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2014-04-04 02:18:28)
标签:
情感杂谈 |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一直想做个安静的女子,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
或者陷在一本光影流年中,翻看那些依稀旧梦。
时光仿佛一杯静水,依然深刻,依然可以深流,而一份心情却与风月无关,水逝惊鸿去。
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曾经走过的美丽和温柔。
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曾经花发枝满的渴求与憧憬,依然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过,又默默回溯。
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
生命不止,红尘无尽。
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如此,而已。
滚滚红尘,谁又是谁生命中的看客和过客?
推开一扇叫岁月的门,许多年华终于被渐次搁浅。
而你,永远是斜格子里的光影,游走在梦与现实的边缘。
若是时光锁住的葱茏,曳动冷冷的素月清秋,那么弱水三千,谁取你一瓢,醉饮红尘外?
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以上是一篇网络散文,一篇佚名的优美散文。读后,内心一阵紧缩,一种莫名的心酸,由里及外;一丝悠悠的悲凄,油然而生。我应该是过了读这种散文的年龄,医生职业的理性更是与这样的风月无关。人生情爱,世间荣辱已经离我远去,红尘故事不应该在我的内心激起半点涟漪。唯有散文中的一点佛性、一份洒脱与我的年龄与职业相称。
2013年1月8日,朋友给我发来一封邮件,主题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没有正文,只有附件,里面是杨钰莹的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歌名如此温馨、婉约,歌曲一定非常动听”我想,于是急急忙忙下载。听罢歌曲有些失落,歌词、曲律非常一般,远没有歌名那么美丽,也没有杨钰莹的《我不想说》那样动听。
尽管歌曲一般,但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几个字让我着迷,此后它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徘徊、缠绕,无数次有同一种冲动,想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来写一篇博文,但是一直没有思路,一直无法定位其中的“你”,一直不知道其中的“你”是谁,无从下手、无处落笔。我理解,“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应该是一位有过经历、有过故事、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女子对她牵挂的、未能走到一起的恋人说的话,是江南才女的吴侬软语,是红颜知己的窃窃思念。我一个老男人,说这样的话,太娘娘腔!对谁说?
今年春节,我到美国与孩子团聚。2014年1月27日,星期一,因为孩子要上学,我要起来给孩子做早餐。头天晚上不敢深睡,一直在半梦半醒之间,一觉醒来,已经是凌晨5:40。我不敢再睡了,怕误了做早餐的时间。但是此时起床又太早,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不知道怎么地想到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想着,想着,自己有了思路,生怕忘记了,6:37赶快起床,急急忙忙开始写本博文。
地球上几十亿人,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实际上只有三种:我、你、他。“我”就是我自己;“你”就是与我有过交往的人;“他”就是与我没有交往的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你”是谁?一直不好定位,现在终于知道了。按照与我本人的关系,这个“你”可以分为几大类:亲人、朋友、病人、师生、同学、同事、领导。
亲人,无疑是我最爱、也最爱我的一群人,是我心灵的港湾,灵魂的归宿;是最被我忽视而不抱怨的一群人,是承受我怀脾气最多而不计较的一群人。最近,在微信中读到新24孝,对照起来实在是汗颜。国人对长辈的爱远逊于对晚辈的爱。看看幼儿园,再看看养老院,一切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我本人也是如此: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却很少给父母打电话;每次见面,都要给孩子剪指甲,却从来没有给父母剪指甲;有机会,总想陪陪孩子,但是很少想到陪父母;孩子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却常常忘记给父母生日祝贺;孩子的话总嫌太少、听不够,父母的话总嫌太多、特唠嗦;……。
