,顶香进香的香会,都是社火的变相。”
“社火”起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它和原始歌舞有着密切的关系。图腾崇拜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部落的图腾标志或刻在木柱上,或刻在石壁上,甚至画在身上或脸上。有的还做成面具,戴在面部,祭祀时一边打击着生产工具,一边手舞足蹈,表现“狩猎”、“稼穑”、“驱邪”等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表演者手中的生产工具就逐渐演变成了鼓箫乐器。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游西山村》一诗中如此写道:“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对生老病死,日月运行不能理解。对自然灾害无法抗拒,只能幻想借助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来帮助自己。进入农耕时代,土地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风调雨顺成了庄稼丰收的决定因素,“社火”便成了人们驱灾求福、春祈秋报的一种祭祀活动。
贾村的“迎神赛社活动”起源较早,据说元代时规模尤为宏大。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日上午,都要隆重地举行迎神赛社仪式。举行仪式时,由西流村的乐户敲锣打鼓吹奏乐曲引领着祭祀的队伍,因为西流村的乐户吹奏的是道教音乐,玉皇、碧霞元君都是道教中的神仙。乐队后面是銮驾仪仗队。銮驾仪仗队全由本村的青壮年男子组成,一律古装古束,手举五色旗、打道牌、金鈲、斧钺等兵器。举着大、小华盖伞的是本村的青年女子。后面是两乘大轿,轿内分别坐着玉皇爷和碧霞元君的神像。轿后紧跟着马匹、晃杠队,然后是香客队伍。迎神赛社仪式在碧霞宫内举行,烧香磕头后,浩浩荡荡地走出宫门。一路燃放鞭炮,沿着村子的东、西、南、北古道转一圈,然后到村中表演赛社节目。迎神赛社活动要进行三天。敬神的供品十分丰富,水煮、油炸、笼蒸俱全。供品为麻花、散子、寿桃和各色面塑。在这三天的祭祀活动中,村中搭起大舞台,请来著名的戏班子和乐户唱戏吹打。
潞城贾村的赛社活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中国北方赛社的代表,曾被专家誉为“华北第一社火”,是研究中国赛社文化的活标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