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老师裴寿镛先生

(2011-06-23 23:09:50)
标签:

杂谈

 
http://s7/middle/4fdcd35ata4de0c57b446&690 
 
 
          
 

    裴寿镛老师是河南开封人, 196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68年至1978年在山西省潞城中学任物理教师,尔后回到他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并留校工作。裴老师是北师大教授,清华大学(2003-2006)兼职教授,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先后到美国、香港等地的大学和实验室访问进修 

    2011年6月初,裴老师因事来到山西长治。获此消息,潞城一中向他热情地发出了邀请。6月3日裴老师应邀光临,和校领导及全体物理老师进行了亲切的座谈。他的儒雅、亲和,知识的渊博,视野的广阔,令在座者无不钦佩。在此其间,我有幸见到了阔别38年之久的恩师,并合影留念,一时思绪万千,忆起受教于恩师之时的许多往事。

    1971年,我在潞城县城关中学上高中,城关中学当年首次招收了一个高中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然后便并入了潞城中学。潞城中学当年招收了三个高中班,即高二班、高三班、高四班,我们班编为高五班。来到新的学校,于是见到了许多新的老师,李华老师任我们的班主任,教语文课。他是山西长子县人,山西省临汾地区师专中文系毕业。黄培昌老师教数学课。他是山西襄垣县人,后升任本校副校长。教英语课的俞复彰老师是上海人,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士。王家范老师是东北人,教化学,虽为理科教师,却有一身的文艺细胞,兼做学校文艺宣传队的辅导工作。教地理的薛仁科老师是本县人,修竹般的身材,为人很平和。裴老师教物理课。

    记得裴老师初次给我们上课时,人非常年轻,穿一件蓝色的劳动呢工作服,显得精精干干,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不带半点儿豫地口音,讲起课来犹如春山中的溪流,不急不湍,缓缓地流进学生的心田。他的教态自然亲切,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得体和儒雅。在听课之际,我们对他文雅的气质羡慕之极,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浓厚的人文濡染。

    关于裴老师为什么穿工人的工作服的问题,我们那时在课下曾有过短暂而热烈的讨论和猜度。在那个年代里,农村的学校有管理学校的贫下中农代表,城市的学校有进驻学校的工宣队工人师傅。说裴老师是工人师傅吧,但从他儒雅的气质和知识的渊博上看根本不是。说他是老师吧,怎么穿工人的工作服呢?一番讨论和猜度之后,仍得不到答案。裴老师的简朴和淡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我常游走于山水之间,对山水的境界也沉于思考,普通的山峦让人一眼见顶,一般的水泊让人一眼见底。苍莽的昆仑高而不可见顶,浩瀚的大海深而不可测底,这就是山水的境界,人亦如是。

    裴老师给我们讲授物理课时,喜欢插入一些有关的小故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他给我们讲物体的共鸣现象时,曾讲道,唐时洛阳有一个人,家里的铜盆无端地发出鸣响,因此很害怕。有一个叫张华的青年人很懂得物理知识,知道是因洛阳的一所寺院里和尚撞钟时所引起的共鸣现象,然后用挫刀在铜盆上挫了几下,尔后,铜盆就再也不自鸣了。多年以后,我在一些资料里才知道这是唐人韦绚写的《刘宾客佳话录》里的一个故事。这个物理小故事,那时我们听来是那么新鲜,更增加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我当了教师后深刻认识到,理科教师具备宽泛的文科知识,文科教师具备丰富的理科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当教师就应该象裴老师一样,上课不仅仅是教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播洒文明,传承文脉

    我是一个农村学生,那时由于时代的原因,学制缩短了,村里是七年制学校,七年级一结束,就算初中毕业,物理课、化学课、英语课根本没学过。上了高中后,对于这些学科的学习是出阁的闺女坐花轿——头一次。物理课学得很艰难,虽然都是些基础知识,对我来说却很高深。由于我抽象思维的低劣,实在搞不懂“振幅”和“频率”的区别及联系。有一天晚自习,我趁裴老师巡回到我身边时,向他提问。裴老师在我桌旁探下身子耐心地讲解,在我拿出的白纸上又写又画,辅导了很长时间,丝毫没显示出对一个差生不屑的神情。他态度和蔼得如祥云,语言温和得如细雨,使我如沐春风。老师对这样的小事不可能记得,学生却能铭记一生。我感激裴老师,虽然我是他所教学科的一名差生,却没受到丝毫的歧视。我别样地理解了“宽容”这个词汇,“宽”就是广博,不染任何的功利色彩;“容”就是把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地装在心里。

     裴老师的虚心、好学,上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我们英语的俞复彰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她端庄而典雅,说一口流利而纯正的英语。我们上英语课时,常看到裴老师搬一把椅子,拿着笔记本去听课,态度虔诚得犹如一个优秀学生。裴老师的虚心、好学、上进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清人郑板桥曾有咏竹诗曰:“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板桥先生是在咏竹、更是在喻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先贤之言虽然不谬,但裴老师不仅仅是某个学科领域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是文明的播洒者,文脉的传承者,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标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