朋友是谁?是一群志趣相似、体味相投的人。我在以前的博文中曾经写过“有人见面一次熟,有人相处百年生”,朋友就是前者。不需要说得太多,一句话足够;不需要相处太久,一面缘即可。国人重视朋友胜过家人,国人活在朋友圈里而非家庭里。我生性好动,交友广泛。每走一地,每到一处,我都能迅速找到朋友。我的朋友遍布各地,有达官贵人,有平民百姓,他们就像陈年老酒,越久越香。我的为人之道还在于: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真诚待人,不计得失。然而,实际上,在帮助他人时、在真诚待人中,我收获更多。在我困难之际,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常常会突然出来一个人帮我一把,常常会突然出现一只手拉我一把。我将这个人视为上帝的使者,我将那只手视为上帝之手。
病人是我的最痛,也是我荣誉心的来源,是成就感的源泉。尽管目前医患矛盾尖锐而激烈,但是我与病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我真心爱护病人,病人也真心爱我,我时刻被我的病人感动。2014年3月12日21:55,秀红给我发来短信“石教授,近来很忙吗?已很久未能读到您新上传的博文了,您没事吧!祝君安好!”22:09,我回短信说“近来特别忙,谢谢挂念!问全家好!”22:29,秀红回短信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记得去年我最忧愁的时候,你给了很大的帮助!在你的身上我领悟到优秀、高尚、善良等赞美词语的现实版。我们都很好,谢谢您!”。也是该病人,每年在我农历生日、一个连妻子都记不住的日子发来祝贺。有这样的病人,叫我如何不感动?有这样的病人,让我如何不敬业?
师生是除亲人之外、关系最亲密的一个群体。古话说: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对老师一直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激。我的老师虽然越来越老,但却是越来越可爱,我对老师更是越来越爱。我在一个纯洁的年代里接受教育,拜师学艺,培养出一种纯洁的师生关系。然而,这个社会越来越异化,中国越来越不象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远去,现在的师生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变味。为师不尊,为生不敬。“老师”改称“老版”,学生成为苦力。
同学是关系最为纯洁的一群人。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军校、研究生、博士后在不同国家、不同大学度过,所以我有很多同学。尽管很多同学都不记得了、不认识了,但是对李汉军一直记忆犹新,他是我长沙工程兵学院的同学与战友。当年,我的孩子因病住院,需要母亲帮忙照护;但是,母亲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如何来长沙是一个问题。当时家乡没有电,没有电话,没有公路。汉军独自一人、拿着一封信、一个地址,从长沙坐1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咸宁,从咸宁坐汽车到我的梅田公社,再从公社走路去我村庄。汉军不辞劳苦,边走边问,往返四天,把我母亲接来长沙。这就是我的同学!
同事,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的一生中,除了夫妻外,可能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了。本来应该是好好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但常常事与愿违。我先后在多家大学、医院学习、工作,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同事关系,融洽者少。可能由于竞争的关系,可能由于资源的问题,更可能是由于管理的不公,关系不和的现象比比皆是。问题的核心是发展权,理论上每个人都有公平的发展权力,良性的竞争有助于发展;实际上,专业上竞争常常变成专业外的争斗。虽然惹事生非者只有个别人,但往往是“一粒老鼠屎,搞坏一窝粥”。人际关系复杂、内耗严重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悲哀!尽管如此,军队比地方好、国外比国内好、以前比现在好、小单位比大单位好、新单位比老单位好。
领导是中国一个非常奇特的群体。这一群人中就自身素质而言,是中国的精英;就能力而言,是中国的脊梁。但是,在一个大染缸里,难以保持洁白无暇;在一滩污泥浊水中,难以保持洁净如初。办事不要钱的领导是奇葩,虽然鲜见,但是的确存在,我本人就多次遇到这样的领导。收钱办事的是好领导,收钱不办事的是常态。而且往往是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有人对我说过:领导不能有是非观念,只需要平衡艺术。细想起来,从古至今,的确如此,皇帝既用忠臣,也用奸臣;既用实干者,也用造事者。其中的奥秘,不是我们平民百姓所能体悟的。尽管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有自身原因,但是我以为更有体制的责任。
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友好与否,不论你爱我与否,既然你是我生命中的你,与我就是有缘之人,我都想对你说一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后记:本博文从1月27日开始写后,一直就搁笔了,两个月后的今天才得以完成。