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书院的拱门通道
储藏室通风口外廊


两道拱门



512地震痕迹


右廊

左廊


主教堂下半部
正门门檐,上有法文 Seminarium
Annuntiations,1908字样
院墙大门外

白鹿河


白鹿河上的彩虹桥
出成都西北,不远是彭州,过去称彭县。这里有连绵的山,葛仙山、丹景山,重峦迭翠,云雾缭绕。山谷里农民种着大片的李树、樱桃树。春天,城里的人蜂涌来此赏花,花园沟的梅花、李树、樱桃树下、到处是喝茶、打牌的人。夏天,树林深处又成了避暑胜地。离彭州城30公里的地方,有个白鹿镇,镇北两公里左右的回水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书院,白鹿书院。
我们向当地农民打听书院的去处。农民问我们,是去“上书院”,还是“下书院”。原来山上山下,有两个书院。
据《白鹿乡志》和《彭县志》记载,光绪九年(1884年),成都主教杜昂指派谷布兰到白鹿重修备修院,俗称下书院。在白鹿河边。光绪十一年落成后,取名“无玷书院”。1895年动工兴建“中修院”,1908年竣工,历时13年,定名“领报修院”,俗称“上书院”。在半山腰的山坳里。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中修院改为“神哲学院”。解放前,这里是成都天主教培训高级神职人员的场所。
听说“下书院”在汶川大地震中已成废墟。我们就往“上书院”去。
驱车进山,停车在白鹿河边半山腰上,徒步向上攀登。转过一处农宅,几排排列整齐的银杏树前方,隐约见到书院建筑。
从双拱门进入,是一个开阔平台,白鹿上书院坐西向东,静静立在绿茵一侧。走到建筑正前方,有一块石碑,上镌刻“领报修院”几个大字。正门的门檐上,刻着一排法文,Seminarium
Annuntiations,还有1908数字。法文是“圣母领报修院”意思,数字是工程完工日期,
书院有四层,法式穹顶,四围有两层,若干教室,单间修士、学员卧室。地下有储藏室。明显西式风格,罗马和哥特式混合建筑。白色立柱,灰黑色屋瓦。主教堂在后面。不知何故,前面建筑大门紧锁,我们只能从窗玻璃看到天井里的情景。主教堂像巴黎圣母院,纯白色。
书院正前方是流淌的白鹿河,远处群山环抱。大门口一村姑在卖野猕猴桃,五元一斤。流水潺潺,树木参天。
听村姑说,2008年“5.12“汶川地震,书院受到重创,一楼以上建筑,全部坍塌。如今,是灾后恢复重建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