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 |
【归纳小结】
1、记住“在文中”是关键,答题要“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般而言,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回答的含义一定要代入语境—“原文”中进行检验。
2、答案一般不会少于五个字。一般而言,回答“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这类题目,答案应该和文本中心词相关,要具体出现文本中的“说明对象”、“描写中心”等。
3、所谓“文中”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 ;二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就高考而言,由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属于“认读与理解”的范畴,属于比较容易的考题,因此考题一般多考查第一点“语境义”,所以答题时要对“词语”的上下文进行重点关照。
4、答案要注意感情色彩,要与文本(作者)的情感态度相一致。
5、指代词语的指代内容,一般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题时可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理解代词的含义,一般是由近及远地去找它指代的具体对象。非代词指代义,在上下文里一般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阐释性句子,找到了阐释句就找到了答案。
6、辨析文中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则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辨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具体来说,有“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7、把握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同时要特别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8、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要“四定位”,即定位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定位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定位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定位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